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61條詞條名為辛庄村的結果 展開

辛庄村

山東省青島市膠州市南關街道辦事處轄村

辛徠庄村位於膠州市南關辦事處的東南部,東至海爾大道與營海鎮盛福村相望;西與高家檯子村相接壤,北與趙家灘村隔河相望,新建的香港中路從村南東西穿越,膠黃鐵路從村西駛過。

辛庄村為河流沖積平原向東的延伸帶,這片平原由於鹽鹼較重,村莊零星,人口稀少,一直延伸到膠東鎮大沽河東岸。因地質因素,農作物比較單一,只有普通北方農產品,如小麥、玉米等,解放前一片鹽鹼地,十年九不收,解放后,通過開荒造地,把一片鹽鹼灘改成了口糧田,1966年後對部分鹽鹼地又加以改造,種植水稻,從此人民的生活得以改善,1978年有耕地478畝,人口235人,村集體收入35250元,人均純收入約120元;1988年村集體收入為55800元,農民人均收入約150元。近幾年,辛庄村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大部分土地被徵用,黨支部和村委員會利用補償資金,投資400萬元建起了近5000平方米的集車間、酒店、幼兒園、老年活動中心與一休的綜合大樓,對外出租。

歷史沿革


相傳,高氏約於清朝乾隆50年(公元1785年),由南三里河遷入,當時屬逃荒至此搭屋而居,由於是鹽鹼地,雜草叢生,為了生計,在有草叢的地方開荒種地,把有鹽鹼的土收攏在一起淋成鹽食用,之後,因地制宜,用草坯砌牆,草笘坯屋面,由於蓋起新房,形成新的自然村落,故此取名新莊;後來,可能為了紀念生活的“艱辛”,便易名“辛庄”。
辛庄村
辛庄村

經濟


辛庄村小,人窮,但始終以勤勞持家,以耕讀教育子女,本村無學校,解放前,便送孩子到趙家灘村讀私塾,解放后,送孩子到高家檯子村、劉家村讀書。1994年與莊裡頭等五個村集資修建了莊裡頭小學,現在全村幼兒入園率100%,適齡兒童少年中、小學入學率100%,全村有碩士、研究生,大、中專證書14人,現在校讀本科、專科的8人,他們都在祖國建設的各條戰線上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社會


政區建設

徠現在全村免費供應自來水,村民每人每年補貼500元,老年人(60歲以上)再增加補貼720元,村內資金還有150萬元,土地80畝,實施舊村改造,修建一些與各企事業單位相關的配套設施,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為村民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使全體村民過上更高水平的小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