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覺鎮

貴州省畢節市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轄鎮

哲覺鎮,隸屬貴州省畢節市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地處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南部,東與雲南省宣威市得祿鄉、淌塘鎮隔馬擺河相望,南與雲南省曲靖市會澤縣大井鎮毗鄰,西、西南鄰雲南省曲靖市會澤縣大井鎮,北接黑石頭鎮、岔河鄉,東北與麻乍鄉接壤。人民政府駐哲覺村,轄區總面積277.91平方千米。 

民國時屬哲安鄉。1953年,分置論子河、哲覺2鄉。1959年,論子河管理區併入哲覺管理區。1961年5月,從黑石頭區劃出哲覺、海田、居樂、鐵廠3公社成立哲覺區。1963年1月,哲覺區併入黑石頭區。1984年,改稱鄉。1985年1月,改稱鎮。1992年,原黑石頭區的哲覺鎮、海田鄉、居樂鄉、鐵廠鄉合併為哲覺鎮。

截至2018年末,哲覺鎮戶籍人口為47709人。

徠截至2020年6月,哲覺鎮轄6個社區、20個行政村。 

2010年,哲覺鎮農民人均收入2705元。

2018年,哲覺鎮有工業企業4個,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0個。

歷史沿革


哲覺鎮全貌
哲覺鎮全貌
民國時屬哲安鄉。
1953年,分置論子河、哲覺2鄉。
1徠958年10月,改管理區。
1958年10月,改管理區。
1959年,論子河管理區併入哲覺管理區。
1961年5月,從黑石頭區劃出哲覺、海田、居樂、鐵廠3公社成立哲覺區。
1963年1月,哲覺區併入黑石頭區。
1984年,改稱鄉。
1985年1月,改稱鎮。
1992年,原黑石頭區的哲覺鎮、海田鄉、居樂鄉、鐵廠鄉合併為哲覺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哲覺鎮
哲覺鎮
哲覺鎮地處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南部,東與雲南省宣威市得祿鄉、淌塘鎮隔馬擺河相望,南與雲南省曲靖市會澤縣大井鎮毗鄰,西、西南鄰雲南省曲靖市會澤縣大井鎮,北接黑石頭鎮、岔河鄉,東北與麻乍鄉接壤。轄區總面積277.91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哲覺鎮境內由高原面和中中山河谷兩部分構成,地勢東北高、西南低。最高點北於大偏北,海拔2591.9米;最低點位於安丹河邊,海拔1604米。
氣候
哲覺鎮多年平均氣溫10.9℃,1月平均氣溫3℃,極端最低氣溫13.9℃;7月平均氣溫20℃,極端最高氣溫30℃。平均氣溫年較差28.0℃,年總積溫3996℃。無霜期年平均182天。年平均日照時數2860小時,年總輻射120.1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水量981毫米。
水文
哲覺鎮境內西邊屬長江水系有瓦渣河,東邊屬珠江水系有得祿河、鐵廠河、居樂河。 
自然災害
哲覺鎮主要自然災害有冰雹、旱災、風災、低溫、霜凍、倒春寒等,最嚴重的一次倒春寒發生在1996年4月,造成農作物大面積受災。2009年4月的乾旱,海田片區受災最為嚴重。2009年8月發生的冰雹,造成供電系統受損,烤煙絕收,果農損失嚴重。

自然資源


哲覺鎮境內地下礦藏有煤炭、鐵、銅等,以煤礦為主,儲量達1億噸以上。 

行政區劃


截至2020年6月,哲覺鎮下轄6個社區,20個行政村,人民政府駐哲覺村。
統計用區劃代碼城鄉分類代碼名稱
520526106001121哲覺社區
520526106002220新營社區
520526106003220茨海社區
520526106004220論河社區
520526106005220營紅社區
520526106006122營坪社區
520526106204220公坪村
520526106205220新坪村
520526106207220鐵廠村
520526106208220坪營村
520526106209220米樂村
520526106211220對格村
520526106212220對面坡村
520526106213220林春村
520526106214220箐竹村
520526106215220和平村
520526106216220大橋村
520526106217220發財沖村
520526106218220里可村
520526106219220紅松村
520526106220220瓦竹村
520526106221220中發村
520526106222220馬桑林村
520526106223220海田村
520526106225220割麻村
520526106226220竹坪村

