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林縣

山西省呂梁市轄縣

柳林縣,隸屬山西省呂梁市,地處呂梁市西部、呂梁山西麓,黃河東岸。柳林縣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截至到2018年末,全縣常住人口33.2萬,縣轄8鎮7鄉。耕地面積56萬畝(其中基本農田47萬畝),森林覆蓋率35.3%。

柳林縣組建於1971年4月,由離石縣改名為柳林縣。2003年10月23日,國務院批准撤銷呂梁地區,建立呂梁市。至此,柳林縣上屬呂梁市管轄。縣處華北地區通往大西北的交通樞紐。太中銀高速鐵路、中南出海通道、孝柳鐵路煤炭專線、307國道、青銀高速公路、沿黃幹線公路、沿黃旅遊公路等七條國、省級幹線路均途經縣境。柳林縣於2015、2016年連續兩年躋身“全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百強縣”。2017年被世界著名品牌大會評選為“中國200個最具投資潛力的特色魅力示範縣”。縣境內建有賀昌烈士陵園、劉志丹將軍殉難處、三交紅軍東征紀念館、穆村柏樹山革命烈士陵園等多處紅色文化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2018年,柳林縣地區全年生產總值206.5億元,可比增長7.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5億元,增長11.4%;第二產業增加值149億元,增長3.5%;第三產業增加值55億元,增長14.7%。

2021年,呂梁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柳林縣人口為287969人。

歷史沿革


柳林縣歷史悠久,縣境薛村鎮高紅村出土的仰韶文化遺址,表明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
柳林縣春秋時為晉國領地,戰國屬趙之邊邑離石。《史記·趙世家》載:“武靈王二十三年秦拔我藺”。趙國之藺邑在今孟門鎮。秦時屬太原郡。
漢武帝元朔三年(前126年)封其代共王子熹為藺侯(古治在今之孟門鎮)、忠為隰城侯(治所遺址在今之穆村鎮與楊家坪之間),綰為離石侯。時今縣境域分屬離石、藺、隰城等侯國。元朔四年(前125年)置西河郡,各侯國皆屬之。東漢建安十八年(213年)廢西河郡,其地併入太原郡。
三國魏黃初二年(221年)復置西河郡,西晉時西河郡改為西河國,今縣境域分屬西河國轄下的離石、隰城、中陽三縣。
北朝時期,北齊置西汾州,北周大象元年(579年)西汾州下設定胡郡,兼置定胡縣,郡縣治所皆在今孟門鎮,柳林縣今之境域大部分屬之。后西汾州改稱石州。
隋大業元年(605年),石州改為離石郡。
唐武德元年(618年)復稱石州。武德三年(620年)置西定州,治所在今之孟門鎮。貞觀二年(628年)廢西定州,改定胡縣為孟門縣,縣屬石州。貞觀七年(633年)廢孟門縣,置孟門鎮。貞觀八年(634年)廢鎮,復置定胡縣。
北宋時期,柳林縣今境域先屬石州治下的離石、定胡等縣,後期部分地區隸屬晉寧軍。
金時縣境大部屬石州治下的孟門縣,縣治仍在今之孟門鎮。
元朝初年,孟門、方山二縣併入離石,今縣境分屬離石、寧鄉二縣。
明初離石縣併入石州,隆慶元年(1567年)石州改稱永寧州,今縣境屬之。明代後期,今縣境屬山西承宣布政司太原府治下之永寧州。
清朝時期,今縣境分屬汾州府治下的永寧州、寧鄉縣。
民國元年(1912年),實行省道縣建置,今縣境屬山西省冀寧道轄下的永寧、寧鄉二縣。民國三年(1914年),永寧改稱離石,寧鄉改稱中陽,今縣境隸屬未變。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山西省劃為七個行政區,離石、中陽屬第四行政區。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全省下設四個行政公署,離石、中陽改屬第二行政公署,今縣境仍屬離石、中陽兩縣。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1月,離石縣抗日民主政府在蛤蟆塌(今孟門鎮石安村)成立,屬晉西北抗日民主政權之山西省第二游擊區行政公署四專區;閻錫山政權之離石縣政府則移駐冀家峪(即今賀家坡鄉冀家峪村)。同年4月,中共代錶王若飛、肖勁光與閻錫山達成以太(原)軍(渡)公路為界南北分治的協議,今縣境北部遂屬離石縣抗日民主政府管轄,縣境南部遂屬閻錫山政權之山西省第四行政區。民國三十年(1941年)8月,第二游擊區行署改名為晉西北行政公署;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11月改名為晉綏邊區行政公署,離石、中陽屬行署轄下的三分區。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8月,日本侵略者投降,柳林、離石相繼解放。1946年中陽縣解放,今縣境仍分屬晉綏邊區四專區轄下的離石、中陽兩縣。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離石、中陽改屬晉綏三專區。
1949年2月,離石、中陽改屬晉西北行政公署。同年9月,山西省人民政府成立后,離石縣、中陽縣分別改屬新建立的興縣專區、汾陽專區。
1951年3月汾陽專區撤銷后,中陽縣改屬興縣專區。
1952年6月興縣誌撤銷后,離石、中陽兩縣改屬榆次專區。
1954年7月,方山縣與離石縣合併為離山縣,今縣境域隸屬關係一直未變。
1958年11月,離山、中陽兩縣合併,復稱離石縣。1959年9月離石、中陽分治,今縣境又分屬離石、中陽兩縣。
1971年4月,呂梁地區組建時,從離石縣西部劃出柳林鎮、薛村、軍渡、龍花垣、吉家塔、成家莊、孟門、西王家溝、劉家山、賈家垣、結繩墕、棗林、東窊、交口1鎮13個人民公社,從中陽縣西部劃出龍門垣、莊上、陳家灣、金家莊、留譽、張家圪台、葦園溝、三交、高家溝、石西、賀家坡、楊家峪12個人民公社組建成新的離石縣(原離石縣城關及未划入其他人民公社組建成離石郊區),於同年5月離石縣級各機關正式移駐柳林鎮;同年7月5日,離石縣改名為柳林縣,原離石郊區易名為離石縣,仍隸屬於呂梁地區,並對下屬人民公社區劃進行了調整,組建了穆村、李家灣兩個人民公社,將結繩墕、棗林、交口3個人民公社重新劃歸更名后的離石縣。
2003年10月23日,國務院批准撤銷呂梁地區,建立呂梁市。至此,柳林縣上屬呂梁市管轄。
柳林縣
柳林縣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柳林縣位於山西省中部西緣,呂梁山麓,黃河東岸,東與離石區、中陽縣交界,南臨石樓,北毗臨縣,西臨黃河與陝西省吳堡、綏德、清澗縣為鄰。以柳林縣城為中心,正東至龍門垣鄉賀家嶺村東與中陽縣接界處17.85公里,正南至張家圪台鄉君君山村南與石樓縣接界處31.75公里,正西至石西鄉后河底村西黃河東岸24.4公里,南北長54.75公里,介於東經110°39′45″~110°05′33″、北緯37°08′53″~37°37′28″之間。總面積1287.29平方公里。

