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政通寶

中國古代錢幣種類之一

廣政通寶,中國古代錢幣的一種。五代十國時期后蜀孟昶廣政元年(公元938年)鑄行。分銅錢、鐵錢兩種。銅錢面文廣政通寶,直讀,八分隸書體。錢背多光素無文。廣政廿五年(公元962年)始鑄鐵錢。廣政通寶鐵錢形制大小與銅錢相同,當時十枚鐵錢值四枚銅錢,與廣政通寶銅錢并行流通。北宋滅蜀(公元965年)后,蜀地專用鐵錢,直至南宋。近年先後在四川合川、彭山等地發現廣政通寶小平鐵錢實物,出量稀少。

早年被評為古錢五十名珍之一,今已不甚難見,目前市場價格在2萬元左右,鐵錢、鉛錢市場價格在500元左右。

基本介紹


中國古代錢幣的一種。
五代十國時期后蜀孟昶廣政年間(公元938~965)鑄造,版式為小平錢。銅、鐵、鉛錢并行,存世皆罕。銅錢尤其罕見,為古錢之大珍。徑九分,重三銖,字八分書。銅質渾厚。
廣政通寶銅錢早年被評為古錢五十名珍之一,今已不甚難見,目前市場價格在2萬元左右,鐵錢、鉛錢市場價格在500元左右。
廣政通寶
廣政通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