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祖強

中國作曲家

吳祖強 中國作曲家。原籍江蘇武進,1927年7月24日生於北京。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十屆榮譽委員。1947年入南京國立音樂院理論作曲系學習。1950年轉入中央音樂學院,1952年畢業留校任教。1953年赴蘇聯入莫斯科柴科夫斯基音樂學院理論作曲系學習作曲。回國后在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任教。1970~1973年任《光明日報》編輯部音樂組長,1972~1974年任中央樂團創作組組長。1974年回校任教。1978年任院領導小組副組長。歷任副教授、副院長,1982年起任院長。

人物關係


個人介紹


吳祖強
吳祖強
小學和中學時代,吳祖強在音樂家盛家倫、張定和的影響下立志學習音樂。在南京國立音樂學院理論作曲系時師從江定仙。中央音樂學院畢業后赴蘇聯留學。1958年畢業歸國在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任教,1978年任中央音樂學院副院長,1982年任院長。他曾作為中國音樂家的代表,赴蘇聯、英國、捷克斯洛伐克、日本等國家訪問,並多次擔任國際音樂比賽評委。1979年被選為中國音樂家協會常務理事。1985年起任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
吳祖強作有管弦樂、協奏曲、舞劇、大合唱、室內樂、獨奏曲等各種體裁和形式的音樂作品,其中較重要的有:弦樂四重奏、交響音畫《在祖國的大地上》、清唱劇《與洪水搏鬥》,以及與杜鳴心合作的舞劇《魚美人》、《紅色娘子軍》的音樂和與劉德海合作的琵琶管弦樂隊協奏曲《草原小姐妹》等。此外,他曾將著名的傳統樂曲《二泉映月》、《聽松》改編為弦樂合奏曲,《江河水》改編為二胡與管弦樂隊合奏曲,《春江花月夜》改編為琵琶與管弦樂隊協奏曲,很受觀眾歡迎。他還創作過一些獨奏、獨唱曲和電影、話劇音樂。
吳祖強的創作風格嚴謹,善於從音樂藝術的規律中展開樂思,他一面吸收西歐和俄羅斯古典音樂作曲手法的優秀傳統,一面在民族風格、民族特點上進行有益的探索,力求把這兩方面有機地結合起來,創作出富有民族氣派的音樂作品。他還通過以民族樂器和交響樂隊協奏或合奏的形式,把中國民族民間的音樂構思和交響音樂的手法結合起來,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除音樂創作外,吳祖強還著有《曲式與作品分析》。

成就及影響


八旬迴響

吳祖強
吳祖強
中國交響樂團為吳祖強舉行的《八旬迴響》——吳祖強教授作品音樂會上,人們聽到了他的不同時期、不同體裁、不同題材、不同風格的音樂作品。尤為令人耳目一新的是他在蘇聯留學期間的作品,這些作品大部分不曾與觀眾見過面。新中國成立后,吳祖強成為首批留蘇的三名音樂專業學生之一,與指揮家李德倫、女高音歌唱家郭淑珍一同赴莫斯科柴科夫斯基音樂學院留學。音樂會上演出的他這一時期創作的《C大調弦樂四重奏》,在1956年就由莫斯科音樂學院四名教授組成的康米塔斯四重奏團在蘇聯國家廣播電台錄音播放,並由蘇聯國家音樂出版社出版了樂譜。對於一名留學生來說,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殊榮,足見他的成績優秀。音樂會上還演出了他的畢業作品:《塗山之陽——與洪水搏鬥》(1958年),這是為郭沫若的長詩譜曲的清唱劇,由大型交響樂隊、混聲合唱、女高音和男中音演出,內容為傳說中大禹治水三過家門不入的故事。在上世紀50年代,吳祖強就創作出了有如此精緻的結構、完美的和聲及復調技法的交響合唱作品,無論是管弦樂寫作還是難度最大的多聲部聲樂寫作,今天聽來仍是一部令人震撼的精品。

