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6條詞條名為王志忠的結果 展開
王志忠
勞動模範
王志忠,男,1962年出生,漢族,夏縣廟前鎮西村人,中共黨員,高中文化.,勞動模範。
1984年從部隊複員,1986年擔任廟前鎮西村村委會主任;
2004年6月擔任廟前鎮西村黨支部書記;
2004年8月跨村擔任通峪村黨支部書記;
2005年6月,擔任西村嶺聯村黨總支書記;
2005年11月,一肩挑起了西村嶺聯村黨支書記、西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通峪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5個職務.
王志忠與支村委一班人,攻堅克難,鞠躬盡瘁,帶領西村人民艱苦奮鬥,實實在在辦了一件件得民心、順民意的為民工程。多方籌資,架電上山。有史以來,西村這個小山村祖祖輩輩照明靠煤油燈、吃面靠石磨推。1987年,他帶頭墊款,發動群眾每人捐款30元,積極申請上撥資金,投資10萬元,為全村通上電,解決了廣大群眾照明、加工、灌溉的用電問題。
2005年6月23日,在廟前鎮黨委的支持下,西村嶺5個行政村黨支部實現史無前例的大聯合,組建成立一個聯合黨總支。王志忠全票當選為廟前鎮西村嶺五村聯合黨總支首屆書記。五村成立聯合黨總支,在我市尚屬首例,全省乃至全國也不多見,此乃為“新時期農村黨的建設的一大創舉”。
面對嶄新的崗位,王志忠充滿信心:“聯合黨衝動成立后,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結構調整、發展旅遊業,我們有許許多多的工作要做。作為大山的子孫,我將永遠忠誠於這12萬平方公里的山樑,忠誠於西村嶺的3280名群眾。”這是一位普通的山區黨員幹部向黨和人民發出的錚錚誓言和莊嚴承諾。西村嶺將有一個強大的“主心骨”,走向優化資源配置、統籌協調發展的科學之路,實現“創建新農村”的歷史性轉折。
2004年4月,被授予運城市勞動模範稱號;2005年1月,被市委、市政府評為村通建設先進個人;2005年12月,被評為運城市優秀公民;2006年6月,榮獲山西省五一勞動獎章稱號;2006年6月,被評為全省優秀共產黨員; 2006年10月,光榮當選為山西省第九屆黨代會代表; 2007年6月,被授予運城市新農村建設帶頭人;2007年,在“山西省第二屆公德人物評選活動”中榮獲“道德楷模魅力人生·十大新農村建設帶頭人”稱號;2008年1月當選山西省第十一屆人大代表;2008年3月,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實踐中榮立個人一等功;2008年3月,被評為全省新農村建設帶頭人;2008年3月,被評為農村明星勤廉幹部; 2008年12月,被評為感動夏縣十大人物;2009年3月,榮獲平安村創建工作先進個人;2009年12月,在全市基層政權和社區建設工作“百佳”評選活動中,被評為“全市最佳村民委員會主任”;2007年5月,榮獲山西省特級勞模獎章稱號。2010年榮獲全國勞動模範獎章稱號。
一、20年根植山區,一心為民辦實事:巍巍大山,賦予他無私奉獻的情懷
王志忠同志本可以走出大山,干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但是當他看到鄉親們無助的眼神、期盼的目光和求富的願望,毅然根植山村,奉獻群眾,帶領西村的父老鄉親團結一心,艱苦奮鬥,開拓進取,為建設美好家園辛勤耕耘。
西村通往縣城的羊腸小道12.18km,群眾下山只能依靠步行,農林產品由於交通不便運不出去,只能眼睜睜看著爛在山上,孩子上學得走幾個小時的山路,由於交通阻隔,群眾得了重急病,更是得不到及時救治。王志忠同志認識到道路通、百業興,要改變山區面貌,必須首先從解決交通條件入手。
2004年,他請縣交通局技術人員來到山上規劃,帶上乾糧和泉水帶領村幹部勘察地形,決心修通西村至縣城的山區公路。
在修路時,正值數九寒冬。為了看守工地,王志忠在距村好幾里地遠的一座廢棄窯洞里安營紮寨。當勞累一天的村民紛紛回家時,他卻吃著開水泡饃,忍受著刺骨的寒冷,孤獨的守在工地上,為大家看平車、洋鎬,一守就是1個多月。
山區修路,勞力少,投資大,群眾經濟基礎條件差,在沒有一分錢的情況下,他發動黨員幹部帶頭捐款。他個人帶頭拿出5000元存款,在他的帶動下,短短一個月時間,全村共集資30萬餘元,修路工程提前動工。要修這樣一條山區公路,得投資165萬元,資金缺口130萬元,如果資金不到位,整個工程就會擱淺。他便積極向縣職能部門取得聯繫,爭取上級支持,多次上運城、太原爭取專項資金,在跑項目期間,他捨不得花集體一分錢,住的是十幾元錢的小旅館,吃的是餅子夾大蔥,喝得是自帶塑料杯隨處打來的冷水,甚至不惜用自己的房產作抵押貸款。妻子擔心地說:“我看你再幹下去,連老婆孩子都要搭進去啦!”
