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覺先

中國粵劇演員

薛覺先(Sit KokSin),1904年4月7日出生於香港。

在《三伯爵》一劇中耍出“飛鞭自回”的絕招一舉成名。代表作品有《浪蝶》《唐龍光攔路搶婚》等。

第一任妻子是名伶唐雪卿去世后,續娶張德頤。1956年10月31日逝世。

人物關係


人物經歷


早年經歷

薛覺先早年照
薛覺先早年照
十三歲就讀香港聖保羅書院,十五歲中途輟學,十七歲在皮革鋪做學徒,十八歲拜姐夫新少華為師。

演藝經歷

薛覺先演出照
薛覺先演出照
10歲左右青年話劇團吸收童角,參加《做人難》《傷心話》等揭露社會黑暗劇目的演出。
1922年隨名小武朱次伯在環球樂班學藝;同年在《三伯爵》一劇中擔任主角而一舉成名;在《夜吊白芙蓉》中扮演書童;在弱冠之年即以演出《三伯爵》而成名。
1923年入人壽年班。二十歲已做正印,能與千里駒同台演出。
1925年在上海成立非非影片公司拍攝默片《浪蝶》
1927年返回香港,先後加入“天外天”、“新景象”、“大江東”等戲班。
1929年組織劇團,演出《白金龍》等劇。
與靚少佳合演的排場戲《唐龍光攔路搶婚》。
1932年與天一影片公司合拍了影片《白金龍》,上映數年,賣座空前。
1935年被接受為倫敦《國際哲學科學藝術學會》會員,獲得M.S.P榮銜。
1936年赴南洋,在《覺先集》里發表了《南遊旨趣》一文;同年被推為八和戲劇協進會理事長。該年起,劇團又在香港演出了《貂蟬》《西施》《王昭君》《楊貴妃》(合稱《四大美人》)以及《胡不歸》等一批膾炙人口的名劇。
1947年參加龍鳳劇團到穗演出,稍後重組劇團。
1950年與鄧碧雲合組覺雲天劇團,到廣州演出。
1952年再組劇團,先後到越南、新加坡演出,回港后參加馬師曾紅線女組織的真善美劇團,演出了名劇《蝴蝶夫人》《清宮恨史》。三位著名藝人的合作,寫下了粵劇革新又一頁。
1954年4月20日響應黨和政府的號召,偕妻、兒遷回廣州,參加廣州工作粵劇團,演出過的劇目有《闖王進京》《寶玉怨婚》《盤夫》和《龜山起禍》等。
1956年整理演出首本戲《姑緣嫂劫》《胡不歸》《西施》《寶玉與黛玉》《花染狀元紅》等。

商業經歷

薛覺先舞台照
薛覺先舞台照
1925年化名章非在上海組織"非非影片公司",自任經理兼導演,拍攝並主演默片電影《浪蝶》。
1932年開辦南方影片公司。

個人生活


家庭生活

薛覺先生活照
薛覺先生活照
二姊薛覺芳,三姊薛覺非及九弟薛覺明三人,也先後作了粵劇演員。
兒子薛鴻楷。

情感生活

薛覺先與妻子
薛覺先與妻子
一生有過兩段婚姻,第一任妻子是名伶唐雪卿(原名唐雪鄉)。
後來唐雪卿病逝,續娶護士張德頤。

健康狀況

薛覺先寫真
薛覺先寫真
1956年當晚,在人民戲院演出《花染狀元紅》時,因腦溢血跌倒,次日去世。終年53歲。

社會任職


1955年當選為全國政協委員。

社會活動


任職經歷

薛覺先劇照
薛覺先劇照
1950年當選為華南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會員。
任廣州粵劇工作團藝術委員會主任委員。
1956年6月參加中國民主同盟,被選為民盟廣州市委員會委員。
1956年10月中國戲劇家協會廣州分會副主席。

個人評價


薛的戲路寬廣,早年學丑,能文能武,生、旦、丑、凈、未諸行當行行皆演,噹噹皆精,他的表演風格溫文爾雅,動作灑脫洗鍊,細膩多姿,善於深入人物的思想感情,扮演風流儒雅、瀟灑俊逸的小生最負盛譽,又能反串旦角。演出的劇目,唱詞比較注重文采,循字取腔,深情婉轉,唱腔重視因人而異,善於表達內心感情,韻味濃郁,行腔乾淨得體,善於突破曲調中板眼、句格的習俗唱法而創新腔,使人感到既風流瀟灑而又高雅莊重。特別是二王聲腔,唱得飄逸超脫。因此自成一家,獨樹一幟,成為著名的"薛派"藝術,故在粵劇戲行里有“萬能泰斗”美稱,過去一段長時期里,粵劇的文武生、小生行當,都以薛派為典範。粵劇《胡不歸》是薛覺先主演的首本戲,歷演不衰,享譽藝壇三、四十年之久,實力罕見,(該劇是已故編劇家馮志芬所作))此劇從內容,曲詞道白和唱腔音樂上儘力塑造性格化的人物形象。使之深入人心、歷久難忘。這個作品,是薛覺先藝術成熟期的成功之代表作。他對粵劇的服裝、化妝、布景及伴奏樂器均有研究,更率先引進小提琴等西樂,更對凈化舞台,改革劇場陋習等作出貢獻。
薛覺先的藝術自成一家,成為當今五大唱腔流派之一,對文武生的風格影響至今,演員開放包容的心態極其珍貴。(廣東省戲劇家協會主席倪惠英評)

個人作品


《梅知府》
《姑緣嫂劫》
《王昭君》
《范蠡訪西施》
《胡不歸》
《寶玉哭靈》
《闖王進京》
《龜山起禍》
《白金龍》
《寶玉哭晴雯》
《寶玉怨婚》
《花染狀元紅》

參演作品

參演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