地質

按地質構造單元分類,柳林縣境內屬河東凹陷的中段。地勢東高西低,地層出露齊全,構造簡單,岩漿岩活動稀少,礦產資源豐富。地層總特點是東部溝中地層時代老,向西逐漸變新。太古界分佈於縣境東部,約佔全縣面積的5%;古生界主要分佈於縣境的中部和東部,約佔全縣境的15%;中生界主要分佈於縣境的西南部,約佔10%;新生界上新統和更新統分佈面積最廣,佔到全縣面積的70%以上。
構造位置為鄂爾多斯地區的東緣,呂梁山塊隆與鄂爾多斯塊接壤南北向構造帶西側。區內構造簡單,其構造基本形成態總體上表現為由北向南西漸傾的單斜構造,地層以幾度的傾角緩緩向西插入黃河底下,其間伴隨有平緩的褶曲。

地形地貌

柳林縣屬西北黃土高原的丘陵溝壑區,其海拔高度隨基岩傾斜方向由東向西遞減。由於古生代的海拔變遷和中生代燕山運動,使呂梁山構造隆起,岩層西傾,黃河河道下切,形成了東北高西南底。覆蓋在各種地貌上的第四紀黃土層,久經風雨流水的侵蝕剝蝕,被逐漸切割成梁峁起伏、溝壑縱橫、山丘交錯、支離破碎的複雜地貌單元。柳林縣東北部的王老婆山,海拔1522米,西南部三交鎮下塔村海拔607米。
山地區
柳林縣東北部和三道梁一帶,海拔1250~1522米。特點是具有多個高度不等的峰嶺。山體主要由石灰岩組成,在長期的風化剝蝕和流水侵蝕作用下,水文發達下切強烈、多呈“V”型。
殘塬區
柳林縣屬西北黃土高原,最初形成的黃土地形較平緩,單元面積大,外型也較完整。主要分佈在龍門垣鄉的東垣、西垣、中垣和石西鄉的仿劉家垣、呼家垣以及高家溝鄉的大成垣等地。龍花垣鄉、成家莊鎮轄鎮和賈家垣鄉轄境內也有零星塬地。全縣殘塬總面積共20809.6畝,海拔高度在900~1300米之間。
丘陵溝壑區
柳林縣大部分鄉鎮均屬此類地形。在漫長的地質發展過程中,由於內營力和外營力的相互作用,特別是流水的線蝕作用,境內除殘存無數較大整塊源地外,大部地區地段形成了墚峁和河谷相間的地貌單元。墚峁狀丘陵多,孤立峁狀丘陵少,溝谷與長墚相間分佈大溝呈數枝狀排列,小溝多如羽毛。柳林縣有大小溝道15080條,其中長1公里以上的支溝道1040條。溝壑面積計99.9萬畝,占縣境總面積的50.2%。1公里以上的溝壑密度為1.79公里/平方公里。溝壑區海拔高度在610~1250米之間,相對高差200米以下。區內馬蘭黃土結構鬆散,垂直節理髮育良好,但抗侵蝕能力較差因而在長期的流水線蝕作用下,形成了切割強烈、兩壁陡直、深度在80~100米左右的侵蝕性溝谷,最深的可達150米以上,局部已切割至基岩。溝谷狹窄而彎曲,地表支離破碎。墚茆溝坡多為人工墾殖,由於降水量小於蒸發量,故乾旱情況十分嚴重,近黃河地帶優為突出。
河谷區
柳林縣河谷區由於流水堆積作用,三川河、黃河和大黃溝兩側逐漸形成高低不等的河谷階地、河漫灘、階地、河曲窪地和河堤窪地。河漫灘、階地主要是由於流水切割而成,河曲窪地和河堤窪地則是在人工改道、修築河堤的作用下形成。柳林縣內的河谷階地面積微小。三川河兩岸的河漫灘和階地,呈現帶狀分佈,川穀平均寬度263米。河谷階地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豐富,氣候適中。適合小麥、穀子、高粱、玉米、棉花等多種農作物生長,尤其種植蔬菜。

氣候

柳林縣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受季風及地形等的影響,夏季短促,冬季溫長。春季多風乾旱;夏季炎熱多雨;秋季降溫快多霜凍;冬季寒冷乾燥降水少。平均日照時間2449.5小時,年平均氣溫10.5℃,最冷日(一月份)平均氣溫為-5.7℃,極端最低溫度-17℃,最熱月(七月份)平均氣溫為24.4℃,極端最高溫度36.8℃;平均降水量為472.3毫米,歷年降水量最大值632毫米,歷年降水量最小值為37.44毫米;無霜期平均為199天,無霜期最長年份227天(出現在1975年),最短平均為171天,出現在1976年。
由於受地形的影響,三川河地區全年風向頻率最大的主導風向為東北東風,其次為西南西風。黃河沿岸地區又以北風為主導風。全境風向變化帶有明顯的季節性,春季多東風,夏季多南風,秋季多西風,冬季多北風。

