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諸葛亮弔孝的結果 展開
- 諸葛亮哭周瑜的故事
- 1980年陳懷皚執導的戲曲電影
諸葛亮弔孝
諸葛亮哭周瑜的故事
三國時期,諸葛亮三氣周瑜,周瑜氣死,停柩於柴桑口,東吳欲報仇雪恨,諸葛亮不畏兇險,帶趙雲前往弔孝。諸葛亮在靈前痛哀周瑜之早逝,力述孫劉聯盟之利,破裂之弊。周瑜之妻小喬見諸葛亮十分哀慟,不忍下手,內心十分矛盾。諸葛亮安然而歸,孫劉捐棄前嫌,重修於好,傳為佳話。
諸葛亮弔孝 電視劇劇照
據《三國演義》記載:周瑜臨死前仰天長嘆曰:“既生瑜,何生亮!”連叫數聲而亡,壽三十六歲。後人有詩嘆曰:“赤壁遺雄烈,青年有俊聲。弦歌知雅意,杯酒謝良朋。曾謁三千斛,常驅十萬兵。巴丘終命處,憑弔欲傷情。”
周瑜死後,諸葛亮對劉備說:“亮觀天象,將星聚於東方。亮當以弔喪為由,往江東走一遭,就尋閑士佐助主公。”玄德曰:“只恐吳中將士加害於先生。”孔明曰:“瑜在之日,亮猶不懼;今瑜已死,又何患乎?”乃與趙雲引五百軍,具祭禮,下船趕巴丘弔喪。
諸葛亮弔孝
魯肅設宴款待孔明。宴罷,孔明辭回。方欲下船,只見江邊一人道袍竹冠,皂絛素履,一手揪住孔明大笑曰:“汝氣死周郎,卻又來弔孝,明欺東吳無人耶!”孔明急視其人,乃鳳雛先生龐統也。孔明亦大笑。兩人攜手登舟,各訴心事。孔明乃留書一封與統,囑曰:“吾料孫仲謀必不能重用足下。稍有不如意,可來荊州共扶玄德。此人寬仁厚德,必不負公平生之所學。”統允諾而別,孔明自回荊州。
孔明過江弔喪活動達到了三個目的。
一是顯示了才華。很自然地表達了哀悼之情,祭文言詞華麗,描述準確,表達到位,在東吳君臣面前充分展示了蜀相的學富五車和文韜武略。
二是展示了人格。在諸葛亮祭拜后,眾將相謂曰:“人盡道公瑾與孔明不睦,今觀其祭奠之情,人皆虛言也。”魯肅見諸葛亮如此悲切,亦為感傷,自思曰:“孔明自是多情,乃公瑾量窄,自取死耳。”可見,孔明是大獲全勝。
三是消除隔閡。本來周瑜被諸葛亮氣死,這是吳國上下人所共知的事實,有“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嘆為證!此時,東吳人對諸葛亮及劉備西蜀絕沒有好感,甚至周瑜部下有殺諸葛亮為公瑾報仇的情緒。通過聲淚俱下的哭訴和對亡人的不凡事迹列舉評價,諸葛亮實現了化解仇恨、消除隔閡、繼續聯吳抗曹的目的。
可以說,卧龍弔喪是一次絕妙的政治外交活動,更是一次沒有評委但有評判結果的演講比賽,個中的道理,值得我們今天從事外交、公關工作的人品味、學習和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