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蕨麻的結果 展開
- 薔薇科委陵菜屬植物
- 仙人掌科仙人掌屬植物
- 薔薇亞科委陵菜屬植物
- 薔薇科委陵菜屬多年生草本植物
蕨麻
薔薇亞科委陵菜屬植物
徠蕨麻(拉丁學名:Potentilla anserina L.),原名人蔘果,是薔薇科,委陵菜屬多年生草本。葉柄被伏生或半開展疏柔毛,小葉對生或互生,無柄或頂生小葉有短柄,橢圓形,倒卵橢圓形或長橢圓形,上面綠色,下面密被緊貼銀白色絹毛,葉脈明顯或不明顯,莖生葉與基生葉相似,單花腋生;花直徑1.5-2厘米;萼片三角卵形,副萼片橢圓形或橢圓披針形,花瓣黃色,倒卵形、頂端圓形.
產中國多省地。河岸、路邊、山坡草地以及草甸。該種分佈較廣,橫跨歐亞美三洲北半球溫帶,以及南美智利、大洋洲紐西蘭及塔斯馬尼亞島等地。
蕨麻
單花腋生;花梗長2.5-8厘米,被疏柔毛;花直徑1.5-2厘米;萼片三角卵形,頂端急尖或漸尖,副萼片橢圓形或橢圓披針形,常2-3裂稀不裂,與副萼片近等長或稍短;花瓣黃色,倒卵形、頂端圓形,比萼片長1倍;花柱側生,小枝狀,柱頭稍擴大。
灰葉蕨麻 | 灰葉蕨麻(學名: Potentilla anserinaL. var. sericeaHayne FOC) 該變種植株呈灰白色,葉柄、花莖被平展白色絹狀柔毛,小葉兩面密被緊貼灰白色絹狀柔毛,或上面比下面毛較疏呈灰綠色。 產黑龍江、內蒙古、甘肅、新疆、雲南、西藏。生山坡草地、草甸、陰濕處,海拔500-3700米。 |
無毛蕨麻 | 無毛蕨麻(學名: Potentilla anserinaL. var. nudaGaudl.) 該變種與原變種不同在於小葉下面僅在脈上被緊貼柔毛,其餘均被明顯白色絨毛,小葉兩面均綠色,下面僅被稀疏平鋪柔毛,或脫落幾無毛。產新疆、西藏。生渠畔,海拔800-900米。 |
產中國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山西、陝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四川、雲南、西藏。生河岸、路邊、山坡草地及草甸,海拔500-4100米。該種分佈較廣,橫跨歐亞美三洲北半球溫帶,以及南美智利、大洋洲紐西蘭及塔斯馬尼亞島等地。
生長的適宜徠溫度是25℃,能忍耐3-5℃低溫,低於0℃會凍死。在15-30℃內可不斷開花結果,連續結果時間長、座果率高。
繁殖育苗的方式有兩種:一是種子繁殖,即有性繁殖;二是扦插繁殖,即無性繁殖。
• 種子
整地施肥:播種前,進行土地整理、做畦,施足底肥,並消毒,保持土壤濕潤,在畦面上撒一層細沙。
種子選擇:要求色澤好,大小勻稱,籽粒飽滿,乾燥無霉變。
種子處理:可進行溫水浸種、藥物拌種等,以達到早出苗、出苗齊、幼苗壯的目的。把浸種后的種子,包在紗布袋裡,提供適宜的溫度、水分和空氣,進行催芽。
播種方法:有撒播、條播和點播。由於人蔘果的種子小,常採用撒播的方法。播種要均勻,一般種距5×7或7×7(厘米)。
播種后的管理:在畦面上再撒一層細沙將種子蓋上,如果溫度在12℃以下,應覆蓋地膜,以保持土溫和土壤濕度。如果育苗畦乾燥,應噴灑細水,以利發芽,切忌用大水噴灌。在幼苗出土后,需揭除地膜。為避免烈日曝晒,可搭蓋遮陽網。育苗期,一般每隔10天左右,用低濃度氮肥噴灑一次,同時加強田間管理,防治病蟲害,確保幼苗健壯生長。
• 扦插
扦插繁殖育苗,是人蔘果普遍採用的一種簡單方法。即取人蔘果莖枝,剪成插條(插穗)后,插於土壤中,讓其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生根發芽,獨立長成健壯的植株。