水文

柳林縣屬於呂梁山區,為乾旱半乾旱的大陸性氣候,多年平均降水量456.3毫米,蒸發量1200毫米,地表經流模數20~55毫米,由東向西遞增,年平均侵蝕模數8995噸/平方千米,年侵蝕泥沙1158.6萬噸。
水文地質屬於兩種區域:黃土覆蓋的低山丘陵區和鬆散物堆積的河平川區。丘陵剖面多為“二元結構”由上部的第四紀次生黃土、第三紀紅土礫石層和下部的三迭紀、二迭紀、石碳紀和沉積岩層組成。大部面積為貧水區和極貧水區,貧水區面積1052.3平方千米,極貧水區222.11平方千米,較富水區僅13.6平方千米,佔全縣總面積的1.1%。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柳林縣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煤、鐵、鋁、石英、雲母、石膏、花崗岩等,其中煤炭儲量最多,分佈最廣,且質量特優,堪稱“國寶”。主要工業有煤炭、電力、機械、化肥、水泥、石灰、陶瓷、制磚、食品加工等行業。柳林縣交通便利,境內有307公路通過,孝義至柳林穆村的支線鐵路建成通車,使境內的煤焦等物資運輸狀況得到了改善。柳林縣是無產階級革命家賀昌烈士的故鄉。1936年紅軍東征時,周恩來、彭德懷、毛澤東、宋任窮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柳林境內部署和指揮過紅軍戰鬥。柳林縣城內的香嚴寺,相傳為古離石縣唐朝八大寺廟之一,地處山腰,蒼松環繞,翠柏成蔭,現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該縣著名古迹之一。柳林紅棗,最高年產2000萬斤,其中三交等沿黃河岸的木棗以其皮厚核小,油大含糖高而馳名全國,三交被命名為“中國紅棗第一鎮”。副產品烏孝(熏棗)、蜜棗、糖棗已打入國際市場,享有很高聲譽。二〇〇七年十二月五日,該縣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國家文物局授予的2007年全國文物工作先進縣光榮稱號。
石灰岩
柳林縣全縣石灰岩出露總面積約50~60平方公里,集中分佈在礦產資源分區中的第Ⅱ區。區內除東北部等地一小部分為石灰岩出露區外,其餘大部分地區為石灰岩覆蓋區,成為劉家山、成家莊、東窳、柳林4鄉鎮之東部、陳家灣鄉北部以及龍門垣鄉的主要礦產資源。境內石灰岩礦產皆賦存於奧陶系中統地層中,主要岩性有泥灰岩、白雲質灰岩、含白雲質灰岩、純灰岩及少量白雲岩。
根據不同工業對石灰岩的含量要求,以石灰岩中氧化鈣含量52%為劃分界線,分為普通水泥灰岩和純灰岩。奧陶系中統自下而上為下馬家溝組,厚約115米,上馬家溝組厚約200米,峰峰組厚50米。上、下馬家溝組又各分為三個性段。石灰岩在三組七段碳酸鹽岩地層中皆有發育。
高鋁粘土
高鋁粘土的主要礦物為水硬鋁石、勃姆石、三水鋁石和高嶺石等。是山西的重要礦產之一,也是柳林縣有一定潛在遠景的礦產之一。主要產於石炭系中統本溪組下部鐵鋁岩段內,並經常與鋁土礦、普通耐火粘土礦、山西式鐵礦共生,構成一個華北地區特有的成礦系列。
柳林縣縣境內石炭系中統本溪組出露比較廣泛,下部鐵鋁岩段也較發育。劉家山—成家莊—薛家灣—龍門塔—陳家灣一線,高鋁粘土及鋁土、普通耐火粘土有著良好的成礦條件。已知有中型礦床和礦點各一處。冶金部山西省地質勘探公司第四隊1984年12月提交的《山西省柳林縣蘭家山鋁土礦區評價報告》中,提出本縣蘭家山鋁大型礦床中共生有I級高鋁粘土礦石472.79萬噸,屬中型礦床。
張窳高鋁粘土礦點位於陳家灣鄉張窳村北西米溝中。礦點附近第四系黃土覆蓋廣泛,其岩主要出露於溝底。主要地層為石炭系中統本溪組中下部,以鐵鋁岩為主。礦層之上為雜色鋁土質砂質頁岩。礦體長150~200米,東南端微微抬起,北西端傾入地下。東南端礦層出露厚2米,北西端出露礦層1.8米。整個礦層厚2米。礦石呈灰褐色、暗灰色、淺灰綠色、灰色等,以緻密隱晶質結構為主,局部為豆鮞狀結構,塊狀構造。礦區鐵鋁岩段厚度較大,礦層向兩側均有延伸,王家莊、西窳、馬家塔等地本溪組埋深均不大。礦點南段於高鋁粘土之上尚有一層厚約2米的普通耐火粘土。
煤炭
柳林縣位於中國鄂爾多斯聚煤盆地東緣的河東煤田腹地。全縣儲煤面積約800平方公里,佔總面積的62%,儲量達100億噸。近年來,全縣狠抓了多種經濟成分煤炭企業的創辦,重點企業的技術改造、煤炭的對外開放力度,使煤焦產業蓬勃發展為第一大主導產業。
柳林縣境內的含煤地層主要為石炭繫上統的太原組和山西組,平均總厚151.5米。經普查勘探初步查明煤的總儲量為269688.63萬噸,而且均是埋藏在小於500米深的礦產資源分區的第Ⅲ區。其中,柳林精查區總量為87580萬噸,青龍普查勘探區為182108.64萬噸,全縣遠景儲量80~90億噸。
太原組地層出露在成家莊、青龍城至張家社大溝中,地層厚80~104米,平均97米左右。柳林精查區為80.96~101.51米,平均98.08米;青龍普查勘探區為89.14~103.95米,平均95.60米。岩層主要由灰黑色的砂岩、頁岩、煤層和石灰岩組成。
山西組本組地層出露不多,主要在大庄、田家坡、麻塔則、吉家塔、屈家溝和鋤溝等地的溝內出現。地層厚40~69米,平均52米(柳區厚39.48~54.46米,平均47.77米;青區厚42.89~68.9l米,平均55.94米)。主要由灰黑色砂岩、頁岩和煤層組成。一般規律是,底部的煤層為主採煤層,上部則不可采。山西組的岩性變和厚度變化較大,尤其是其底部的分界砂岩很不穩定,與下伏太原組的分界往往以8#(八尺,新編號5號)煤層之下找一層砂質頁岩為山西組的底界。山西組內8#和9#(四尺,新編4號)煤層最穩定,全區可采。