人口民族


哲覺鎮
哲覺鎮
2011年末,哲覺鎮轄區總人口44842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019人,城鎮化率2.3%。另有流動人口995人。總人口中,男性24884人,佔55.5%;女性19958人,佔44.5%。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40543人,佔90.4%;有苗、彝、回、布依等少數民族,共4299人,佔9.6%。超過千人的少數民族有苗、彝2個民族,其中苗族2534人,佔少數民族人口的58.9%;彝族1994人,佔46.4%。2011年,人口出生率9.5‰,人口死亡率3.12‰,人口自然增長率6.38‰。

政治


威寧縣哲覚鎮領導
蘭洪貴:男;漢族;42歲;大學本科學歷;鎮黨委書記;主持黨委全面工作,主抓人口計生工作。
崔慶璠:男;漢族;51歲;大學專科學歷;鎮人大主席;主持鎮人大全面工作。分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工作。
朱達聰:男;漢族;xx歲;大學本科學歷;黨委副書記、鎮人民政府鎮長;主持政府全面工作,主抓安全生產工作。
張波:男;回族;31歲;大學本科學歷;黨委副書記。分管黨務、黨建、產業發展工作。
姬江榮:男;彝族;39歲;大學本科學歷;鎮紀委書記,主持鎮紀委全面工作,分管紀檢監察、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
李正穩:男;漢族;50歲;大學專科學歷;政法委書記,主持鎮政法委全面工作。分管信訪維穩、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一事一議工作。
丁懷孟:男;漢族;35歲;大學本科學歷;黨委組織委員。分管工青、婦、工建建交工作,黨務黨建工作。
李章友:男;漢族;45歲;大學專科學歷,武裝部部長、副鎮長。主持鎮武裝部全面工作,分管社會救助、民政、新農村建設和危房改造工作;扶貧開發工作。
趙英俊:男;漢族;36歲;大學本科學歷;鎮人民政府副鎮長。分管大農業、烤煙生產工作。
吳興學:男;苗族;36歲;大學本科學歷;鎮人民政府副鎮長。分管財貿、烤煙生產工作。
徐騰:男;漢族;31歲;大學本科學歷;鎮人民政府副鎮長,分管安全生產工作。
劉鷹:男;彝族;30歲;碩士研究生學歷;鎮人民政府副鎮長,分管民族宗教、文教衛生、外宣、旅遊、整臟治亂工作。

黨建工作

黨建工作先進表彰
自治縣委組織部黨支部、縣財政局黨支部、縣委辦公室黨支部、黑石頭鎮八一村黨支部、爐山鎮樂溪村黨支部、哲覺鎮大橋村黨支部、迤那鎮五星社區黨支部、東風鎮梯田村黨支部、岔河鄉銀廠村黨支部、草海鎮呂家河村黨支部、羊街鎮雙河村黨支部、海拉鄉黨委獲得全市“‘五好’基層黨組織命名表彰”。 

樹師德正行風

樹師德正行風活動
哲覺鎮教育管理中心對全鎮370餘名中小學教師開展“行風建設暨師德師風教育”活動,力爭打造一支紀律嚴明、師德高尚、治學嚴謹、樂於奉獻的教師隊伍。 
活動以“轉變心態,尋找自我”為主題,立足當前形勢,分別從“慵、懶、散、慢、浮”五個方面深刻剖析了行風建設存在的20個問題,對存在的問題提出具體要求和整改措施。

