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情布魯克
悲情布魯克
九·一八”事變以後,日本侵略者為擴大侵華戰爭,與布魯克草原上的王爺相勾結,大肆搶佔牧場,掠殺牲畜,鎮壓反抗者。卓拉的丈夫不明不白地死了,卓拉決心查明真相,為丈夫報仇。當時草原上以英雄車凌為代表的一支抗日隊伍與踐踏家鄉的侵略者展開了一場生死搏鬥。車凌三兄弟對卓拉都有愛意,卓拉也被他們的激情所點燃,她的身上交織著愛與恨。她與車凌一起,在草原上馳騁奮戰,直至最後一息。
演員 | 角色 | 備註 |
董娉 | 卓拉 | |
巴音 | 車凌 | |
契那日圖 | 扎那 | |
塗門 | 巴賴 | |
穀子 | 圖布沁 |
(演職員表參考資料來源)
角色介紹
卓拉
演員董娉
配音董娉
王府衛隊長嘎拉森的妻子,美麗潑辣。她救起身負重傷的車凌,卻誤聽嘎拉森是被車凌所害,於是奪過衛兵的槍指向車凌,車凌的弟兄們隨後趕到,爭戰一觸即發。圖布沁深明大義,以民族利益為重勸說並放走了車凌,她憤憤不平,伺機為夫報仇。她來到神秘的吉麗瑪女神峽谷,面對蒙面人起誓,誰幫她殺了仇人,她就嫁給誰。
車凌
演員 巴音
配音 巴音
草原騎士。九一八”事變后,日本軍國主義的野蠻行徑激起草原騎士們的強烈不滿,他和弟兄們發誓保衛家園,誓與日軍血戰到底。在與日軍和王府衛隊的激戰中,他被嘎拉森開槍擊傷后跳崖,被其妻卓拉救起,卻被卓拉誤會丈夫被他所害。在嘎拉森墳旁,他告訴卓拉嘎拉森是草原上真正的蒙古漢子,與卓拉化解了前嫌。
圖布沁
演員穀子
配音穀子
嘎拉森的父親,胸懷寬厚,深明大義。在一次騎士們與日軍和王府衛隊的激戰中,嘎拉森不聽他和卓拉的勸阻,開槍打傷車凌,又深感內疚,打死追來的日軍后跳崖而亡。他和卓拉悲痛萬分,誤聽嘎拉森是被車凌所害,在爭戰之際,他力勸雙方以民族利益、草原安寧為重,放走了車凌。嘎拉森的父親,胸懷寬厚,深明大義。在一次騎士們與日軍和王府衛隊的激戰中,嘎拉森不聽他和卓拉的勸阻,開槍打傷車凌,又深感內疚,打死追來的日軍后跳崖而亡。他和卓拉悲痛萬分,誤聽嘎拉森是被車凌所害,在爭戰之際,他力勸雙方以民族利益、草原安寧為重,放走了車凌。
扎那
演員契那日圖
配音契那日圖
草原騎士,后擔任王府衛隊長。他是車凌的弟兄,幾經征戰,弟兄們死的死、散的散,倖存的他經不住王爺的誘惑,當了王府衛隊長。他奉王爺命令約車凌峽谷相見,勸車凌投靠王府共同抗日,車凌嚴詞以拒,但卻中了王爺之計,死於日軍亂槍之中,他悔恨不已。
音樂原聲 | ||||
類型 | 歌名 | 詞作者 | 曲作者 | 演唱者 |
---|---|---|---|---|
主題曲 | 《永恆的愛》 | 巴特爾 | 道爾吉 | 薩日娜、嘎日布 |
北京電影製片廠 Beijing Film Studio [中國]
內蒙古電影製片廠 Inner Mongolia Film Studio [中國]
時間 | 獎項簡稱 | 獎項全稱 | 獲獎人 | 所獲獎項 | 結果 |
1996年 | 中國電影金雞獎 | 中國電影金雞獎 | 張建華 | 最佳剪輯 | 獲獎 |
中國電影金雞獎 | 中國電影金雞獎 | 超英 | 最佳化妝 | 獲獎 | |
中國電影金雞獎 | 中國電影金雞獎 | 塗們 | 最佳男配角 | 提名 | |
中國電影金雞獎 | 中國電影金雞獎 | 塗們、巴音等九人 | 集體表演獎 | 獲獎 | |
1995年 | 中國電影華表獎 | 中國電影華表獎 | 《悲情布魯克》 | 最佳電影技術獎 | 獲獎 |
影片中導演曾將一匹馬推下懸崖,以求血肉模糊的真實效果。
電影攝影師程先生說:1995年上映的《悲情布魯克》中,導演為了追求真實,準備把一匹馬推下懸崖。可是這匹馬走到懸崖邊上時死活不肯走了,還哭得淚眼模糊。後來導演把馬的眼睛蒙起來,硬是把馬推下了懸崖,摔得血肉模糊,事後賠給馬的主人500元錢。
《悲情布魯克》是蒙古族導演塞夫、麥麗斯夫婦執導的作品,一貫表現了他們難以割捨的草原情結。影片由兩條線索構成,一條是以草原英雄車凌為首的蒙族人反抗日本侵略者和封建王爺的鬥爭經歷,一條是王府衛隊長之妻卓拉與車凌等四個男人的情感糾葛,兩條線索互相交織,情節曲折動人,場面恢宏美觀,充滿陽剛之氣,猶如一幅悲壯的詩篇。
該片通過影視藝術來呈現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同時也有對個人心理的深度挖掘。馬是蒙古族人的心愛之物,在影片中,觀眾能夠完整看到跳崖摔碎且被肢解的馬,鏡頭意味深長,體現出對內蒙古文化遺失的擔憂,對中華民族文化的建構與傳承起到重要作用。(《視聽》評)
該片情節曲折動人,場面恢宏美觀,充滿陽剛之氣,猶如一幅悲壯的詩篇。在資金不多的情況下,該片把馬戲拍得出神入化,淋漓盡致,特別是在馬上喝酒那些鏡頭,這樣恢弘的馬上動作都會成為中國電影史上的經典。(人民網評)
劇照(4張)
該片展示了蒙古民族電影的魅力:馬文化、酒文化、歌文化,而廣袤的大草原則成為最重要的背景。蒙古族被稱為“騎在馬背上的民族“,片中四位蒙古族勇士堪稱“馬背上的芭蕾”的“醉馬”動作,典型體現了該民族的特點。英雄們在馬上放聲高歌,豪飲不止,時而向空中拋擲酒壺,時而在馬背上騰挪轉移,動作美得像舞蹈,將蒙古族英勇善戰且能歌善舞以及性格剽悍、奔放的特點完全表露無遺。(時光網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