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潤滑油

化學合成的潤滑油

合成潤滑油是潤滑油的一種,指通過化學合成的方法製備的潤滑油,通常與礦物精鍊潤滑油相對。

發展歷史


早期合成潤滑油

第一支商用合成潤滑油始於1934年,由德國法本公司化學家Dr. Hermann Zorn通過石蠟加氫異構(hydrocracked)製成了一種高黏度指數加氫異構油(HVI)用於潤滑當時使用高性能活塞發動機的戰鬥機和一些自動機槍。后在1943年,納粹德國陸軍的虎王坦克配備了採用(聚a-烯烴)的潤滑油,這是目前大多數人認可的全合成潤滑油。與此差不多的時候,美國亦研發出來以酯類為主的全合成型潤滑油。

近代合成潤滑油

經過30年的發展,在1973年,由荷蘭皇家殼牌公司研發的超高黏度指數加氫異構油(VHVI)和極高黏度指數全加氫異構油(XHVI或UHVI)因成本遠遠低於PAO(聚a-烯烴),性能卻非常接近,成為新一代的化學合成油。
此外,Ester酯類合成的機油,廣泛用於航空、高性能機械、賽車領域,也是一種新出現的全合成型潤滑油。

全合成論戰


嘉實多Castrol(Swingdon, U.K.)公司和美孚Mobil(Fairfax, VA)公司關於what is “synthetic”的商務論戰,起因嘉實多從1999年起開始使用一種通過加氫工藝製成的VHVI(Group III)基礎油代替原來配方中的PAO(聚a-烯烴)基礎油而觸犯美孚作為世界上最大的PAO基礎油供應商的利益因而引起爭端。作為最大的PAO基礎油製造商,美孚認為只有PAO或酯類基礎油才能稱為全合成潤滑油,而後者僅僅是礦物油的變種。最後經過和解,嘉實多贏得實際上的勝利,而嘉實多背後為其提供基礎油的殼牌石油是最終最大的勝利者。VHVI和UHVI亦正式認可成為合成機油。而進入21世紀后,美孚亦開始在其合成潤滑油產品中加入GroupIII基礎油(即美孚MSDW基礎油),作為全合成潤滑油產品銷售。

參見


• 石油工業
• 安索
• 嘉實多
• 費托合成(Fischer–Tropsch process)
• 美孚
• 殼牌
• Red Line Oil
• 出光興產
• 潤滑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