土地資源

柳林縣全縣土地總面積為1287.587平方公里,摺合1931380.9畝。扣除外縣飛地439.3畝外,柳林縣土地凈面積為1930941.6畝,其中,耕地762381.9畝,占土地總面積的39.48%,人均佔有3.29畝;園地4754.4畝,占土地總面積的0.25%,人均佔有0.02畝;林地217456.8畝,占土地總面積的11.26%,人均佔有0.94畝;專用牧草地1920.4畝,占土地總面積的0.1%,人均佔有0.008畝;居民點及工礦用地89804.2畝,占土地總面積的4.65%,人均佔有0.38畝;交通用地7415.7畝,占土地總面積的0.39%,人均佔有0.03畝;水域37350.7畝,占土地總面積的1.93%,人均佔有0.16畝;未利用809857.5畝,占土地總面積的41.9%,人均佔有3.49畝。
按1990年全縣人口總數計算,人均佔有土地8~33畝,比同期全國人均佔有土地13.3畝少4.98畝,比同期全省人均佔有土地9畝、呂梁全地區人均佔有土地11.8畝分別少0.68畝和3.48畝。
全縣不同程度開發利用的土地面積為112l084.1畝,占土地總面積的58.1%。尚未開發利用的面積為809857.5畝,佔總面積的41.9%。從開發利用率來看,比全省同期開發利用74.4%低16.3%。
在已利用的土地面積中,農、林、牧三項農業用地98.65萬畝(農耕地佔77.3%,林地包括果園佔22.5%,牧草地佔0.2%),占已利用土地面積的88%,非農業建設用地(包括居民點及工礦用地、交通用地)9.72萬畝,占已利用土地面積的8.7%,水域用地27350.7畝,占已利用土地面積的3.3%。
土地資源特點
柳林縣山高坡陡,溝壑縱橫,地形複雜,全縣山丘面積佔75%以上,農耕地墾殖指數高,林草覆蓋度低,水土流失嚴重;土地類型多樣,適宜性廣泛,限制因素較弱,宜農、林、牧地潛力較大;土地質量差,耕地後備資源不足;土、水地域組合良好,地下資源豐富,便於多渠道、多途徑開發利用土地資源;光熱資源充足,發展農、林、牧業生產用地自然條件得天獨厚。
土地利用現狀
(一)農用地
1、2006年全縣耕地面積621861.8畝。其中水澆地6112.3畝,旱地615749.5畝。
2、園地面積18223.1畝,主要是蘋果園,還有剛發展起來的梨園等。
3、林地面積434219.7畝。其中有林地246649.1,灌木林6703.7畝,疏林地11736.3畝,未成林造林地168848.3畝,跡地50.7畝,苗圃231.6畝。
4、牧草地13900.7畝,是由人工草地及天然草地組成。
(二)建設用地
1、居民點及工礦用地108682.0畝。其中城鎮居民點用地7253.2畝,農村居民點87506.0畝,獨立工礦13670.7畝,特殊用地252.1畝。
2、交通用地8627.9畝,其中鐵路1485.8畝,公路7142.1畝。
3、水利設施用地109.9畝,其中水庫水面88.6畝,水工建築21.3畝。
(三)未利用地
未利用土地面積551938.2畝,其中未利用土地517562.5畝,其他土地面積為34375.7畝。

水資源

柳林縣水資源較為短缺,人均佔有量僅為136立方米。據《呂梁市第二次水資源評價》,柳林縣水資源總量5469萬立方米/年,水資源可利用量4353萬立方米/年,其中地表水1070萬立方米,地下水3283萬立方米,水資源總量中,河川徑流量(扣柳林泉)2352萬立方米,降水入滲補給量3283萬立方米,河川基流量(扣柳林泉)1282萬立方米。全縣地表水可利用量(不含柳林泉)829萬立方米,可利用係數為0.277。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71年成立柳林縣時,下轄25個人民公社和1個鎮人民政府。
1984年改鄉(鎮)村制。根據國務院“關於實行政社分開建立鄉政府的通知”精神,1984年5月12日省人民政府批准,設孟門、穆村、成家莊、下三交鎮人民政府。1984年7月15日,除鎮以外的21個人民公社全部改設為鄉,成立鄉人民政府。同時,將公社下轄的生產大隊改為村民委員會。1989年2月24日,薛家灣鄉併入柳林鎮。至此,全縣共設柳林、孟門、成家莊、穆村、三交5個鎮,西王家溝、劉家山、吉家塔、李家灣、東凹、賈家垣、龍花垣、軍渡、薛村、石西、高家溝、賀家坡、楊家峪、葦園溝、龍門垣、陳家灣、金家莊、留譽、張家圪台20個鄉分轄三個居民委員會和573個村民委員會。
2001年1月,調整為現八鎮七鄉257個行政村。在全縣鄉鎮撤併中,東窊鄉併入柳林鎮;軍渡鄉併入薛村鄉,改稱薛村鎮;龍花垣鄉併入賈家垣鄉;龍門垣鄉併入陳家灣鄉;吉家塔鄉併入孟門鎮;劉家山鄉併入王家溝鄉;張家圪台鄉併入留譽鄉,改稱留譽鎮;葦園溝鄉併入三交鎮;賀家坡鄉併入高家溝鄉;楊家峪鄉併入莊上鄉,改稱莊上鎮。之後柳林縣下轄下轄柳林、莊上、孟門、成家莊、穆村、薛村、三交、留譽8鎮和王家溝、李家灣、賈家垣、石西、高家溝、陳家灣、金家莊7個鄉。
至2011年,柳林縣下轄柳林、莊上、孟門、成家莊、穆村、薛村、三交、留譽8鎮及王家溝、李家灣、賈家垣、石西、高家溝、陳家灣、金家莊7個鄉,分轄4個居民委員會和257個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轄34個居民小組,村民委員會轄1612個村民小組和121個附屬自然村。