中西合璧

由他擔任音樂整體設計、主持創作並作為作曲者之一的舞劇《魚美人》和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音樂,以高度的民族性和交響性成為中國舞劇音樂的經典。《二泉映月》原是民間藝人華彥鈞創作的充滿了濃郁民族色彩和風格的二胡曲,吳祖強將此曲改編為弦樂合奏的形式,以使國內外的交響樂團和室內樂團都能演奏,使民族音樂文化得到更廣泛的傳播。改編於1973年完成,經過藝術加工后的《二泉映月》更具魅力,感人至深,得到了思想和藝術的升華。國內廣大音樂愛好者第一次聽到這部作品是在1977年中央樂團的一場交響音樂會上,那是“文革”后首次公演世界經典交響樂作品,《二泉映月》與貝多芬的第五“命運”交響曲等中西方古典音樂一起,使現場觀眾以及千千萬萬廣播、電視觀眾受到了震撼。1979年,指揮大師小澤征爾帶領美國波士頓交響樂團訪華,再一次選中並演出了這部作品。那次音樂會上還演奏了吳祖強的琵琶協奏曲《草原小姐妹》(與劉德海和王燕樵合作),這是我國音樂史上首部成功地將民族樂器與西洋管弦樂隊相結合的協奏曲,融合得天衣無縫,成為典範之作。後來小澤征爾將這兩部作品帶回美國演出。此後,弦樂合奏《二泉映月》被世界上許多交響樂團演奏,出過多個版本的唱片。
吳祖強的這些交響樂作品,以西洋管弦樂技法表達民族情感,完美的藝術形式與深度的思想內涵相統一,充分體現了民族的魂魄,成為了二十世紀華人音樂經典,至今常演不衰,成為音樂院校教學中的經典範例。
吳祖強
吳祖強
吳祖強留學回國后唯一的選擇是回到講台上報效祖國,他把在蘇聯學到的西洋管弦樂技法系統地引進中國的音樂教學,編著出版了作曲技術理論教材《曲式與作品分析》及其他一些譯著,這些教材被幾代音樂學子使用。如今《曲式與作品分析》一書在內地和港澳台地區已出版了十幾萬冊,榮獲國家高等院校優秀教材獎。他的音樂創作與教學,為中國主流音樂文化的創建立下卓著的功勛,推動了中國交響樂創作的發展。
吳祖強曾擔任中央音樂學院副院長、院長長達11年。在他擔任文聯黨組書記期間,主持召開了一度拖延了五年未舉行的第五次全國文代會。他還是中國共產黨第十二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然而他最終以當一名教授為榮。他受命到中國文聯工作時,如果將行政關係從中央音樂學院轉過去便可享受部級待遇,但他始終未轉,並且一直堅持教學課務。如今,他的中央音樂學院名譽院長和中國音協名譽主席職位成為眾望所歸。
吳祖強的威望遠及國際音樂界。從1999年起他連任了三屆共達6年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下屬的國際音樂理事會執行理事,他的出現,使這個音樂界的“國際奧委會”、國際音樂界的最高論壇又有了中國人的聲音;在他的促使和努力下,2007年的第32屆國際音理會理事大會在中國召開。