安全教育宣傳

哲覺鎮
哲覺鎮
1月6日,哲覺鎮組織安監站、交警隊、派出所、林業環保站、衛生院等部門到哲覺中學、哲覺二中進行安全知識宣講。 
當天,各部門結合當前工作重心,分別詳細講解了如何拒絕三無食品、如何正確就醫、如何提高衛生意識等關於食品、藥品、衛生安全方面的知識,以及安全乘車、不非法駕駛摩托車上下學,遵守交通法規,和如何進行生態保護和森林防火、如何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等安全知識。同時為3000多名師生髮放了《交通安全宣傳手冊》、交通安全監督卡、森林防火六不準等宣傳資料。

經濟


綜述
2011年,哲覺鎮財政總收入856萬元,比上年增長8.35%。
2010年,哲覺鎮農民人均收入2705元。
農業
哲覺鎮耕地面積28059畝。2011年,農業總產值9402萬元,農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值的57.37%。
哲覺鎮糧食作物以玉米、馬鈴薯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17344噸,其中玉米9602噸,馬鈴薯6934噸。經濟作物以烤煙、中藥材為主。2011年,烤煙種植面積3900畝,產量858噸;中藥材種植面積1.5萬畝。
哲覺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家禽、馬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53377頭,年末存欄27954頭;牛飼養量9222頭,年末存欄8376頭;馬飼養量212匹,年末存欄160匹;羊飼養量8135隻,年末存欄4668隻;家禽飼養量10.74萬羽,年末存欄6.11萬羽。
工業
2011年,哲覺鎮固定資產投資1.45億元,比上年增長80.9%。

特色產業

中藥材
哲覺鎮
哲覺鎮
2017年以來,哲覺鎮緊抓精準扶貧、產業扶持政策機遇,依託市場調節,以百合、黨參、半夏、魚腥草、天麻等中藥材為主,形成了多元、穩健的中藥材種植格局。 
截止2016年底,哲覺鎮中藥材面積3萬多畝,年產量5000多噸,年產值4千萬元左右。哲覺鎮直接或間接涉及中藥材種植與銷售的群眾接近3萬人,專業合作社5家,吸納貧困戶400多戶,產品遠銷廣州、亳州、昆明等地。
種植業
2011年全鎮種植中藥材1萬5千多畝,其中4500畝魔芋,812畝半夏,2189畝百合,4583畝折耳根,黨參育苗800畝,天麻60畝,白朮786畝,雪蓮果110畝,木香90畝,貝母60畝,生薑65畝,板藍根、龍膽草等其他中藥材種植600畝,預計可創造產值1億元左右。戶均純收入在1萬元以上的將突破500戶。
荷蘭豆
荷蘭豆
近年來,威寧積極調整產業結構,採取土地流轉方式,在全縣大規模種植荷蘭豆,目前長勢喜人。據悉,荷蘭豆品質清脆鮮嫩、口感好,深受消費者喜愛,銷售價格從每公斤4.5元到8元不等,是一般豆類收益的2倍以上。圖為哲覺鎮中發村村民在查看荷蘭豆長勢情況。 
威寧自治縣哲覺鎮瓦竹村村民正在收穫小蔥。近年來,哲覺鎮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加快產業轉型步伐,充分利用自然條件發展小蔥種植。今年該鎮共種植小蔥400餘畝,每畝產值達到1萬元,農民明顯有效增加了收入。 
小蔥
小蔥
2013年全鎮種植中藥材24360畝,產值2.5億元,葯農戶均增收5000元以上。同時,為促進產業穩定發展,增加農民收入,該鎮穩步推進“1122”黨員黨員創業帶富工程並形成長效機制,通過黨員創業帶富工程的帶動,全鎮80%以上的農戶都在產業結構上進行了調整,整個區域形成了多元化的產業布局。 
哲覺鎮1萬畝連片的折耳根生產基地。 
茶業
茶園
茶園
在威寧,茶園面積有6.9萬畝,其中採摘面積3.2畝,茶葉年產量達350噸,主要分佈在爐山、雲貴、龍街、哈喇河、黑石、草海、小海、哲覺、麻乍、么站等鄉鎮,其中爐山鎮、雲貴鄉都有1萬餘畝。 
哲覺鎮已形成1萬畝連片的蕺菜生產基地。
畜牧業
2014年,威寧新備案規模養殖場23個,新備案養殖合作社63個,新建標準化規模養殖場6個。該縣以雪山、鹽倉、板底為主的肉牛肉羊基地、爐山的野豬生產、黑石鎮的林下毛腳雞養殖、哲覺鎮的梅花鹿、野雞養殖村為代表的養殖業快速發展。 
獺兔
獺兔
在威寧自治縣哲覺鎮獺兔養殖場,負責人李紓慧告訴筆者,“現在,合作社共養了1200餘只兔子,從目前的市場價格看,出欄后每隻可以賣到70元左右,一年收入8萬餘元。”畜牧獸醫專業畢業后,她放棄在外面就業的好機會,選擇回家鄉創業,成立蟻力獺兔專業合作社,帶領當地農民增收致富。 
2012年,李紓慧爭取到小微企業扶持資金5萬元,貸款15萬元,引進現代化的養殖設施,建設了標準化圈舍,開始獺兔養殖,經過2年多的時間,他從最初的40餘只發展到1200餘只,並成立肉兔專業合作社,引導了當地97戶村民入社,輻射帶動創建了14個獺兔養殖基地,使當地500餘人實現就業,實現人均增收2000餘元,被當地農民親切地稱為“俺們的致富帶頭人”。