區劃詳情

截至2019年,柳林縣轄八鎮七鄉。即柳林鎮、穆村鎮、薛村鎮、孟門鎮、成家莊鎮、莊上鎮、留譽鎮、三交鎮、陳家灣鄉、金家莊鄉、李家灣鄉、賈家垣鄉、高家溝鄉、石西鄉、王家溝鄉。縣人民政府駐柳林鎮。
林縣區劃詳情
柳林鎮賀昌村、鋤溝村、青龍村、上青龍村、龍門會村、後山垣村、戶掌垣村、劉家焉頭村、屈家溝村、毛家莊村、胡家垣村、薛家灣村、楊家港村、寨東村、鴉溝村、王家莊村、於家溝村、王家山村、穆家焉村、東凹村、碾則山村、雙興村、杜家垣村、廟灣村、東街居委會、西街居委會、中街居委會
穆村鎮穆村居委會、楊家坪村、穆村一村委、穆村二村委、穆村三村委、張家山村、安溝村、堡上村、杜峪村、沙曲村
薛村鎮薛王山村、小成村、南坡村、前大成村、后大成村、八盤山村、高紅村、薛村、邢家莊村、焉哉村、薛家垣村、李家垣村、後山村、軍渡村、郝家津村、焉頭村、大鳳山村、斜則村、港村
莊上鎮莊上村、張家灣村、山頭村、前元庄村、雙棗圪達村、梨樹凹村、曹家山村、付家焉村、楊家峪村、西溝村、長峪村、呼家圪台村、解家峪村、前安峪村、膠泥壟村、輝大峁村、桃卜則村
留譽鎮留譽村、杜家莊村、下岔溝村、柳家溝村、高村、寨子灣村、惠家坪村、苗吾村、張家圪台村、下烏林村、陳家莊村、曹家圪垛村、鴉岔村、塔村、楊家溝村、南溝村、劉家圪達村、高家溝村
三交鎮三交村、靳家山村、黨家寨村、下塔村、沙坪則村、坪上村、坪頭村、高家焉村、長興村、棗凹村、康家嶺村、葦園溝村、堡則則村、楊家坡村、白羊峁村、宋家垣村、厚積坡村、宋家溝村
成家莊鎮鎮成家莊村、張家塔村、王家坡村、村王村、官莊垣村、張家莊村、馬家梁村、鄧家凹村、鄧家莊村、田家坡村、聚財塔村、下垣則村、艾掌村、李家凹村、高家凹村、雙凹村、牛家川村、下段段村、化舍村、赤木凹村
孟門鎮石安村、西坡村、車則板村、后馮家溝村、小垣則村、賀龍溝村、薛家坪村、郝家塔村、王家焉村、王坪焉村、五里后村、前馮家溝村、孟門村、郭家山村、劉家圪達村、高家塔村、小河溝村、郭家塔村、吉家塔村、后南坡村、耀頭村、穆家坡村、柳家莊村、柳家坡村、白家焉村、馬家塔村、和睦村、郭棗林村、大東庄村、羅家坡村
李家灣鄉韓家坡村、圪垛村、李家灣村、梁家會村、王家會村、上白霜村、下白霜村、蔡家溝村
賈家垣鄉裴家垣村、馮家垣村、德崗垣村、劉家垣村、王家嶺村、柿則垣村、賈家垣村、龍花垣村、下龍花垣村、寨則上村、車家塔村、劉家山村、北凹村、李家焉村、馬家塔村、曹家溝村、梁家渠村、龍溝村、韓家峪村、棗林村、紅管村
陳家灣鄉下寺頭村、賀家社村、李家社山村、石盤上村、趙家莊村、下羅侯村、東垣村、賀家嶺村、中垣村、西垣村、龍門垣村、雙卜咀村、強家垣村、王家莊村、閆家灣村、吳村、長焉村
金家莊鄉金家莊村、蘇家莊村、王家嶺村、南辛安村、北辛安村、明家焉村、下嵋芝村、前莊上村、畈底村、舍科村、中嵋芝村、曹家崖底村、加善村
高家溝鄉高家溝村、陰塌村、穆家凹村、宋家寨村、王家塔村、劉家凹村、南陽山村、東山村、郝家莊村、冀家峪村、南寺溝村、郭家溝村、大成垣村、興盛村、白家塔村、賀家坡村
石西鄉石西村、后河底村、呼家垣村、上庄村、劉家垣村、郭家塔村、好學村、琵琶村、馬家山村、前東山村
王家溝鄉王家溝村、南焉村、興隆灣村、曹家塔村、南凹村、任家山村、雙耳則村、下曹家坡村、劉家山村、佐主村、王家凹村、榮凹村、新民村、大庄村、韓家垣村、榮西村

人口民族


截至2018年末,柳林縣常住人口332369人,比上年末增加211人,增長0.06%。城鎮人口148703人,佔44.74%,鄉村人口183666,佔55.26%;男性人口為176722人,佔53.17%;女性人口為155647人,佔46.83%。人全年全縣出生人口3001人,人口出生率9.03‰;死亡人口2171人,死亡率6.53‰;自然增長2.5‰。城鎮化率為44.74%,比上年提高1.45個百分點。
柳林縣屬於少數民族散雜居區域,全縣共有32個少數民族成份,包括蒙古族、彝族、滿族、回族、維吾爾族、苗族、朝鮮族、土家族、壯族、布依族、藏族、侗族、佤族、羌族、土族、塔吉克族、瑤族、白族、哈尼族、畲族、錫伯族、拉祜族、達斡爾族、獨龍族、基諾族、傣族、傈僳族、東鄉族、納西族、景頗族、普米族和未識別民族,占柳林縣總人口的0.08%。
2021年,呂梁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柳林縣人口為287969人。