在他的努力下,爭取回資金135萬元,為工程施工提供資金保障。經過三個月苦幹,動土石方120多萬方,拓寬修通了西村通往縣城12.18km的油路,成為全縣山區農村通油路里程最長的村,此舉加強了山區與外界的溝通,為提高群眾生活質量創造有利條件。他又帶領群眾搶抓村通工程之契機,對全村24條大街小巷2公里多道路全部水泥硬化,並進行了巷道綠化,美化和亮化,使全村實現“春有花,夏有蔭,秋有果,冬有青”。
“只要能幹實事,有愚公移山的精神,辦法總比困難多。”正是這樣一種無私奉獻的情懷,使共產黨員王志忠從來沒有停止過進取的腳步。
二、一肩挑起五幅重擔,提升品味樂百姓:巍巍大山,賦予他務實苦幹的精神
2004年8月,王志忠同志根據通峪村人民的願望和要求,挑起了通峪村黨支部書記的擔子。2005年6月,他又肩負起西村嶺聯村黨總支書記,在第七屆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中,一肩挑起西村、通峪兩個村的黨支部書記和村委主任的重任,全嶺5個行政村16個自然村近3000群眾的發展融入自己的政治生活之中,他要把西村的成功經驗在全嶺推廣。
他因地制宜,根據群眾意願,全力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推進西村嶺更快更好地發展。在他的努力下,很快完成了通峪村巷道硬化11公里,梨樹坪村3.5公里,南嶺村4.1公里,下庄村3.4公里村通工程和巷道硬化。他更把徹底改變全嶺交通條件當作自己的奮鬥目標並付諸實施,抓緊落實。他多次召開村幹部群眾會議,規劃村通藍圖,多方籌集資金,全面完成5個村31公里的通村油路,實現全嶺村通“聯網”。
修路期間,最怕下大雨。每次下雨,人家都是往家裡跑,王志忠卻往工地跑。他要趕到工地察水勢,指揮群眾挖排水溝,往往在雨中一干就是一兩個小時。有一次,路基出現塌方,他和鄉親們在雨里搬石頭護路基,足足幹了好幾個小時。
他日夜奮戰,除了參加工程勞動外,還要跑外爭取工程資金。全嶺村通和巷道硬化共投資420餘萬元,僅他一人就向上面爭取回資金300餘萬元,群眾稱他是“開路先鋒”。
為豐富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他又在全嶺展開了文化活動中心和體育休閑廣場建設工作。先後投資160餘萬元,建設了佔地10畝的、2100餘平方的文體中心,成立了圖書閱覽室、農民夜校,安裝了體育健身器材,並投資30餘萬元,對古窯洞進行了修復開支,建設了釣魚池,進一步提升了農村的品位,豐富了農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讓山區群眾享受了城市居民的現代生活。在重視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時,王志忠也十分注重發展農村教育事業,先後投資70萬元,建起了佔地1600平方米的高標準的小學一所,校內設施先進,集學校、園林公寓於一體,使全省山區農村小學的一面旗幟,受到中央、省、市領導的肯定。
三、從造福西村到造福大山,推進發展富百姓:巍巍大山,賦予他開拓創新的膽略
王志忠同志心存高遠,他的眼光不光局限于山庄窩鋪的改觀,而放眼於全嶺經濟社會的又快又好發展,放眼於讓群眾過上更加殷實的生活。
