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會海
漢語成語
文山會海,漢語成語,拼音是wén shān huì hǎi,文山會海是指公文堆成山,過多的會議使人彷彿陷入了會議的海洋。比喻行政事務太多,窮於應付,形容文件會議多得泛濫成災。
出自《人民日報》1988年11月26日:“機關幹部解脫了文山會海之後,獲得更多時間和精力,該是一件幸事。”
用作定語,為褒義詞。
形容文件會議多得泛濫成災。
《人民日報》1988年11月26日:“機關幹部解脫了文山會海之後,獲得更多時間和精力,該是一件幸事。”
形容文件會議多得泛濫成災。《人民日報》1988.11.26:“機關幹部解脫了文山會海之後,獲得更多時間和精力,該是一件幸事。”
作賓語、定語;指行政事務太多
我一直認為文山會海是人浮於事的公司作風表現之一。
too much paper work and meetings to attend to
文山會海
各級各部門的會議太多。據有關部門抽樣調查表明,全國省、市、縣的領導幹部每年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時間泡在“文山會海”里。
各級各部門不但會議多,而且文件也多。很多會議,印發了文件,還要照本宣讀,然後領導輪著發表意見指示或是有關人員輪著表態,最後主持人小結歸納,會後還安排分組討論。內容不多,場面熱鬧,過程冗長,卻沒有多大的實際內容。不少部門只重發文,不重實施,或照轉、照抄、照套,或脫離實際,閉門造車,做官樣文章。
有的會議會風很差,不少與會者在會上“呑雲吐霧”,還有的人在玩手機、講小話、睡大覺。
“文山會海”的盛行,導致一些幹部沉溺於繁文縟節、疲於應付各種會議,難以做到靜下心來謀大事,沉下身來抓實事;導致一些幹部習慣於只是對上級的工作部署戴“帽”穿“靴”,照本宣科,生搬硬套,降低了行政效能,浪費了公共資源,增加了工作的運行環節和財政負擔,甚至還滋生了非常嚴重的“會議腐敗”。
“該抓的工作在哪裡?在口號里。工作落實在哪裡?在會議里。整改的措施在哪裡?在通知里。動聽的辭彙在哪裡?在彙報里。”凡此種種弊端,像一道鴻溝,破壞了幹群關係,損壞了政府形象;又像一條鎖鏈,困住了我們的手腳,耗費了精力和時間,帶來了極大的負面影響。
其一,評價機制不科學。“文山會海”之所以讓某些地方和部門官員樂此不疲,大行其道,是因為熱衷於看文件、聽彙報、作指示的領導大有人在;是因為喜歡以開了多少會、發了多少文作為評價政績標準的領導大有人在。於是,有些領導和部門就把發文、開會當成傳達上級指示精神、溝通行政信息和開展工作的主要方法與內容,彷彿不開會無以展示其才能,不發文不能表現其業績,出現了“重場面,輕效果;重形式,輕內容”以及“文字出幹部、幹部出會議、會議出成績、文件出政績”的現象。
文山會海
其三,制度建設不規範。有關部門對各種文件的發放及會議的召開沒有科學、剛性的制度規範,隨意性較大。很多會議特別注重與會者的級別和“陣容”的豪華,結果是導致主要領導講話多,講得累;分管領導、常委陪會多,陪得累;下級也疲於應付會議,聽得更累!既累了幹部,又誤了工作,更苦了群眾。
文山會海4(張硯鈞 漫畫)
為平掉文山,跳出會海,從根源上剷除這一痼疾,建議:
一、各級領導要從我做起,帶頭更新觀念,轉變作風,可開可不開的會不開,可說可不說的話不說,帶頭摒棄套話、空話、廢話。把“一級講給一級聽”變成“一級干給一級看”,把深入基層解決實際問題的成效作為考核工作的主要內容和使用幹部的基本依據,徹底根治這種體制性弊端。
二、要進一步深化改革,減少層級,推進政府機構精簡和職能轉變;要重視發揮現代化辦公設施的功能和作用,充分利用電子政務等手段,推進辦公信息化建設,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三、要建立長效機制,嚴格文件、會議的審批和管理,在精簡會議數量、壓縮會議規模、控制會議經費等方面提出具體要求,對下發文件的數量、質量、範圍等作出明確規定,努力做到“少開會,開短會,開務實有用的會;少發文,發短文,發務實有用的文”。
總之,要徹底治理“文山會海”這種備受詬病的惡疾,必須動真來硬。既要“怒斥”,也要“痛究”,更要“問責”。要讓“高壓線”真正帶上“高壓電”,把頑症的死穴判斷准,把問責的板子打到位,變揚湯止沸為釜底抽薪,走出惡性循環的怪圈。
新疆昌吉州衛健委2019年1月到7月下發文件621份,平均每個工作日超過4份,其中478件以白頭或便函形式通過QQ群傳輸下發,大量文件內容就是照抄上級通知,改頭換落款、上下一般粗。這一被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公開曝光的典型案例,勾勒出變異文山的新輪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