扦插莖枝的選擇:應選擇遺傳性狀良好,高產株的鮮嫩莖枝,無病害,無缺損,以利生新根發新芽。插條的長度以10-14厘米為宜。剪斷後的插條,及時插於土壤中,否則應放在陰暗處或用濕布蓋上,以防脫水。
扦插時間的選擇:人蔘果雖一年四季可扦插,但以春播和秋插的成活率高。在一天中的扦插,宜在下午4時後進行,以提高成活率。扦插適宜的溫度,可在15-30℃的範圍內進行。
扦插方法:扦插前,為提高成活率,可用生長激素浸泡插條。扦插時,將插條直插於土壤中,然後覆土壓緊,使插條露出地面約4-6厘米左右,行距約10-15厘米,株距約6厘米左右。扦插后,及時澆水,澆水量可視具體情況酌定。
扦插后的管理:在春末至夏秋扦插時,為防烈日曝晒,應行遮蔭,並噴灑細小水,待苗株長出新根后,可拆除遮蔭工具。如在冬季或氣溫較低時扦插,為防止凍害,宜在日光溫室或塑料大棚內進行,並用小拱棚搭蓋塑料薄膜及草簾。苗株生根后,可追施腐熟的人糞尿水,以促進生新根發新芽。在外界環境條件適宜的情況下,扦插后20-30天左右即可進行定植或分苗移植。
選擇灌溉方便,通風透光,土質疏鬆肥沃的中性土壤栽種。人蔘果為多年生草本植物,應施足底肥,畝施農家肥4000-5000公斤,N、P、K三元複合肥50-70公斤,按株行距40-70厘米,深耕20-30厘米,然後平整土地,整成寬70厘米條狀畦,畦面高出地面10厘米。選用高15厘米左右,枝條多,枝幹粗壯,葉片茂盛,無病蟲害的壯苗定植,以50厘米×50厘米的品字形栽植,一般以今晚定植為宜,畝植2000-3000株。定植后澆足定根水。
除施足底肥外,還應追肥兩次:一次是在果苗生長到30厘米左右時;另一次在果苗接近開花時,每畝施N、P、K肥各3公斤,離苗木主根10厘米外澆灌。開花結果期應適當增施硼肥等微量元素或保豐素2號。少量勤施N、P、K複合肥,並注意中耕除草,一般10天施一次肥,開花后多施鉀肥。3-6月、9-11月是人蔘果生長發育和開花結果需水最多的時期,應及時澆水。
萌發力強,應及時修枝打杈,從植株15-20厘米以上部分,選留3-5枝健壯、分佈均勻的枝作為主枝,其餘的全部剪除。每個側枝上留2-3個花序,每花序留2-3個果,其餘的花序、小果全部疏除。每株最多只結30個果。由於人蔘果的莖幹較軟,開始結果時須用竹桿或塑料繩搭架,以防倒伏。“分枝萌發力極強,每株在10至20公分之間留3-4個枝條為結果枝條,其餘枝條全部剪去育苗播插或作畜禽飼料;開花結果后每束花果只能留1-2個果,這樣果大品質好,賣價高。
掛果后枝條承受不了果的重量,必須用60-100公分長的竹木條扦插並將果系牢,以防斷枝爛果造成損失。
當果實外觀出現清晰紫色彩條紋,或無條紋但果實外觀表皮光亮、光滑時即可採收,若需貯藏可七、八成熟時採收,在常溫下貯藏期40-60天,果實可在元旦至春節前後果蔬淡季上市。
癥狀
綿疫病孢囊梗無色纖細,不分枝,孢子囊無色,卵圓形,大小18-76×15-60微米;孢子囊頂端乳頭狀突起明顯。遊動孢子卵形,雙鞭毛,大小10-14×6-8微米。卵孢子或厚垣孢子借雨水反濺到近地面果實上,病菌萌發產生芽管,從果皮侵入發病,然後病部長出菌絲產生孢子囊及遊動孢子,通過雨水及灌溉水進行傳播再侵染。7-8月高溫多雨季節或低洼、土質黏重地塊發病重。先在近果頂或果肩部出現表面光滑的淡褐色斑,有時長有少許白黴,后逐漸形成同心輪紋狀斑,漸變深褐,皮下果肉也變褐色。濕度大時,病部長出白色霉,病果多保持原狀,不軟化,易脫落,葉片染病,上面長出水浸狀大型褪綠斑,慢慢腐爛,有的可見同心輪紋。
防治措施
農業防治:選擇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塊,起壟栽培,可用地膜覆蓋以防止雨水濺起病菌;增施有機肥和磷、鉀肥,增強抗病力;及時整枝打杈,注意通風透光,大棚栽培要特別注意通風降濕;及時摘除病葉、病果等深埋或燒毀。