他先後多次到周邊省市參觀學習,實地取經,並組織村黨員幹部和群眾代表到山東、河南等地參觀,帶領群眾建設“雙千畝棗葯間作”生態立體種植基地,發展遠志、黃芩等中藥材和沾化冬棗間作1100畝,創建了“西村中藥材科技生產合作社”,為群眾提供技術保障,暢通藥材銷路,畝均收入2300元。僅此一項人均增收600元。組織有經濟頭腦的黨員外出務工創業,帶動嶺上5村500多名有志青年外出就業,每年可純賺回250萬元現金。在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推行“四議兩公開”工作法中,他嚴格要求充分結合村裡的實際,認真落實各項工作,如: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完成村循環路500畝棗樹基地改建成大型新品種核桃基地;完成佔地10餘畝,建築面積2000平方米的新品種肉牛養殖基地的建造,並組織協調投入使用。在創先爭優活動中爭當模範黨支部為民辦實事,在他的帶領下,積極組織協調好相關企業合理利用資源節省開支,開始實施通往縣城12.18km道路拓寬工程。
幾年前,西村嶺上除了幾棵柿子樹,再沒有別的樹木,滿山光禿禿的。面對這樣的環境,王志忠執意要種樹,建設生態經濟園林村。果、林、杏、柿等經濟林500畝,荒山造林1200畝,栽植速生豐產林210畝,累計栽植各種樹木60萬株;如今,西村共栽植以國槐、刺槐、毛白楊為主的經濟林1000多畝,建起一個擁有25萬株樹木,人均500棵的“綠色銀行”。全村24條小巷兩側全部栽滿觀賞林木,村民們還自發地在庭院里種植了蘋果、山楂、葡萄等果木,達到“大街綠化成景,小巷綠化成蔭,庭院花卉點綴、中心遊園添趣”,實現了硬化、綠化、美化、凈化和亮化。
他又引導村民改進生產、生活方式,組織實施了沼氣富民工程。此舉既清潔了居住環境,又節省了用電、用煤的開支,一戶一年至少節支600餘元。綠化和沼氣工程,徹底改善了西村的經濟狀況和生態環境,並由此贏得了“中條山上生態經濟園林村”和“中條山上綠色氧吧”的美譽。
為了延長產業鏈條,多方增加農民收入,他又結合新農村建設,實施了“農家樂”旅遊綜合開發工程,開發“垂釣園、風俗居、農家飯、自助游、土特產”等綠色產業,組織群眾織土布、養土雞,投入旅遊開發當中,從而有效地增加了群眾的收入,提升了經濟發展活力。
2009年7 月,投資40萬元,發展肉牛專業養殖100頭,50%群眾參加,戶均增收2000元,人均純收入達到5000元。口袋富起來之後,他又積極籌劃富裕群眾的“腦”袋,培訓新型的新農村當家人,培育新農村的新文化。為農民群眾安裝了程式控制電話、有線電視、遠程網路,並積極組織群眾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開展農業科技、實用技術、致富項目等的培訓和教育,進行精神文明創建競賽活動,形成了良好的村風、民風。
為了將遠程教育向農村黨員致富能力培養工程延伸。他圍繞推動在農村開展的黨員致富能力培養工程,堅持把遠程教育網路由村級活動場所、小學向中藥材專業合作社,以“產業+農戶+基地+遠程教育”為模式,結合農村科技素質培訓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引導農民群眾網上進行諮詢,聆聽專家網上解答,破解致富難題;網上參加培訓,獲取各類致富信息和實用技術。為了保證培訓效果和達到培訓預期目的,還邀請了科技局、山西運城農學院教授等有關領導及專家授課。課堂上,專家們分別作了《山西省中藥現代化發展情況》、《藥用植物引種馴化技術》、《中藥材規範化種植中的關鍵技術》、《科技養牛實用技術》、《電腦實用技術》等專題培訓。新農合每年每人30元由村裡統一繳納,公用電費和水費全部免交,年終每人發放麻花、油、面等物資。群眾熱情地稱他為“西村嶺上的鐵脊樑”。