經濟


綜述

2018年,柳林縣生產總值206.5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7.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5億元,增長11.4%,占生產總值的比重1.2%;第二產業增加值149億元,增長3.5%,占生產總值的比重72.2%,其中:工業增加值145.1億元,占生產總值的比重70.2%;第三產業增加值55億元,增長14.7%,占生產總值的比重26.6%。人均地區生產總值62201元,按2018年平均匯率計算為9186美元。
2018年,柳林縣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04957萬元,增長26.7%。其中,稅收收入246248萬元,增長14.4%。分稅種看,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和資源稅共完成210354萬元,同比增長16.54%。
2018年,柳林縣一般公共預算支出428772萬元,增長85.12%。其中,教育支出103106萬元,增長47.48%;文化體育和傳媒支出7239萬元,增長90.6%;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39565萬元,增長21.43%;醫療衛生支出24403萬元,增長48.75%;節能環保支出23612萬元,增長112.4%;住房保障支出12269元,增長496.45%。
2018年,柳林縣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1.9%,其中,食品價格上漲2.4%。商品零售價格上漲0.8%。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上漲3.9%,其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3.8%,生活資料價格上漲5.0%。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上漲5.1%。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8.1%。
2018年,柳林縣城鎮新增就業4223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3179人,城鎮登記失業率4.2%。

第一產業

2018年,柳林縣農作物種植面積22244.6公頃,其中,糧食種植面積19923.5公頃;油料種植面積733.9公頃;棉花種植面積31.3公頃。在糧食種植面積中,玉米種植面積6112.2公頃。農作物產量75694.5噸。其中糧食產量53821.5噸。完成造林8.02萬畝,全縣森林覆蓋率35.8%。
2018年,柳林縣豬牛羊肉總產量5303.8噸,增長21%。其中,豬肉產量4646噸,增長30.47%;牛肉產量145噸,增長113.24%;羊肉產量512.8噸,下降13.32%。年末生豬存欄44810頭,增長1.9%;生豬出欄58092頭,增長30.7%。羊存欄43900隻,下降9.8%;羊出欄33841隻,下降4.7%。牛奶產量1365噸,下降21.46%。禽蛋產量3625噸,增長18.97%。

第二產業

2018年年末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2家,與去年相比減少3家。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3.2%。
2018年,柳林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98.08億元,同比增長4.8%。其中,煤炭、焦炭、有色金屬冶鍊和壓延業、電力等四大主要行業分別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40.03億元、13.54億元、18.87億元、20.56億元;分別增長2.6 %、21.1%、 34.2%、7.8%。實現稅金52.94億元,同比增長9.0%;實現利潤66.07億元,同比增長19.2%。
2018年,柳林縣建築業實現產值5755萬元,下降65.2%。

第三產業

2018年,柳林縣郵政企業和快遞服務企業業務總量1335.66萬元。其中,郵政業務總量758.94萬元。
2018年,柳林縣接待入境遊客725人次,同比增長27.47%;接待國內旅遊者1072.99萬人次,同比增長27.47%;旅遊外匯收入21.35萬美元,增長5.7%;旅遊總收入71.04億元。
截至2018年末,柳林縣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1871310萬元,比年初增268865加萬元,比年初增長16.7%。各項貸款餘額801187萬元,比年初減少17193萬元,比年初下降2.1%。

文化


本地方言

柳林方言屬晉語體系,古樸詼諧,古音古義的保存較為完整,充分體現了柳林獨特的人文風情和地方文化。由於歷史和地域歸屬等原因,柳林境內截然分成三種不同的方言:北山方言,近似臨縣方言;南山方言,近似中陽縣方言;還有就是沿川“正宗柳林話”。

名優特產

芝麻餅:以其香酥的特色而譽滿秦晉,成為人們訪親問友的必備佳品。它選料講究,工序複雜,工藝精湛,十分講究色、香、味形,在全國餅類中獨具特色。因其餅面遍撒芝麻,故而得名。
碗團:是蕎麥製品,營養豐富,食用簡便,口感極佳,是馳名秦晉的一種物美價廉的風味小吃。因其用小碗蒸,熟后晾晾,可以從碗中脫下,故而得名。
孟門“熬”:是一種經濟小吃,做起來又很方便,通俗地講就叫豆腐熬餅子。與隔河陝西的“羊肉泡饃”有相似之處。放鍋內一起熬片刻,澆幾滴香油盛在碗內,就可以上飯桌了。
碗團
碗團

交通


柳林縣交通便利,307國道橫貫縣域中部。孝柳鐵路西起本縣穆村鎮,東接同蒲線孝西站,青銀高速公路與大運高速公路、太舊高速公路連接。太中銀高速鐵路和山西中南部出海大通道鐵路途經柳林,正在建設中的呂梁機場距柳林縣僅30公里。沿黃幹線路、沿黃旅遊公路縱貫柳林縣。柳林縣行政村油路水泥路通暢率達到100%,形成了“四縱六橫”的縣域大交通網路。與此同時,電力、電信等城鄉基礎設施發展迅速,通訊網路覆蓋全縣。

社會


科學技術

2018年,柳林縣專利申請量20件,縣級科學技術交流中心1家。
截至2018年末,柳林縣有氣象台站1個,全縣開展電話天氣自動答詢的台站1個。全縣氣象系統開展人工影響天氣業務的單位1個,防雹、增雨累計受益面積350平方公里,增雨量1.2萬立方米。全縣衛星雲圖接收站1個。
截至2018年末,柳林縣有專業綜合地震台站1個,縣級地震台網中心1個。

