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隨想

二胡協奏曲

樂曲《長城隨想》是劉文金創作於1981年的一首二胡協奏曲。1982年由閔慧芬和上海民族樂團首演。共分四個樂章,全曲氣勢雄渾,不僅繼承了優秀的民間音樂元素和戲曲音樂元素,同時還借鑒了西洋作曲技法,保持了濃郁的民族風格,成功的表現了華夏神韻,同時大大豐富了創作手段,增強了作品的表現力。無論在表現內容或是創作技法上這都是一部優秀的音樂作品,對中國的二胡音樂創作起到了積極作用,在民族器樂作品中佔據著至高的地位。

創作背景


1978年,劉文金先生隨中國藝術團訪美,在一個陌生的國度里,作者的思鄉之情油然而生,紐約帝國大廈的萬里長城圖更是激發了作者的愛國之情,“面對這幅飽含著中華民族偉大魂魄和光輝歷史的畫卷,..似乎找到了社會主義祖國巍然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最強有力的標誌,強烈的民族自豪感似乎注入每一根血管。”臼l作者飽滿的愛國熱情,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及創作衝動,被充分調動起來,為寫好作品作了很好的鋪墊。另外,劉文金先生從醞釀到完成作品的這段時期,正是文革結束以後,整個國家經濟、生活、文化等各個方面逐步復甦、穩步發展的過渡時期,人們對生活重新燃起了希望,對祖國的發展有著迫切的要求,“每一個藝術家都生活在各個特定的歷史時期內,他們的音樂創作必然會或多或少受到他們所處的時代的經濟發展、社會風尚、文化思想、藝術思潮、審美意識等等的影響和制約。”作曲家面對社會現實生活,作品中用積極的態度,反映了這段時期人們生活中的真實感受,以喚起人們的愛國熱情,振奮民族精神,同時,表現了對美好未來的堅定信念。

鑒賞評價


長城隨想簡譜
長城隨想簡譜
《長城隨想》的旋律、節奏帶有濃厚的民族韻味,但作者並沒有直接取材於已有的民間音樂素材,而是把民間歌曲、民間器樂、戲曲、曲藝等等方面的音調素材很自然地糅合在一起,形成自己富有民族特色的獨特語言。在結構上,注重中西技法的融合,巧妙地把西方協奏曲四樂章套曲的體裁形式與本民族的音樂結構發展手法結合在一起,通過展衍、變奏等手段推動音樂向前發展,並形成嶄新的民族風格。
全曲4個樂章:關山行、烽火操、忠魂祭和遙望篇。第一樂章樂隊奏出寬廣雄偉的歌頌長城主題,以獨奏二胡深沉莊重的敘述性旋律,傾訴作者面對巍峨長城浮想聯翩、心潮起伏的愛戀之情。第二樂章樂隊音樂悲壯而有戰鬥性,與二胡剛柔相濟的音調旋律結合,表現中華兒女在烽火硝煙的戰爭年代為保衛長城而浴血奮戰的情景。第三樂章在樂隊模仿古鐘回蕩、山川悲鳴的音樂背景襯托之下,二胡主題由肅穆含蓄的基調逐步發展為豪邁激越,氣動山河。第四樂章二胡變化再現第一樂章主題材料,接以舞蹈性的旋律,尾聲變化再現了激越寬廣的長城主題。
作品蘊含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和濃郁的民族風格。曾在1983年全國第三屆音樂作品(民族器樂)評獎中獲一等獎。《長城隨想》在獨奏樂器與協奏樂隊這兩方面都發揮得比較充分,所體現的“史詩性”和“交響性”都顯得比較成熟。它成為八十年代民族管弦樂創作的重要收穫,也是民族管弦樂創作走向成熟的一座里程碑。

衍生作品


2021年7月,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上海音樂出版社建議劉文金之子劉暢,將二胡協奏曲《長城隨想》的總譜和二胡與鋼琴譜做了全面整理,並首次以全媒體配套形式出版。7月22日晚,該書在上海保利大劇院舉行了新書首發式。

作者簡介


劉文金(1937~2013),河北唐山人,祖籍安陽。作曲家,1961年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歷任中央民族樂團團長、藝術總監、以及中國歌劇舞劇院院長等職;現任中國歌劇舞劇院藝術指導。為中國音樂家協會理事、創作委員會副主任,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常務理事,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副會長;2001年被聘為韓國中央大學校國樂大學教授。2013年6月27日22時21分劉文金先生去世,享年76歲。劉文金創作的每部作品都有著獨特的個性,他寫的作品幾乎都找不到某個民間固定音調的原型,但是又使人感到它們都有著傳統的血緣關係;這就是他長期學習傳統、學習民族民間音樂、學習西洋音樂,經過消化、提練,再創作的結果。他寫的音樂沒有說教式的音調,聽眾得到的第一印象就是親切感人,有著民族音樂的神韻;繼而聽之,能使人思索、回味;細而察之,使人感到他的作品中貫穿著一種藝術哲理,因而被稱為:追求民族音樂神韻的作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