文化


名稱來歷

“哲覺”系彝語譯音,意為溝邊,又為彝族家支名。

交通


哲覺鎮
哲覺鎮
哲覺鎮境內有326國道貫穿南北,26個村村村通公路,油路1條,長14千米。

社會


城鎮發展

歷年來,鎮黨委、政府始終堅持“綠色經濟強鎮,經濟發展重鎮,中藥材名鎮”的工作思路,在挑戰中搶抓機遇,在創新中破解難題,不斷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千方百計促增收。今後,鎮黨委、政府將帶領全鎮人民真抓實幹,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為實現全鎮經濟社會大發展、大跨越、大繁榮而努力奮鬥。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哲覺鎮幼兒園3所,在園幼兒595人;小學21所,在校生5320人,專任教師229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99.5%;初中2所,在校生3250人,專任教師125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8%,小升初升學率98.3%,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98%。
文化事業
2011年末,哲覺鎮農家書屋15個,藏書4萬多冊。2011年末,有線電視用戶360戶,入戶率10%。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哲覺鎮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3個,其中鎮衛生院1所,村級衛生室12個;病床20張。專業衛生人員21人,其中執業醫師2人,註冊護士8人。
2011年,哲覺鎮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30528人,參合率70%。
社會保障
2011年,哲覺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42戶,人數56人,支出11.99萬元,月人均178.39元;城市醫療救助314人,支出6.6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015戶,人數6083人次,支出446.55萬元,月人均61.17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34人,撫恤事業費支出51.98萬元。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5001人,參保率78.79%。

勞動保障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負責指導建立各鄉鎮和街道辦事處勞動保障監察中隊,根據實際情況安排六橋辦事處、海邊辦事處、陝橋辦事處、五里崗辦事處、草海鎮、二塘鎮、東風鎮、猴場鎮、金鐘鎮、爐山鎮、龍場鎮、新龍鄉、麻乍鎮、觀風海鎮、秀水鎮、哈喇河鄉、牛棚鎮、迤那鎮、中水鎮成立19個勞動保障監察中隊。根據勞動保障監察面臨的任務和現實狀況安排幺站鎮和金斗鄉,黑石頭鎮和哲覺鎮,岔河鄉和海拉鄉,玉龍鄉和斗古鄉,黑土河鄉和石門鄉,雲貴鄉和兔街鄉,龍街鎮、雪山鎮和大街鄉,羊街鎮、小海鎮和雙龍鎮,鹽倉鎮和板底鄉成立9個勞動保障監察中隊。28個勞動保障監察中隊依託鄉鎮人力資源,不斷充實勞動保障中隊專兼職監察員和協管員隊伍,每個中隊不少於2名兼職勞動保障監察員。 

