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小西湖小學
南京市小西湖小學
南京市小西湖小學,創建於1839年,始名普育堂。小西湖小學坐落在風光秀麗的秦淮河畔,毗鄰古老的中華門城堡旁,毗鄰夫子廟。1911年更名翔鸞廟小學至1926年。1937年至1949年的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曾先後名為馬道街小學分校、南京市第四區第二保國民學校、南京市第四區中心國民學校。1949年以後,恢復原校名“南京市小西湖小學”。1968年開始,改稱“南京市天安門小學教育營”。1970年恢復原校名“南京市小西湖小學”至今。
共有37個教學班,1600多名學生,88名教職員工,其中大專以上學歷64人,佔全校教職工總數的73%,省心理教育課題研究先進個人12人,獲市“行知獎”稱號2人,市優秀青年教師2人,區優秀青年教師15人,區學科帶頭人9人,區骨幹教師33人。小西湖小學經歷時代滄桑,校舍不斷更新,規模不斷擴大,佔地面積74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6500多平方米,各教學設施齊全,教師師資雄厚,是初具現化辦學條件的江蘇省實驗小學。
小西湖小學長期以來堅持全面貫徹教育方針,經課堂教學為重點,致力於素質教育,始終以“實”為本,求實、務實、紮實地把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當作立校之本,經較高的教育教學質量贏得了社會各界的讚譽,為十里秦淮風光帶鑲嵌了一顆璀璨的明珠。
學校注重老師隊伍的建設,採取目標激勵,揚長避短,講究策略,滿足成就需要的措施,凝聚教師向心力,激發教師奮發向上,形成富有吸引力和推動力的教師群體。
以人為本,實話民主管理,建立科學的管理機制,保證學校多項工作有序高效地運轉。
南京市小西湖小學
時間 | 學校名稱 | 班級數 | 學生數 | 教師數 | 學校建築面積 | 學校基礎設施 | 備註 |
1839 | 普育堂 | 校史中無相關內容的記載 | 設施簡陋,主要為延師課讀 | 專門為貧困兒童提供的就學場所 | |||
1911 | 翔鸞廟 | ||||||
1949 | 小西湖小學 | 12 | 524 | 校史分析,一直有所增加 | 16間平房 | 重新辦學 | |
1952 | 15 | 870 | |||||
1965 | 8 | 780 | |||||
1979 | 14 | 587 | 47 | 一幢三層教學樓,一組工字房,大小兩個操場 | 校內建設大大增強,有完善的教學儀器和教具 | ||
1985 | 15 | 723 | 37 | ||||
1993 | 19 | 918 | 43 |
1999 | 小西湖小學 | 24 | 1240 | 58 | 校史分析,一直有所增加 | 擁有體育館,圖書館,計算機房,階梯教室等功能室齊全的現代化省實驗小學,校舍由一幢五層的教學樓和一幢四層的綜合樓 | 2000年新的校舍全面投入使用。 2003年分校成立。 |
2000 | 24 | 1137 | 63 | 6560 | |||
2001 | 25 | 1178 | 69 | ||||
2003 | 27+7 | 1597 | 89 | ||||
2006 | 30+10 | 1735 | 94 | 12970 | 各班教室配備了全套的多媒體操作平台 | ||
2007 | 30+11 | 1797 | 97 | ||||
2008 | 30+12 | 1820 | 96 | ||||
2009 | 30+12 | 1794 | 106 |
學校還以特色活動為突破口,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是首批被命名的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校女子籃球隊參加省級籃球比賽多次獲前三名,連續14次獲得市“新苗杯”冠軍。在第八屆全運會期間,學校獲“全國群眾體育工作先進集體”稱號。豐富多彩的活動為少先隊員提供了自由、充分的空間、時間,幫助他們在學校、社區等廣闊的少先隊活動空間培養興趣、發揮潛能、提高素質,成為自己的主人。學生民樂團為“南京市少兒民樂秦淮分團”,多次參加市、區比賽和演出,30多名學生在全國、省、市、區獲獎,並有學生出國演出。
南京市小西湖小學憑藉其優良的師資隊伍,升學情況在秦淮區名列前茅。其中2011屆學生蔣逸興進入樹人3+3班,2011屆學生張雙翼同學進入南京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