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6條詞條名為劉文金的結果 展開
- 中國音樂家協會創作委員會副主任
- 巴中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主任
-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教授
- 陝西省吳堡籍烈士
- 土地革命時期革命烈士
- 河北省灤南籍烈士
劉文金
中國音樂家協會創作委員會副主任
劉文金(1937~2013),河北唐山人,祖籍安陽。作曲家,1961年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歷任中央民族樂團團長、藝術總監、以及中國歌劇舞劇院院長等職;現任中國歌劇舞劇院藝術指導。為中國音樂家協會理事、創作委員會副主任,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常務理事,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副會長;2001年被聘為韓國中央大學校國樂大學教授。2013年6月27日22時21分劉文金先生去世,享年76歲。長眠於八達嶺陵園。
劉文金[中國音樂家協會創作委員會副主任]
劉文金是中國著名的作曲家,河南安陽人,1937年5月生於河北唐山,自幼便隨家人,回到祖籍安陽。
人物榮譽
1954年劉文金在河南省會鄭州開始了他的高中生活。他在中學里成了音樂愛好者中的骨幹,被大家一致推選為樂隊隊長。1956年劉文金高中畢業后,他考取了中國著名的高等音樂學府-中央音樂學院。他在中央音樂學院學習期間,先後隨林超夏、黃曉飛學習作曲,從吳式鍇、段平泰、楊儒懷、吳祖強、王澍等學習和聲、復調、作品分析、管弦樂配器等作品基本理論,從劉育和學習鋼琴,從陳振鐸、趙春峰習二胡、嗩吶、笙等民族樂器的基本演奏技法。
1959年,劉文金已是大學三年級的學生了,他一方面努力學習各種專業基礎課程,一方面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採風活動。這一年他在深入生活的基礎上創作了由鋼琴伴奏的二胡獨奏曲《豫北敘事曲》,翌年,他又創作了《三門峽暢想曲》。由於他具有比較雄厚的生活與民間音樂的基礎,將自己真實的思想情緒寄托在熱情洋溢的音符之中。這兩首二胡獨奏曲一問世,便在民族音樂界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很快被列入高等音樂學府的二胡教材。他在創作這兩首樂曲時,沒有採用常見的民歌音調加變奏等流行的手法,而是在認真地捕捉生活中具有代表性的情緒,運用有濃郁地方特色的音調,把它化為劉文金自己的音樂語言,去表述自己的、也是能代表大多數人們的看法,去向廣大的聽眾述說著一個音樂家的觀點。打破了多年以來二胡創作的沉悶性,為二胡音樂的創作開拓了一個新的途徑。
青年時代的劉文金在校學習學習期間成績優異,曾獲得中央音樂學院頒發的“優秀學生”獎勵;
人物榮譽
1993年,《豫北敘事曲》被評為“二十世紀華人音樂經典”;
1999年,《三門峽暢想曲》被選入國慶50周年“新中國舞台藝術和影視藝術精品”專籍;
1982年5月,二胡協奏曲《長城隨想》於“上海之春”首演成功,並榮獲全國第三屆音樂作品評獎一等獎,之後多年,《長城隨想》曾以不同形式在全國許多省、市(包括港、澳、台等地區)以及歐、美、亞十幾個國家多次上演,受到熱烈歡迎。