性情中人

吳祖強
吳祖強
吳祖強的父親吳瀛是著名文物考古學家,善書畫,是故宮博物院的創辦人之一。吳祖強還有著一位作為文學戲劇大家的大哥吳祖光。吳祖強秉承了父親的藝術氣質和組織才能,在音樂事業中依次展現出來,使他與大哥共同成為共和國文化藝術界的一代“雙璧”。
溫文爾雅的吳先生,在生活中又是一個敢愛敢恨的人。在中央音樂學院舉行的祝壽會上,從香港專程趕來的音樂家、當年的同學卓明理女士“披露”的一段吳先生與夫人鄭麗琴女士的戀愛史,讓大家忍俊不禁。當年在南京國立音樂學院上學的吳祖強,對鋼琴專業的同學鄭麗琴展開了執著而熱烈的追求,不論颳風下雨還是寒冬酷暑,他每天中午都會西裝筆挺地準時出現在女生宿舍的樓門口,等候鄭麗琴,而且常托卓明理將鄭麗琴從樓上叫下來。這真是一幅現代版的“西廂記”速寫。吳祖強又是一個嫉惡如仇的人,有著鮮明的是非觀點,談起自己在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的精彩段落後來被“四人幫”刪改得面目全非時,他常常憤而拍案。
吳祖強的侄女吳霜在1977年以優異成績考入中央音樂學院聲樂歌劇系,他的兒子吳迎又在公派留學生的選拔中脫穎而出,被中央音樂學院選送奧地利國立音樂學院留學。這兩件事都發生在吳祖強擔任中央音樂學院院長期間。有人說,他應當“避嫌”,但他光明磊落地認為,這是孩子自己成績突出而應該獲得的機會,無原則的“避嫌”無異於一種妥協和交易。吳霜後來留學美國,最終成為一名出色的女高音歌唱家;吳迎留學后,在羅馬尼亞埃涅斯庫音樂節和波蘭第四十屆肖邦音樂節上舉行了個人音樂會,在後一次音樂會上,他的演奏受到觀眾的熱烈歡迎,加演達九次之多,被當地音樂界評論為“創造性地發揮了歐洲的傳統經驗,達到了極高的水平”。
說是命運選擇了吳祖強,不如說是音樂與時代選擇了他。他的一生都是與音樂聯繫在一起的,無論是作曲、教書、擔任領導還是社會活動,吳祖強的人生軌跡,是一條與新中國音樂文化事業發展的平行線。時代見證了這一切。

社會職務


吳祖強
吳祖強
吳祖強歷任七、八、九、十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常務委員。1991年起任全國政協科教文衛體委員會委員。曾任和現任的其它社會職務有:國家教委藝術委員會委員、歐美同學會及留蘇分會副會長、宋慶齡基金會理事、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理事、馬思聰音樂研究會名譽會長、中國交響樂發展基金會會長、中國交響樂團顧問、中國國家大劇院藝術委員會主任等。曾多次擔任國際、國內重要音樂比賽的評委和組織者。1986年經國家學位委員會批准為中央音樂學院博士生導師(作曲及作曲理論研究)。

主要作品


歌曲

《平原萬里稻花香》(新民謠詞,女聲獨唱及鋼琴,1953年,見《融彙集》。)
《燕子》(新疆哈薩克族民歌改編,艾圖瓦爾夫譯詞,女聲獨唱及鋼琴,1954年於莫斯科首演,1957年由蘇聯國家音樂出版社出版樂譜。)
《讓歌聲隨著浪花飄蕩》(祖強詞,女聲獨唱及鋼琴,1953—1992年,見《融彙集》)
影片《12次列車》主題歌(集體作詞,女聲獨唱、混聲合唱及管弦樂隊,八一電影製片廠,1960年。)
《囚徒之歌》(以列?托爾斯泰名著《復活》小說改編的話劇《復活》主題歌,吳祖強、周來作詞。男低音領唱及混聲合唱。)
《托起明天的太陽》(南京市立第五中學校歌,葉慶瑞詞。獲2005年南京市第十一屆中學生合唱節優秀校歌評獎第一名。齊唱及合唱,2004年。)

室內樂

《主題與變奏》(鋼琴獨奏曲,1954年於莫斯科首演,1958年收入蘇聯國家音樂出版社鋼琴曲集。)
小奏鳴曲》(小提琴與鋼琴,兩樂章,1956年於北京首演,1957年音樂出版社出版樂譜。)
《迴旋曲》(小提琴與鋼琴,1956年於莫斯科首演,1960年音樂出版社出版樂譜。)
弦樂四重奏》(四樂章,1957年於莫斯科廣播電台首演,1959年蘇聯國家音樂出版社出版樂譜。)

弦樂合奏

《二泉映月》(根據阿炳二胡獨奏曲改編,1973—1976年,1977年於北京首演,1979年音樂出版社出版總譜。)
《聽松》(根據阿炳二胡獨奏曲改編,1990年於北京首演,見《融彙集》。)
良宵》(根據劉天華原作二胡曲改編,1992年於北京首演,見《融彙集》。)

