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番櫻桃

桃金娘科番櫻桃屬植物

巴西番櫻桃(學名:Eugenia brasiliensis Lam.)是桃金娘科、番櫻桃屬植物。常綠灌木。高2-6米,樹皮灰白色。小枝灰褐色,新芽紅色,幾乎全年均有枝梢生長,葉對生,葉片卵形或長橢圓形,葉尖驟尖,葉革質,有光澤,腋生花。花單生,直徑1.5厘米,有香氣,無毛或被微柔毛的花序不明顯,有長花序梗,有4個綠色萼片,4個白色花瓣,約100個白色雄蕊,花藥淺黃色,3-5月為主要開花抽梢期,花伴隨頂芽與嫩葉同時抽出,其花粉為三角形,具有3個發芽孔。果實成熟過程由綠變紅,最後呈暗紫色至近黑色,帶有紫色或紅色的萼片,成熟的果實多汁。

原產於巴西南部熱帶地區,巴西的巴依亞、里約熱內盧等地種植較多。中國、美國、斐濟、新加坡、澳大利亞、安哥拉、古巴、歐洲、印度和菲律賓等地均有引種栽培。巴西番櫻桃適宜在有機質豐富、pH值5.5-6.5的偏酸性土壤生長。巴西番櫻桃對水分需求較多,不耐旱,也不耐鹽鹼,生長需要充足的陽光,生長溫度範圍為15-38℃,最適宜溫度在21-32℃之間。

巴西番櫻桃株形緊湊,滿樹紅彤彤的果實既能觀賞,又可食用,是一種有發展前景的集觀賞、食用與藥用價值為一體的果樹品種。

形態特徵


巴西番櫻桃
巴西番櫻桃
花單生,直徑1.5厘米,有香氣,無毛或被微柔毛的花序不明顯,有長花序梗,有4個綠色萼片,4個白色花瓣,約100個白色雄蕊,花藥淺黃色,3-5月為主要開花抽梢期,花伴隨頂芽與嫩葉同時抽出,其花粉為三角形,具有3個發芽孔,結果期在3-6月,從開花至完全轉色成熟平均約需50天,果實圓形,直徑2.0-3.0厘米,有8條縱溝,含1-3個種子,種子硬、淺褐色或綠灰色。果實成熟過程由綠變紅,最後呈暗紫色至近黑色,帶有紫色或紅色的萼片,成熟的果實多汁。

生長環境


巴西番櫻桃適宜在有機質豐富、pH值5.5-6.5的偏酸性土壤生長。巴西番櫻桃對水分需求較多,不耐旱,也不耐鹽鹼,生長需要充足的陽光,生長溫度範圍為15-38℃,最適宜溫度在21-32℃之間,成年植株抗寒能力較強,可抵抗-3℃低溫。巴西番櫻桃

分佈範圍


原產於巴西南部熱帶地區,巴西的巴依亞、里約熱內盧等地種植較多。20世紀初美國農業部收集來自各地的巴西櫻桃種子在邁阿密種植獲得成功,在佛羅里達州和夏威夷推廣種植,並開花結果。斐濟、新加坡、澳大利亞、安哥拉、古巴、歐洲、印度和菲律賓等地均有引種栽培;中國台灣地區在2002年引進種植,2010年廣東省及福建省均開始引進栽種。

生長繁殖


採集的種子應儘快播種,因為它會在大約6周內失去生存力。在育苗床或單個容器中播種。發芽率通常很低,種子在30-60天內發芽,幼苗長得很慢。巴西番櫻桃

栽培技術


栽培基質孔隙度<90%有利於巴西番櫻桃幼苗生長。巴兩番櫻桃要在亞熱帶溫度下種植。枝梢萌發力強,花期長,全年多次花果重疊,因而施肥次數也較多。一般幼年樹及抽梢期以施氮肥為主,花果期則以施複合肥為主。如遇乾旱,特別是花果期遇乾旱天氣需進行灌水。如遇連日暴雨,則要及時排水。番櫻桃枝條較耐修剪,可根據不同的樹形進行修剪。

主要價值


全球只有巴西將其當作經濟作物,巴西番櫻桃除了鮮食外,可用來做果醬、果汁、果凍、制酒和果乾,還用於治療腹瀉、關節炎和風濕病。株型優美、緊湊,開花時滿樹繁花,結果時碩果累累,滿樹紅彤彤的果實既可觀賞,又可食用,還可用於製作盆景或作庭院栽培或作為庭院綠籬,是一種有發展前景的觀賞果樹品種。
巴西櫻桃果實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含有豐富的有機酸(維生素C)、蛋白質、碳水化合物、酚類、β-胡蘿蔔素、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2和葉酸,以及豐富的鈣質及鉀、鎂、銅、鉻和錳等礦物質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