醫療衛生

截至2018年末,柳林縣共有醫療衛生機構(含診所、村衛生室)357個,床位1309張,其中:公立醫療衛生機構29個,衛生防疫、防治機構1個,婦幼計生服務中心1個。全縣公立醫療衛生機構共有衛生專業技術人員917人,其中:衛生院衛生專業技術員317人;防疫、防治衛生專業技術員36人,婦幼計生服務中心衛生專業技術人員64人。

體育事業

截至2018年末,柳林縣共有體育場1個,體育館1個。

教育事業

2012年,柳林縣投資5.28億元建設新高中,出資665萬元扶持了28所城鄉幼兒園建設。投資256萬元,維修了縣鄉(鎮)32所中小學校舍。全面實現了高中階段免學費和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免費義務教育。2013年用於教育資4.37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21.75%。

社會保障

2018年,柳林縣在崗職工平均工資73109元,同比增長12.09%;其中,企業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為77101元,同比增長10.6%;事業單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為62151元,同比增長59.8%;機關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為69088元,同比增長21.5%。
截至2018年末,柳林縣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1.35萬人;參加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17.79萬人;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3.34萬人;參加城鄉居民醫療保險22.98萬人;參加失業保險2.1萬人;參加工傷保險5.9萬人;參加生育保險3.34萬人。
2018年,柳林縣得到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救濟人數2014人,全年共發放城市最低保障資金759.96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救濟人數18505人,共發放農村最低保障資金5525萬元,911人納入農村特困,共發放農村特困金額723.89萬元。35人納入城市特困,共發放城市特困金額39.4萬元。
截至2018年末,柳林縣城鎮有各種社區服務設施6個,其中綜合性社區服務中心6個,各類收養性單位床位數202張,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6372人。

文化事業

柳林縣有“國國優質主焦煤之鄉”、“中國紅棗之鄉”、“山西民間藝術之鄉”等稱謂。實施文化發展促進經濟,截止到2005年底,柳林縣文化產業產值達到43,38億元,年均遞增19.8%。柳林縣加強旅遊資源整合,確定了六個文化產品項目:晉陝黃河峽谷游,清河自然風情游,柳林民俗風情游,歷史文物游,紅色革命游,紅棗藝術節和盤子文化藝術節。

旅遊


香嚴寺
香嚴寺,俗稱鴿子寺,位於山西省柳林縣城東北隅山阜之處。四周幽香撲鼻的翠柏,給人一種肅穆幽靜,華貴神聖的感覺,寺前有碧波潺潺的抖氣河環抱,後山有鬱鬱蔥蔥的佛塔山為倚背,使寺宇幽藏在青蒼如黛,蓊然毓秀中。又有青龍寶寧山腰的明代建築玉虛宮,與古剎香嚴寺交相輝映。
寺座北朝南,周有堡式牆垣,內分七院十二殿,共有大小殿宇一百二十餘間,佔地六千一百六十平方米。寺始建於唐代,現存建築為元代手法,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寺院規模宏大,布局嚴謹,殿宇鱗次櫛比,佛堂高低有序。主建築分別有歇山、懸山、硬山式殿頂,各式琉璃流光溢彩,氣勢宏大。主軸線上有山門殿、天王殿、過殿、大雄寶殿、毗盧殿、十王殿以及兩側的附屬建築,構成以元代建築為主體,明、清建築相配合的古建築群體。
相傳寺內有三件寶,即鐵桿蒿梁、風磨銅佛像和山門鴿子。風磨銅佛高約一米左右,存於正殿,只要見生鏽可搬至院內,見風復生光輝,金色如新。民國初年(一九一二年),古董商買價二千白洋,寺僧惜其珍貴,收藏入櫃,秘不見人。
鐵桿蒿梁,大約三丈多,粗約二十五厘米,橫七豎八置於正殿梁間,屬古今罕見奇木,遊人到此先睹為快,嘆為奇觀。
雙塔寺
雙塔寺位於柳林縣城賀昌村羊道口西側。座北向南,平面布局為四合院,佔地1612平方米。該寺始建年代不詳,現存建築為元、明、清代混合結構,比較完整。該寺南進山門后,東西屹立著一空一實磚塔兩座,兩塔相距17米,平面八角形,東塔內空可攀登而上,西塔內實,為仿樓閣式仿木結構,共分五層,上層塑像1尊。寺前有水渠1條,每當日暉斜沐,雙雙塔尖投影水渠,猶如投筆硯中,故有寓意雙筆,文人輩出之美言。
主要建築正殿,面闊三間,進深三間,懸山頂;戲台,面闊三間,進深三間,歇山頂;東西配殿均為歇山頂建築,與磚窯洞連接。寺內存有清代當地名儒賀雲路及革命烈士賀昌的叔父賀雨峰先生書寫的楹聯3副,山門匾額系清道光年間永寧知州翰林王繼賢之手筆,字體遒勁有力,加之精雕彩繪和貼金之襯托,愈顯其功底。四十里鬥氣河碧波閃閃,又似玉帶飛飄,四周青楊翠柳隨風起舞,鳥語蟬鳴此起彼伏,景物甚佳,如入畫境,令人有心曠神怡,飄飄欲仙之感。
舍俐塔座落在柳林縣城南10公里處的楊家峪鄉李家莊村柳溪寺內。舍俐塔始建於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為閣樓式磚塔,呈平面八角型,高八層20餘米,徑圍從下而上逐層遞減。各層均以磚雕砌築仿木飛檐斗拱。塔內築螺旋式階梯導人直上塔頂。每層正中留一小圓孔,層層垂直相向,從最上層孔中投入銅錢可順孔無阻直落塔底。春和景明或秋高氣爽之時瞻仰舍俐塔,遠望玲瓏剔透,近觀莊嚴肅穆,巍巍寶塔,蔚蔚大觀。為柳林縣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
孟門南山寺
南山寺,又名靈泉寺,位於縣境北部黃河岸邊孟門鎮南山。始建於唐貞觀十三年(639)。
南山寺曾為山西永寧州(今離石)唐代官建八大寺院之首。該寺為群體建築,均建造恢宏,金碧輝煌,總佔地面積8250平方米。唐太宗、明太祖曾親蒞該寺並降諭旨,宋仁宗、金世宗、明仁宗分別為其敕賜“靈泉寺”額,並為寺中兩位高僧賜號及佛乘。北周大象至元朝至元年間先後置定湖郡(縣)、孟門縣達700餘年,共計1500餘年。

