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2條詞條名為馬家村的結果 展開

馬家村

雲南昭通市威信縣高田鄉下轄村

馬家村隸屬威信縣高田鄉,地處高田鄉西北部,距 鄉政府所在地5公里,到鄉道路為砂石路,交通方便,距縣城33公里。東鄰新華村,南鄰魚井村,西鄰羅布鄉青龍村,北鄰舊城鎮邊界。轄街上、薅壩、田壩、等16個村民小組。

村情概況


截至2007年底。有農戶792戶,鄉村人口3541 人,其中農業人口3530人,勞動力1936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814人。
村委會辦公樓
村委會辦公樓
全村國土面積18.9平方公里,海拔1075米,年平均氣溫14.93℃,年降水量1166.4毫米,適合種植玉米薯類稻穀豆類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3255.9畝,人均耕地0.89畝,林地16462.4畝。
2007年全村經濟總收入424.5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99元。該村屬於絕對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養殖業、外出務工為主。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10年底,全村有142戶通自來水,有649戶飲用井水,有791戶通電,有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609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482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438戶。
該進村道路為土路;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0.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5.00公里。
全村有效灌溉面積為650.0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60.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5畝。
該村到2010年底,有760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0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3255.90畝(其中:田1602.00畝,地1653.90畝),人均耕地0.90畝,主要種植玉米水稻等作物;擁有林地11987.55畝,其中經濟林果地0.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0畝,主要種植等經濟林果;其他面積7399.25畝。

農村經濟


該村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581.53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24.77萬元,畜牧業收入139.42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829頭,肉牛170頭,肉羊0頭);林業收入0.00萬元,第二、三產業收入31.40萬元,工資性收入275.9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623.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養殖業、外出務工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75.94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596人,在省內務工47人,到省外務工549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養殖業,主要銷售往本縣。2010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0.00萬元,該村目前正在發展114特色產業,計劃大力發展種植養殖業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791戶,共鄉村人口3563人,其中男性1345人,女性1129人。其中農業人口3545人,勞動力2474人。
到2010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0;參加農村合作醫療3065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鄉(鎮)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5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5.00公里。人畜混居的農戶0戶。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0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合同792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3255.9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4200個(勞均1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00萬元,有固定資產0.0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粘貼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馬家村完小,中學生就讀到高田中學。該村距離小學校0.00公里,距離中學5.0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942人,中學生316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存在主要問題和困難:一、全村截止2006年已修通轄區13個村民小組的簡易公路,由於資金不足,路面狹窄,未通路的3個村民小組居住在邊遠山區,山高路陡,長期依靠人背馬駝運輸生產和生活用品,修通3小組公路迫在眉睫;
二、全村16個村民小組僅3個村民小組通自來水,其餘13個村民小組或飲用井水或飲水困難,許多村小組主要望天吃水,人畜飲水相當困難;
三、全村村民居住分散,僅有一間衛生室,且醫療設備簡陋,條件極差,設備不全,群眾要到近10公里的鄉衛生院就醫看病;
四、全村農民文化素質偏低,發展思路不清,制約經濟及產業結構發展,沒有新的發展思路,靠傳統的種植養殖業生活;
五、教育事業方面,全村有一所中心完小,5個民校點,教育設備簡陋,小學生到高年級時要到幾公裡外的中心完小就讀,有的民校點至今還借居於村民家中上課,安全管理及環境衛生較差。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一、實現全村16個村民小組通公路,全面改善人背馬駝現象,改善群眾生產生活困難;
二、發展種植養殖業:重點培育新型農民培訓,使群眾懂得1-2門實用技術,發展養殖生豬存欄2000頭,平均出欄1800頭,養肉羊500頭,平均出欄300頭,增加農民人均收入;
三、發展特色產業,種植經濟林果,種植板栗200畝,花椒300畝;四、年平均轉移勞動力900人,勞均年收入2000元,人均可增加經濟收入50餘元;到“十一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6年的1100元增加到13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