樂器與樂隊

《草原小姐妹》(琵琶協奏曲,五樂章不間斷演奏。1973—1977年。1977年於北京首演,1981年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總譜。合作者:劉德海、王燕樵。)
《春江花月夜》(琵琶與管弦樂隊音詩,1980年於美國坦格伍德音樂節首演。合作者:劉德海,見《融彙集》。)
《江河水》(二胡與管弦樂隊,1980年於美國坦格伍德音樂節首演,見《融彙集》)

舞劇音樂

《魚美人》(中國舞劇,三幕四場及序幕、尾聲。1959年於北京首演。1961年、1982年音樂出版社、人民音樂出版社及日本音樂之友社先後出版不同版本鋼琴獨奏曲譜。2004年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音樂會組曲》管弦樂總譜。合作者:杜鳴心。)
《紅色娘子軍》(現代芭蕾舞劇,六場及序幕,1964年在北京首演。“文革”期間作為“樣板戲”1970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全劇管弦樂總譜。八十年代後部分恢復早期原版本,2004年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音樂會組曲》管弦樂總譜。合作者:杜鳴心、王燕樵、施萬春、戴宏威。)

清唱劇

《在祖國大地上》(交響音畫,為大型交響樂隊,兩樂章,1958年於莫斯科柴科夫斯基音樂學院大音樂廳首演,見《融彙集》。)
《塗山之陽——與洪水搏鬥》(清唱劇類型康塔塔,為大型交響樂隊、混聲合唱、女聲合唱、女高音獨唱、男聲合唱、男中音獨唱。郭沫若詩,吳祖強摘編唱詞。全曲六段,創作於1958年。其中第三段女聲獨唱《等待》當年曾以鋼琴伴奏用俄語在莫斯科演唱,博得好評。2007年全曲在北京首演距作品完稿已49年,見《融彙集》。)

電影及話劇音樂

《12次列車》(八一電影製片廠出品,1960年。)
《費加洛的婚姻》(中國青年藝術劇院演出,1963年,北京青年宮。)
《楊開慧》(五七藝術大學戲劇學院演出,1978年,北京民族宮劇場。)
《風雪夜歸人》(中國青年藝術劇院演出,1982年,北京及香港。)
《復活》(中國青年藝術劇院演出系列?托爾斯泰名著改編的話劇,1987年,北京青年宮。)
《詹天佑》(中國青年藝術劇院演出,1993年,北京青年宮。)

論著和文集

吳祖強
吳祖強
《曲式與作品分析》(1962年11月音樂出版社出版,中央音樂學院試用教材,除“文革”期間外,一直未中斷髮行。1987年榮獲國家教委全國高等學校優秀教材獎。1994年台北世界文物出版社取得版權發行繁體字版。2003年人民音樂出版社發行修訂再版。)
《吳祖強選集——霞暉集》(中國文聯晚霞文庫之一,文集中選入作者自1945年至1997年間,即七旬前發表於各類報刊文章近200篇約60萬字,1997年6月出版。)
《吳祖強選集——融彙集》(中國文聯晚霞文庫之一,收入作者部分音樂作品曲譜,作為文集之外另一曲集,2004年1月出版。)
《七老八十集》(文集,收入作者1997年以來迄今,即七旬后近10年發表於各種報刊出版物的各類文章和文字作品,共計百篇約25萬字上下。文集由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出版發行,並安排在作者八旬生辰之前問世,以表示慶賀。)

主編叢書

《歌劇經典》(世界著名歌劇腳本譯叢,以西洋歌劇為主,選自十六世紀末迄今古典傳統及現代名作共百部,以原文和中譯對照,為歌劇愛好者及研究人員聆聽、欣賞或工作時參閱。譯叢的出版、發行由台北世界文物出版社負責,該出版社聘請吳祖強及劉詩嶸為正副主編,中譯工作由大陸外文專家承擔,全部譯文已於三年前完稿,截至目前已出版發行60餘部著名歌劇,預計兩三年內將可完成出版計劃。)《姆欽斯克縣的馬克白夫人》(肖斯塔科維奇作曲著名歌劇,普列斯編劇,吳祖強及韓里、黃曉和中譯,《歌劇經典》譯叢編號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