四、從當前發展到長遠發展,以民為本獻忠誠:巍巍大山,賦予他無私耿直的秉性
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被親人誤解,被親人責怪,被親人痛斥。2006年7月,為了提升西村的品位,經村民代表會議討論決定,對村中的主街道進行拓寬,建設文體中心。這需要拆遷沿街19家房屋,這其中也包括他的弟弟和他的妹妹。
工作難度可想而知。他逐家逐戶上門做工作,有一戶群眾跑到他父親那裡,表情激動地說,如果你娃敢拆我的房,我就死在你面前。善良憨厚的老父親後來當著忠的面淚流滿面,苦苦相勸。
為了群眾的利益,他還是決定從他妹妹家拆起。妹妹家房屋是剛蓋不到一年,總共花費了8萬多元。當哥哥上門做工作時,妹妹一家抱成一團哭成了淚人,並怨恨地說,你為了個人的榮譽要拆親妹妹的房子,你給我滾出去,我永遠沒有你這個哥哥。此時,軍人出身、從未流過淚的硬漢,卻忍不住失聲痛哭。難道就這樣放棄了嗎?不,他強忍著被眾親怨恨的心痛,經村民代表會議表決,只給妹妹補償了3萬元,硬把妹妹的新房全部拆掉。之後,他白天忙設計、規劃,晚上又一戶一戶、一遍一遍地做工作,短短一個月,道路也拓寬了,花園也建起了,他整個人卻瘦了30多斤。最終,換來的是群眾的讚許,這其中也包括他的妹妹。
百姓心中有桿秤。在西村,提起王志忠的大公無私,村民們有口皆碑。村民祁葫蘆至今還清楚地記得,村裡修砂石路的時侯,他在工地上突然犯了闌尾炎,疼痛難忍,是王志忠開著車將他送到山下的衛生院,並拿出300元錢為他治病。困難戶張狗娃的妻子去世后,是王志忠拿出200元錢幫忙買菜,並跑前跑后,主持喪葬儀式。
村民們至今還記得,在翻修學校時,為將原來高低不平的地基推平,王志忠搭上自己的推土機,一口氣幹了半個多月,為集體節省了1萬餘元。王志忠的三輪車還先後為村裡無償拉樹苗30多次,而別人的車上下山一趟,要運費30元……
通峪村張家古垛自然村村民、年近六旬的張福貴說:“人家有本事,頭件事就辦在我們心坎上。別看忠娃不是我們村的人,可人家一心撲在我們村的發展上,好黨員可是全體百姓的福氣啊!”村民組長張隨恩說:“王志忠白天黑夜為村裡的事忙碌,群眾打心眼裡擁護!”
王志忠,1945年2月生,黑龍江肇源人.大專文化,中共黨員,雞西市城子河區委統戰部副部長,助理經濟師,區工商聯秘書長,政協雞西市城子河區第五屆委員會委員。
歷任商店經理、黨支部書記、商業局局長、黨總支書記、飲食服務管理局局長、黨支部書記。
橋北經濟開發區副總經理、區體改辦主任、機關黨委書記、黨辦副主任、區人大辦主任、人大經濟辦主任、人大法制辦主任、鄉人大主席、區委統戰部副部長、區工商聯副會長兼秘書長,區人大第三、五、七屆常務委員會委員,政協經濟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政協學習及民族宗教聯誼委員會副主任兼辦公室主任。
先後被有關部門授予優秀共產黨員稱號4次、區先進工作者稱號3次,獲市商業系統先進工作者稱號共晉陞工資1級,獲區模範幹部,市體制改革先進工作者,鄉優秀公僕區優秀政協委員、委統戰先進工作者等光榮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