劉文金創作生命力的旺盛令人驚嘆,迄今他在半個世紀里創作的民族器樂、聲樂以及其它類型的音樂作品達400首之多。這些作品主要有:二胡協奏曲《洪湖》《秋韻》,二胡曲《相思》《火-綵衣姑娘》,二胡與唐箏《雲海之夢》,二胡套曲《如來夢》;民族管弦樂《太行印象》《潑水節》《茉莉花》《鷹之戀》,交響詩《十面埋伏》《黃土》;舞劇《長恨歌》的音樂等。他還編配移植了交響詩《嘎達梅林》、鋼琴協奏曲《黃河》以及數十首根據外國民間樂曲和歌曲改編的民族管弦樂作品。劉文金創作和改編了大量的民族器樂、聲樂以及其他體裁的作品數百(首)。此外還有舞蹈、舞劇、電影、電視連續劇配樂等。劉文金還參加了大型音樂舞蹈史詩《中國革命之歌》的音樂創作。劉文金多次應邀出訪歐、美、亞幾十個國家及我國港澳台等地區。多次指揮中國香港、新加坡、中國台灣的中樂、華樂、國樂團體為他舉辦的個人作品專場音樂會。他和日本、韓國作曲家共同創建了亞洲樂團。
人物榮譽
人物榮譽
面對當前民樂界多元化的探索,劉文金首先是贊同和支持。當年他的創新仍然是當今作曲家的榜樣,如今他依然在探索更為新鮮的音樂語言。但是,他仍然堅持這樣的觀念:創新不是空中樓閣,創新要有深厚的文化為支撐,要讓創作經得起人民的檢驗和時間的檢驗。他認為當前的音樂教育不僅要注重創作技術上的培養,更要注重創作理念的引導,這關乎創作方向和創作有效性的問題,是創新所要關注的第一要素。
人物榮譽
長城這種民族題材的作品,自然跟《豫北敘事曲》和《三門峽暢想曲》不同。它在音樂語言上儘可能地容納更多的民族音樂元素,將這些音樂元素有效融合在一起,創造出一種大中國風韻的語言,只有這樣才能表現長城所蘊含的民族精神。劉文金聽中國古典音樂,對各地的戲曲音樂也從頭學過,力求尋找既有濃郁的民族風格又能表現中國的宏偉氣派的音樂語言。在樂曲結構上,劉文金面臨的困難是,二胡協奏曲並不擅長描繪雄偉壯觀的場面,它更擅長的是抒情。出於這種考慮,劉文金將樂曲的結構分為四章。第一章為《關山行》,這段樂曲好像一位詩人漫步於長城之上,感受到中國歷史的悠久輝煌,也感受著如今長城內外的氣象萬千;第二章《烽火操》描繪了古往今來,無數將士在烽火台下為保家衛國而浴血奮戰的場面,更在於表現其中所洋溢著的壯烈的民族精神;第三章《忠魂祭》,彷彿是對千百年來無數為保疆土而犧牲的戰士祭祀哀悼,其悲天憫人的情懷讓劉文金在創作時幾度淚下;第四章《遙望篇》,則是對民族未來的展望,呈現出勃勃生機,堅忍不拔,對未來充滿無比的信念和信心。這樣一種結構就貫穿了對民族滄桑、磨難、抗爭和期望的深厚情感,將一種二胡協奏曲本不擅長的題材轉而變為它的特長,也把大敘事創作的理念引入二胡創作,拓展了二胡的表現功能。1984年,這首《長城隨想》榮獲“全國第三屆音樂作品評獎”一等獎。這部充滿愛國主義情操和民族神韻的協奏曲,被譽為當代二胡作品新的里程碑,在海內外影響甚廣。
北美中國音樂研究會出版的《CHINESE MUSIC》稱劉文金是“中國大陸最能感到他的震撼力的”一位作曲家,連續載文分析、評論他的民族音樂作品。
劉文金被文化部列為有傑出貢獻的藝術家,接受了國務院頒發的榮譽證書和政府特殊津貼。
劉文金創作的每部作品都有著獨特的個性,他寫的作品幾乎都找不到某個民間固定音調的原型,但是又使人感到它們都有著傳統的血緣關係;這就是他長期學習傳統、學習民族民間音樂、學習西洋音樂,經過消化、提練,再創作的結果。他寫的音樂沒有說教式的音調,聽眾得到的第一印象就是親切感人,有著民族音樂的神韻;繼而聽之,能使人思索、回味;細而察之,使人感到他的作品中貫穿著一種藝術哲理,因而被稱為:追求民族音樂神韻的作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