代表人物


賀昌,原名賀穎,又名其穎,表字伯聰。1906年1月19日出生於柳林鎮(原屬離石縣)一個士紳家庭。1922年5月和9月,在賀昌的領導下,太原大國民印刷廠和製革廠工人先後舉行了罷工鬥爭,成為山西工人運動的開端。1935年3月10日,賀昌在率領紅軍部隊突圍時,於江西會昌河畔遭敵人伏擊,壯烈犧牲。
石敬瑭(892年~942年)沙陀族,太原府石州(今石山上村)人,五代時後晉開國皇帝,936年~942年在位七年。廟號高祖,謚“聖文章武明德孝皇帝”。
石重貴(914年~964年)石敬瑭養子,後晉出帝。石敬瑭病死後即位。在位4年,946年被耶律德光以封負義候為名,黃龍府安置為名,將與家眷等50餘人遷入建州后,於964年病死,終年51歲,葬於今遼寧省開原縣。
劉知遠(895年~948年)其祖先本為沙陀部人,世居太原府石州,即今劉家溝(今慕家垣)村。劉知遠從小為人沉穩莊重,不好嬉戲。到了青少年時期,正值李克用、李存勖父子割據太原,劉知遠就在李克用的養子李嗣源(即後來的後唐明宗)部下為軍卒。當時,石敬瑭為李嗣源部將,因在戰鬥中,劉知遠不顧自己的生死安危,兩次救護石敬瑭脫難。石敬瑭感而愛之,以其護援有功,奏請將劉知遠留在自己帳下,做了一名牙門都校,不久升任馬步軍都指揮使。河東節度使。後晉開運四年(947年)稱帝建立後漢,改名劉暠,廟號高祖。
劉崇(895年~954年)原名劉知崇,後漢高祖劉知遠母弟,五代十國時北漢開國皇帝。其兄劉知遠947年稱帝后,為避諱“知”而改為崇。天福六年(941),其兄劉知遠為北京(太原)留守、河東節度使時,遂推薦他做了河東步軍都指揮。天福十二年,劉知遠在太原稱帝建立後漢,后赴開封建都,以劉崇為太原尹,北京(太原)留守,加同平章事。951年稱帝建立北漢后,改名劉旻。
劉承祐(930年~950年)劉承祐,父劉知遠於公元948年正月病死後,宰相蘇逢吉等人秘不發喪,誘殺了杜重威。同年2月辛巳,進封劉承祐為周王,繼而由劉承佑即位,是為後漢隱帝。沿用乾祐年號。
劉贇(?~951年)五代時期後漢宗室,劉崇之子,劉贇十分受伯父劉知遠喜愛,因此被過繼為劉知遠的養子。後漢隱帝劉承祐於乾祐三年(950年),樞密使郭威叛變,劉承祐被亂兵所殺,時任徐州節度使的劉贇,因為被郭威選擇繼承後漢帝位,而被奉迎至首都開封(今河南開封)。未料不久將士就擁戴郭威為主,而劉贇當時正行至中途后,遭軟禁,封為湘陰公。951年正月郭威稱帝,建立後周。不久,劉贇就被郭威派人殺害。劉贇離開徐州時,留部屬鞏庭美、楊溫守徐州。鞏、楊二人不肯歸順後周,951年三月周軍攻陷徐州,二人被殺。
劉鈞(?~968年)北漢世祖劉崇次子。954年劉崇死後繼承北漢帝位。卒,43歲,廟號睿宗。其養子劉繼恩繼位。
劉繼恩(935年~968年)本姓薛,今薛家溝人。北漢睿宗劉鈞的外甥及養子,五代十國時期北漢第三任皇帝,968年7月~968年9月在位,共在位60天。968年7月,劉鈞病死,劉繼恩於同月向遼國告哀,獲得遼國同意後繼位。劉繼恩在位期間,權臣郭無為掌握政權。同年9月,劉繼恩宴請群臣,意圖擒殺郭無為,反被郭無為派人殺死。
劉繼元(?~991年),英武帝劉繼元,本姓何,父親何氏,何家梁村人,母親是劉旻的女兒,永寧公主。後父母雙雙病故被劉鈞收為養子。北漢英武帝劉繼元早年任檢校司空、歸義府都督,后又加太保、右金吾衛大將軍、大內都點檢等職,少帝繼位時晉陞為太師、太原尹。五代時北漢末代皇帝。在位11年,979年國亡降北宋后病死。
楊袞(?~952年)又名楊信,太原府石州,今楊家村人。楊業之父,當地土豪,946年被當地眾家寨主推選為火山王,組建火山軍后,為輔佐劉知遠稱帝,北上抗遼,於方山燒爐山鍛造兵器,經嵐縣、興縣、保德、河曲,挺進麟州(今神木),自稱刺史。
楊業(約932~986年),又名楊繼業。太原府石州,今楊家村(沿土坡)人。北宋名將。他從小就擅長騎射,愛好打獵。曾對同伴說:“我他日為將用兵,亦猶鷹犬逐雉兔爾”。幼年時跟隨乳母住何家梁,名為何繼業。后被劉鈞收為養子,改名劉繼業。幼事北漢劉崇。驍勇善戰,屢建奇功,官至建雄軍節度使。979年北宋滅北漢,劉繼業隨其主劉繼元降宋后,複姓楊,止名業。因他老於邊事,先任右領軍衛大將軍,後為代州刺史,抵抗遼兵。公元980年,遼兵入侵雁門關,楊業父子繞背夾擊,遼兵死傷慘重。公元986年,宋太宗趙光義趁遼國皇帝更換,派三路出兵伐遼,楊業因寡不敵眾,戰敗不食三日而死。

獲得榮譽


2020年6月,柳林縣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屬於晉綏片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