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許

邪許

此語出自《淮南子-道應訓》,是說文學藝術起源於勞動生活。

在似火驕陽照耀的大地上,一群原始的人類正扛著粗壯的大木頭前行。他們的汗水像雨點般滾落,他們被晒成古銅色的皮膚閃閃發光。這些木頭是如此的沉重,以至於他們不得不走走停停。太累了,不知道是誰第一個喊出了“邪許”來鬆弛自己的神經,旁邊的人也喝了一聲。哪知道這種簡單的呼喊竟然奇妙地使疲倦的身心得到了緩解,於是人們紛紛加入這“邪許”的唱和中來。漸漸的,人們調節了自己地步伐,使之與同伴地步伐相協調,同時適合地發出了自己的聲音,這就是聲音地來源。而在日後的慢慢積累中又形成了唱和的長短句,也就是詩。

基本信息


【詞語】:邪許(yáhǔ)
【注音】:xié/yá/yé/yú/xú xǔ/hǔ (yáhǔ)
【釋義】:擬聲詞。眾多人齊用力時的呼喊聲:今夫舉大木者,前呼邪許,后亦應之。
【使用】:只籌一纜十夫多,細算千艘渡此河。我亦曾糜太倉粟,夜聞邪許淚滂沱。(清·龔自珍

出處


此語出自《淮南子-道應訓》,是說文學藝術起源於勞動生活。
在似火驕陽照耀的大地上,一群原始的人類正扛著粗壯的大木頭前行。他們的汗水像雨點般滾落,他們被晒成古銅色的皮膚閃閃發光。這些木頭是如此的沉重,以至於他們不得不走走停停。太累了,不知道是誰第一個喊出了“邪許”來鬆弛自己的神經,旁邊的人也喝了一聲。哪知道這種簡單的呼喊竟然奇妙地使疲倦的身心得到了緩解,於是人們紛紛加入這“邪許”的唱和中來。漸漸的,人們調節了自己地步伐,使之與同伴地步伐相協調,同時適合地發出了自己的聲音,這就是聲音地來源。而在日後的慢慢積累中又形成了唱和的長短句,也就是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