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斑木

龍舌蘭科虎斑木屬植物

虎斑木為龍舌蘭科常綠灌木狀,株高可達30米,莖直立,葉長卵形,全緣,葉面有銀灰色橫斜斑紋,狀似虎斑而得名,原產於巴西。是一種珍貴稀有硬木,主要產地在拉丁美洲熱帶及亞熱帶。虎斑木的學名是巴氏班紋漆木,需要100年以上的時間方可成材。樹高可達30米,直徑2-3米。光澤度強和無異味,重量重和強度高等。氣密度高,大概是0.85左右,1立方的木材的重量可達一噸以上。

物種簡介


虎斑木又名虎斑千年木,葉片長卵形、薄革質、全綠、具長柄,葉長10~23厘米、寬7.5~13厘米,葉面平滑具光澤,深綠色葉面上橫向分佈著淺綠至乳黃色斑條,葉片上的斑條顏色隨著成熟漸轉淡白。因葉面圖案似虎斑,故名虎斑木。頭狀花序小白花螺旋密簇而生,於夜同綻放,帶有香味。直立性莖桿,單葉以螺旋狀生其上,莖桿亦可能產生分枝,或自稈基萌蘗長大而形成多桿。

木材優勢

虎斑木木材優良,結構緻密,紋理美觀,質地溫潤柔和,新切面黃褐色帶綠色,光澤強。新切面有幽香,有很強的防潮防腐蝕性,不易變形。
虎斑木材質細膩,十分重、硬、耐磨,富含油性,防潮性能極強、穩定性甚佳。
虎斑木的自然紋理也是很獨特,條紋清晰,色澤發亮,比較適合製作中式或比較簡潔粗獷的現代傢具。有些地板廠家也用虎斑木製作高檔實木地板。

形態特徵


虎斑木本屬11種,為大喬木,株高可達15~29m,直徑1.0m左右。豎立,葉長卵形,全虎斑木材緣,葉面有銀灰色橫斜斑紋,狀似虎斑而得名;葉背紅褐色,葉資清雅明媚。樹皮厚1.0~1.5cm,質硬脆,不易剝離。外皮灰褐色至黑褐色;日晒后成鱗片狀翹曲,易脫落。內皮紫褐色;韌皮纖維較發達;石細胞量少,但層分佈於近外皮部位。橫斷面:心邊材區別明顯。心材金褐色,具黑色細條紋。邊材淺灰色,寬5~7cm。生長輪不明顯。宏觀構造:散孔材。管孔肉眼下可見,略少,大小中等;單管孔及徑列復管孔(2~3個,多2個);含黑色樹膠。軸向薄壁組織放大鏡下明顯,環管束狀。木射線放大鏡下明顯,略密,窄。
虎斑木
虎斑木

生長環境


虎斑木莖耐陰,喜光照,在光照充足的地方生長快,植株健壯;在光照少的地方,生長相對緩慢,植株較小。原產奈及利亞,幾內亞。性喜高溫高濕,生長適溫為16℃~26℃,越冬溫度須維持5℃~10℃。喜稍蔭蔽的環境,為葉色較特殊的種觀葉植物。

分佈範圍


虎斑木分佈於南美、巴西和熱帶非洲等地區。

主要價值


園林用途
因其外觀獨特,適合盆栽作室內植物或插花素材。
傢具用途
虎斑木穩定性佳。心邊材區別明顯,心材氣密度較高,大概是 以上,邊材較低在。虎斑木的自然紋理很獨特。

栽培技術


用扦插法,春、秋季為適期。剪取莖頂作插穗,余莖能再長出新芽。
虎斑木
虎斑木
栽培以腐殖質壤土為佳,日照約50%-60%,忌強烈日光直射。空氣濕度高生育較旺盛。肥料可用花寶作葉面噴灑,油粕肥效亦良好,氮肥偏多,葉色較美觀。性喜高溫多濕,生育適溫20~28℃,冬季13℃以下要移至溫暖避風處越冬。

植物文化


從14 世紀開始,虎斑木就被廣泛用於製造傢具。在歐洲上層社會,虎斑木的地位是至高無上的,與美國黑胡桃一樣,虎斑木可以用於製作槍托,槍柄和體育用品。而在安第斯山區當地虎斑木被印第安部落稱為“虎神木”,並被用於酋長寶座的製作。
中國歷史上將虎斑木廣泛應用於傢具,兵器,樂器的製作。“虎”在中國“龍鳳”崇拜之前,曾被視為通天神獸。東至西漢時代,人們以“龍虎”為崇拜。古人認為虎為陰獸,“雲從龍,鳳從虎”、“龍虎相鬥”乃至陰陽調和,吉祥之兆。於是在中國歷史早期,虎以圖騰,被應用於青銅器具上。生長於東南亞的斑紋漆木,因其木材天然形成,金黃色紋形似虎紋,故而名叫“虎斑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