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腸道疾病

胃腸道疾病

胃腸道疾病主要指一般炎症性胃腸道疾病(急、慢性胃炎,急、慢性闌尾炎等)、消化性潰瘍、胃癌、食道癌、大腸癌及腸易激綜合征等。現如今,胃腸道疾病發病率高,在我國有"十人九胃病"的說法,其病程較長、治療較難、反覆發作等均是胃腸道疾病的特點。

病因及常見疾病


醫學專家研究發現,胃腸道疾病產生的原因是胃黏膜的防護因子及攻擊因子失衡,造成胃腸道黏膜內的防護因子弱於攻擊因子而產生胃腸道疾病。

鑒別診斷


1.超聲掃查適於臟器的局部斷面,全貌觀察不如X線鋇餐檢查及內鏡檢查
2.黏膜的形態學、色澤觀察不如X線鋇劑檢查及內鏡檢查。
3.對小潰瘍、表淺病變、功能性病變檢出率低,漏誤診率高。
胃腸道各種檢查方法不能相互替代,而是相輔相成,互為補充的關係,有機結合才能提高病變的檢出率和診斷的準確率,更好地為臨床服務。

檢查


超聲在胃腸道由於受到氣體的影響,應用不廣,作為內窺鏡和消化道X線造影的補充。超聲檢查亦有其優點:能顯示胃腸管腔內充盈和排空等變化,顯示管壁的蠕動、厚度和層次結構;對腫瘤以及其他胃腸管壁增厚性疾病有良好的顯示能力,提示病變的部位和範圍,能顯示惡性腫瘤的轉移情況。超聲內鏡(EUS)能判別胃腸壁各層組織結構,故對胃、直腸癌腫侵入胃腸壁的深度和鄰近臟器直接浸潤的判斷,要優於其他影像學方法,還可在EUS導引下作細針抽吸活檢和介入治療。經腹超聲不能對全胃進行滿意觀察,對胃賁門部、竇部的胃壁顯示較滿意,而胃底、體部胃壁的顯示常不理想,故臨床實用價值受限。現已被內鏡超聲所取代。
X線檢查中,主要依靠造影檢查,包括胃腸道鋇餐檢查、結腸鋇劑灌腸檢查、胃氣鋇雙重對比造影、小腸雙重對比造影和結腸雙重對比造影等。多相胃和結腸造影檢查仍應是胃腸道疾病理想的初選檢查方法。
血管造影主要用於胃腸道出血和血管性病變的診斷,可以立即確定出血的部位,並進行血管栓塞治療或為手術治療提供可靠的資料。
顯示胃竇部胃壁明顯增厚,呈不規則增強,表面可見潰瘍。
CT與MRI檢查在此部位的應用主要用於明確腫瘤向腔外侵犯情況、管壁增厚程度、有無鄰近器官的侵犯、淋巴結的轉移及腹膜轉移等。CT與MRI的優點是可以測量胃腸道壁的厚度,判斷淋巴結是否增大,了解病變與周圍臟器的關係,以及胃周脂肪層是否清晰,血管是否受侵犯等。CT與MRI主要作用是對胃腸道惡性腫瘤進行分期和制定治療計劃,並對治療效果進行評估,以及發現複發病變,有時可幫助鑒別診斷。
MRI檢查對於評價直腸癌術后複發以及對病變組織定性等方面,很有價值。MRI隨著快速掃描和消除偽影序列的開發、呼吸和心臟門控技術的應用以及胃腸道腔內造影劑的研製,再加上MRI自身固有的多方位成像及較高的組織對比分辨能力,有助於淋巴結、后腹膜及遠處臟器轉移灶的發現和鑒別。對胃腸道炎性病變的診斷亦有一定作用。

治療原則


中西醫藥結合胃腸道疾病可以減少西藥的不良反應,改善患者的良好依從性。在治療疑難胃腸道疾病防治上利用中西醫藥結合相互機制來達到高治癒率的目的。中西醫藥結合治療胃腸道疾病的展望應向高標準、嚴要求、開放性、多元化、可持續發展科學體系發展,加強“針對性”“個體化”和“綜合性”,中西醫藥結合治療胃腸道疾病才能取得突破性的進展,才能充分發揮西醫和中醫的各自辨證論治的優點。中醫博大精深,利用中西醫藥結合對胃腸道疾病進行治療,能夠取中西醫各自治療之長處,避各自之短處,對胃腸道疾病的治療具有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