楊麟

揚州市國畫院院長

楊麟,字可石,1941年生,甘肅省蘭州市人,漢族,國家一級美術師

人物經歷


1964年畢業於西北師範大學美術系,1964年-1980年在甘肅省甘南高原從事群眾美術工作,1980年工作於江蘇省揚州市國畫院。是揚州市美協主席、揚州市國畫院院長、揚州市文聯副主席。作品先後參加第七屆、第八屆全國美展。
現為國家一級美術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江蘇省美協理事、江蘇省國畫院特聘畫家、江蘇省揚州市美協名譽主席。
楊麟就任揚州市國畫院第三任院長之前,有著十幾年的甘南高原工作經歷。西北山水賦予他的豪邁性情與開拓精神,融合了揚州這座江南名城的溫婉與明潤,塑造了他山水畫作品中意境幽深曠遠、風骨灑脫凜冽、兼容南秀北雄的獨特面貌。他不但個人藝術成果豐碩,更於在職期間為揚州市國畫院培育了新生力量、贏得了榮譽,為揚州畫壇的對外宣傳與交流做出了貢獻。

個人作品


作品在中國文化部、中國美術館中南海及海外有關機構多有收藏;作為當代著名畫家被編入《中國現代美術家》、《當代中國美術家》等辭典和辭書。
出版有《楊麟作品集》、《楊麟作品選》等。

人物評價


移家欲向畫圖中——讀楊麟山水畫隨想
魯慕迅/文
讀楊麟先生山水畫,真是一次審美的滿足,一段遊目騁懷的旅程。也曾拜讀郎紹君、水中天兩位美術評論家對作品的分析研究,並且完全同意允當中肯的評價。所寫則只不過是邊讀邊記下的一點零碎感想。
楊麟
楊麟
一位山水畫家,能深入一方一地,畫出那裡山川的個性,風物的情韻,已足可成家立派,這在畫史上頗不鮮見;而楊麟的山水畫,則把塞北江南性格不同、迥異其趣的山川風物,都表現得淋漓盡致,詩意盎然。既有像《絲路歸夢》、《夕陽駝鈴》那樣的高山巨壑、雪域莽原,也有像《玉樹銀花報春開》、《秋風農舍間》那樣的鄉土小景、牧笛村歌。可謂"駿馬秋風薊北,杏花春雨江南",二者兼而有之,且二者皆造妙境。這不免對石濤"搜盡奇峰打草稿"這句話,又有一重新的理解。原來並非把各處的奇峰來一個大拼盤、大雜燴,而是為了在比較中更加深化對表現對象的認識和把握,以便創造個性特徵鮮明的典型形象。
作者把自己的審美感情投射到大自然的深處,從而獲得紙上的情象;作為一個欣賞者,卻是藉助於這紙上的景象,來激活自己生活的記憶和審美的感情。由於也曾越秦嶺,過祁連,遍游五嶽,尋勝名山,所以當面對作者筆下的崇山峻岭、莽原巨壑,不免心胸激蕩,意氣奮發,引發出昔年壯遊的一腔豪情。這樣,它就在不知不覺中磨礪了人們的意志,提高了人們的精神境界。
北宋郭熙父子在《林泉高致》中寫道:"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畫凡至此,皆入妙品;但可行可望不如可居可游之為得。"則以為"可游"又不如"可居"之契然於心。蓋游乃如看電視,匆匆一過而已,居則朝夕相對,安然自適。想今日住在水泥方匣中的人們,真像古人所造的那個"囚"字,不管室內裝修如何奢華,總不如山野鄉村、偎依於大自然懷抱之為樂。因此也就特為欣賞《家在清風曉霧中》、《秋風農舍間》、《一縷茶煙入醉吟》、《玉樹銀花報春開》、《小園沉醉秋風裡》以及《暮向運河指晚霞》、《芳樹深深隱漁家》、《平湖蒼然開霽色》、《碧月殘照清波》等等。由於也曾長時間地生活在湖鄉山村,至今依然對那裡的人文景物,生活情味有著不盡的思念和追憶,因此從那些抒情詩般的江南小景中所感受到的不僅是藝術的審美,更有人情的溫慰。前人講:"好詩不過近人情"。這些充滿人情味的畫幅,無疑都是可以吟誦、令人動情的好詩。
在當代畫苑眾多的山水畫中,是多麼希望能有更多像這樣充滿人情味的山水畫,讓厭倦都市繁華的人們,移家畫中,與作者同享那湖山之美,幽居之樂。
魯慕迅先生系著名學者、詩人、書法家、畫家、美術理論家
懷念西部的大山--讀楊麟近作
郎紹君/文
麟山水畫有獨立風格,能清麗能渾厚,且兼容雅俗。總體看來楊麟有豐富的生活積累和良好的傳統素養,又有開放靈動的、含納現代的心性。從上午創作中不難看出,楊麟一直著力於藝術品質的內在開拓和獨特個性的強化。相信楊麟能夠懷抱超越動機與目標,以一個畫家的人格理想、生命體驗、道德涵育、人文素養和學識積累,使自己的藝術創作不斷有新的升華。
情系塞北江南---楊麟和水墨山水
水天中/文
雖然塞北和江南兩種文化環境,對楊麟都有深刻影響,但影響的方面不盡相同。就性格、氣質和處事待人而言,西北高原文化影響更為深刻,楊麟顯然屬於“關西大漢”一路;而在繪畫格調方面,江南文化的優雅蘊藉似乎影響更為廣泛。這當然與中國傳統水墨畫發展的地域文化背景有關,但不能排除20年揚州生活對精神生活的熏陶漸染,不能忽視江南畫壇耆舊給予的啟發點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