精準式扶貧

2014年是改革之年,廣大幹部職工要立足現實,明確目標任務,各相關部門要密切配合,切實按照精準式扶貧的要求,大力推進結對幫扶、教育培訓、農村危房改造、扶貧生態移民、基礎設施、生態移民到村到戶,確保扶貧資源真正用在貧困農戶身上。 

新農村建設

哲覺鎮
哲覺鎮
自2014年以來,該行共發放9.86億元信貸資金,用於威寧草海鎮海邊村、下壩村、大窪塘村、銀龍村等村莊的4815畝土地收儲整理。新增草海鎮、爐山鎮、么站鎮、黑石頭鎮、哲覺鎮等20個鄉鎮耕地面積共35289畝。截至目前,該行各項貸款餘額9.57億元,比年初增加4.54億元,增幅達91%。信貸資金的投放,主要著眼於威寧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和新農村建設,有效破解了工業化、城鎮化缺地,新農村建設缺錢,耕地保護缺動力,城鄉統籌缺抓手的難題。 
“四在農家·美麗鄉村” 
在326國道旁哲覺鎮的居樂小集鎮,街道乾淨整潔,一棟棟“小別墅”錯落有致,河道暢通清澈見底,村民房前屋后綠樹蔥蔥……儼然一幅“潔、綠、暢、美”的幸福美麗新鄉村畫卷。
1月17日,威寧自治縣哲覺鎮淪河苗族特困村群眾載歌載舞,16戶特搬群眾搬入新居,過上幸福生活。 
威寧自治縣哲覺鎮淪河村是全縣一類貧困村之一,全村苗族人口佔總人口的90%,由於生存條件惡劣,大部份群眾一直在溫飽線一徘徊。自全縣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工程以來,哲覺鎮黨委、政府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省、市、縣扶貧開發重大決策部署,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搶抓中央、省委省政府新一輪扶貧開發的歷史機遇,以脫貧致富和改善民生為目標,以就業和增收為核心,以改變生存環境和發展條件為主線,按照“整合資源、渠道不亂、各記其功”的原則,分期分批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將居住在深山區、石山區、石漠化嚴重地區、生態環境脆弱、生存條件惡劣、“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地方貧困農戶搬遷至集鎮和中心村,配套規劃實施特色產業,真正使搬遷對象“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近年來,哲覺鎮以發展型黨組織建設為抓手,不斷創新工作思路,大力實施了“1122”黨員創業帶富工程,不斷創新工作方法,引領群眾共同致富。 

哲覺鎮敬老院

哲覺鎮敬老院自2012年投入使用以來,共住進200餘位老人,為更好地解決敬老院老人們的生活問題,哲覺鎮採取積極措施,讓老人們老有所養,老有所樂。 

旅遊


旅遊業是21世紀的朝陽產業,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突顯出其勃勃生機和極大的潛力,它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具體體現,是無煙工業,在第三產業中佔有龍頭地位,發展旅遊業將會有力拉動餐飲、服務、運輸等領域的發展。鄉鎮發展旅遊業主要以發展鄉村旅遊為載體,以打造鄉村田園景觀、鄉村生態景觀、鄉村建築景觀、鄉村農耕文化景觀、鄉村民俗文化景觀和農家樂構成。鄉村旅遊具有豐富的內涵:鄉村田園清新怡人、鄉村生態賞心悅目、鄉村建築古色古香、鄉村風俗引人入勝。這些與城市景觀存在著巨大差異的自然、文化景觀,是激發城市遊客產生旅遊動機的根本原因和發展鄉村旅遊的核心內容和靈魂,哲覺鎮把發展鄉村旅遊作為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來培植,經黨委、政府多次討論,並廣泛徵求黨代表和人民代表等各領域人士的意見和建議,結合自身實際,對哲覺鎮鄉村旅遊景觀進行規劃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