癥狀
煤污病為害癥狀:病害學名:Cladosporium sp。棚室栽培的人蔘果,葉片上初生灰黑色至炭黑色霉污菌菌落,分佈在葉面局部或在葉脈附近,嚴重的覆滿葉面,一般都生在葉面,嚴重時葉片枯黃脫落。
病原菌形態特徵:枝孢菌分生孢子梗直立,欖褐色,分生孢子橢圓形,單細胞,少雙胞。鏈格孢分生孢子梗簇生,暗褐色。分生孢子倒棒形,大小9.5-40×5-11.25(微米),有縱橫隔膜,喙短。
發病特點:病原屬半知菌類真菌,煤污菌以菌絲和分生孢子在病葉上或在土壤內及植物殘體上越過休眠期,翌春產生分生孢子,借風雨及蚜蟲、葉蟎、粉虱等傳播蔓延,陰蔽濕度大棚室和梅雨季節易發病。粉虱多時發病重。
防治措施
加強棚室通風換氣,適當降溫排濕,防止濕氣滯留,生產上要澆水適量,避免澆水過勤過多,高溫高濕持續時間過長是防止該病重要基礎措施。
葉蟎猖獗時噴灑10%除盡懸浮劑1000倍液,蚜蟲發生多時,噴灑蟎死凈防治葉蟎兼治蚜蟲,也可噴灑花保 100-150倍液,以減輕煤污病發生。一般不宜使用樂果,以免產生藥害。
常用藥劑:苯菌靈、甲霉靈。
癥狀
黑斑病為害癥狀:主要為害葉片。初在葉上生黑色小斑,后擴展成近圓形至不規則形,病斑多時常融合成大斑,致葉片乾枯或枯死。
病原菌形態特徵:一種鏈格孢,屬半知菌類真菌。菌絲絲狀,有隔膜。分生孢子梗自氣孔伸出,束生,每束1-5根,梗圓筒形或短桿狀,暗褐色,具隔膜1-4個,大小30.6-104×4.3-9.19(微米),直或較直,梗頂端著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長卵形和倒棒形,淡黃色,孢子大小85.6-146.5×11.7-22(微米),縱隔1-9個,橫隔7-13個,頂端長有較長的喙,無色,多數具1-3個橫隔,大小6.3-74×3-7.4(微米)。病菌發育溫限1-45℃,26-28℃最適。分生孢子在6-24℃水中經1-2小時即萌發,在28-30℃水中萌發時間只需35~45分鐘。每個孢子可產生芽管5-10根。
發病特點:以菌絲或分生孢子在植株、病殘體和種子上越冬,可從氣孔、皮孔或表皮直接侵入,形成初侵染,經2-3天潛育后現出病斑,3-4天產生分生孢子,並通過氣流、雨水進行多次重複侵染。遇有持續5天均溫21℃左右,相對濕度大於70%持續時間長,該病即開始發生和流行。因此,每年雨季到來的遲早,雨日的多少,降雨量的大小和分佈,均影響相對濕度的變化及病情的擴展。此外,該菌屬兼性腐生菌,管理不當或大田改種人蔘果后,常因基肥不足發病。
防治措施
保護地人蔘果重點抓生態防治。由於早春晝夜溫差大,白天20-25℃,夜間12-15℃,相對濕度高達80%以上,易結露,利於此病的發生和蔓延。應重點調整好棚室的溫濕度,減緩該病發生蔓延。
採用粉塵法於發病初期噴灑5%百菌清粉劑,每667平方米次1kg隔9天重次,連續防治3-4次。
施用45%百菌清煙劑或10%速克靈煙劑,每畝次200-250g。
按配方施肥要求,充分施足基肥,適時追肥,提高寄主抗病力。
發病前開始噴灑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75%達科寧(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80%噴克可濕性粉劑600倍液、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
特效藥劑:噴克菌阿米西達醚菌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