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褪色的相冊

一本褪色的相冊

《一本褪色的相冊》,蕭乾文集。文革后寫作的第一本散文結集,由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

簡介


從蕭乾開始對“副刊”的認識,緣於蕭乾。一篇《未帶地圖的旅人》給我打開了一個奇異的窗口:關於現代文學,尤其是副刊,確切說,就是《大公報》的文藝副刊。對於1980年時的一個初中生來說,《蕭乾散文特寫選》是陌生而神秘的,當時這個名字我甚至不知道應該讀蕭QIAN,還是蕭GAN。隔著櫃檯指著書架上的那一排書對神情冷漠的女營業......

蕭乾


近代中國著名作家、翻譯家和記者蕭乾因心肌梗塞及腎衰竭,於1999年2月11日在北京醫院逝世,享年九十歲。
自稱為“未帶地圖的旅人”的蕭乾,早在三十年代便步入文壇,與沈從文被歸類為“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在1939年至1946年,蕭乾赴英國倫敦大學東方學院講師,併兼任《大公報》駐英記者。當時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蕭乾以戰地記者馳騁歐洲戰場,成為二戰時期中國唯一的歐洲戰地記者。二戰結束后,蕭乾還採訪了聯合國成立大會、波茨坦公約會議和紐倫堡戰犯審判等大事,寫下《銀風箏下的敦》、《矛盾交響曲》等著名通訊報告而名重一時。而在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夕,蕭乾取道香港回到北京,開展了他起伏跌宕的後半生。
蕭乾一生著作甚豐,曾寫下大量的回憶錄、小說、散文等文學作品和譯作,包括長篇小說《夢之谷》、自傳體作品《未帶地圖的旅人》、報告文學《人生採訪》,及翻譯作品《好兵帥克》和《培爾·金特》。晚年,他與夫人文潔若耗費五年時間合譯的現代派意識流鉅著《尤利西斯》(Ulysses),更為世人所注目。
事實上,蕭乾因心臟病入住北京醫院,住院期間仍筆耕不輟,寫下許多自稱“餘墨”的文章。近日《北京日報》便刊登了蕭乾的一篇短文,內里便談及他對死亡的態度:“死,使我看透了許多。它對我成為一個巨大的力量。所以一九七九年重新獲得藝術生命之後,我才對自己發誓要跑好人生這最後一圈。最後二字就意味著我對待死亡的坦蕩胸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