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愛群
中將軍銜
葉愛群,湖北大悟縣宣化店人,生於1945年10月,中將軍銜。
1964年8月考入中國人民解放軍後勤工程學院。畢業后歷任排長、副營長、團參謀長、團長,廣州軍區步兵第一六四師師長,第四十一集團軍參謀長、副軍長,第四十二集團軍軍長。1994年晉陞少將軍銜,2002年7月任廣州軍區參謀長,2003年7月任濟南軍區副司令員,同年晉陞中將軍銜。是中國共產黨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其父為原廣州軍區副司令員葉建民少將,其岳父是開國少將陳坊仁。葉愛群將軍曾冒著生命危險勇斗歹徒,帶病赴四川一線指揮抗震救災,在部隊和地方群眾中有很高的讚譽。
1945年10月生於湖北大悟;
1964年8月考入解放軍後勤工程學院
2002年7月任廣州軍區參謀長;
2003年7月任濟南軍區副司令員;
1994年7月晉陞為少將軍銜;
2003年7月晉陞為中將軍銜。中共第16屆中央候補委員。
領兵決戰抗災一線
葉愛群:如果不到災區,這輩子都會遺憾
63歲老將軍帶病上前線
“到一線去!”63歲的老將軍,在地震后做出了第一反應。葉愛群,濟南軍區副司令員,最早投入抗震救災戰鬥。
此時的大壩,一邊是亂石懸崖,一邊是岷江急流,頭頂上不時掉落飛石,官兵們勸他不要離太近,將軍卻說:“不靠近前線,怎麼能了解情況?”
5月14日,部隊在紫坪鋪水庫大壩駐紮。連續戰鬥了幾十個小時,將軍吃著飯時竟然睡著了……大家不忍心叫醒他,但是,只睡了幾分鐘,他就起來繼續指揮。
彭州、都江堰、汶川、理縣……一路行軍。為了搶時間,葉將軍與其他官兵一樣,吃飯就是干嚼速食麵。一次因為心急,竟然將牙套咬碎,囫圇吞進肚裡,都沒有察覺。直到牙齒髮炎腫痛了,這才發現。
官兵們勸他去看醫生,他不去,“幾十萬群眾在等著我們呢,這點疼算什麼!”
將軍是紅軍後代,沂蒙漢子,性格硬朗。但部下們發現,這些天,將軍似乎變得“脆弱”了――面對一座座被嚴重損毀的城市鄉鎮,面對數以萬計的災區百姓,將軍一次次哽咽、落淚。
其實,將軍一直是帶病在前線指揮。眼睛不好,時常會引起偏頭疼,他沒有聲張。常年的糖尿病,他每天自己打胰島素……
“鐵軍面前無困難,困難面前有鐵軍。哪兒有任務,我的兵就會戰鬥到哪兒!”一提起他的兵,將軍充滿血絲的眼睛,登時亮了,裡面,有驕傲,也有隱約的淚光。
2008年6月8日,濟南軍區副司令員葉愛群中將領兵四萬五千決戰抗災一線。
汶川地震后,濟南軍區45000救援大軍奉中央軍委命令,從魯豫兩省星夜兼程急馳災區。當得知先頭部隊18000名官兵已全部抵達災區,擔任四川抗震救災副總指揮、濟南軍區抗震救災前進指揮部總指揮葉愛群中將,這才長長地舒了一口氣。5月12日14時28分,汶川一帶發生里氏8.0級大地震。將軍們坐不住了。濟南軍區范長龍司令員、劉冬冬政委在第一時間撥通了副司令員葉愛群和副政委杜恆岩中將的電話。他們的意見驚人地一致:快速啟動應急預案,為赴四川抗震救災作好一切準備。中央軍委調濟南軍區出征汶川的命令下達后,葉愛群主動請纓。
葉愛群將軍身體健康狀況不好,年底就要達到最高服役年限,但當接到軍委正式命令時,他說:“作為一名老兵,率軍進川救民於水火之中既是一種責任也是一種榮耀;作為一名高級指揮員,我的崗位就應該在抗震救災的第一線。”13日凌晨4時,將軍欣然領命,他和軍區副政委杜恆岩中將作為濟南軍區抗震救災前指總指揮,率兵分三路以空中、鐵路和摩托化行進的方式快速向汶川機動。13日13時,將軍一下飛機,冒著大雨直奔成都軍區抗震救災聯合指揮部,了解災情,受領救災任務。按照成都軍區聯指第一階段的任務劃分,濟南軍區先期到達的救援部隊主要向汶川、理縣、茂縣等震區展開人員搜救行動。受領任務后,將軍驅車直奔設在都江堰的濟南軍區抗震救災前進指揮部。
由於岷江兩岸的山體滑坡,大震之後去往汶川的所有道路都中斷,所有的通信手段都失靈,汶川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信息孤島。“不管多麼艱險,我們也要克服一切困難,踏出一條通往震中汶川的道路。”葉愛群說。第一支到達都江堰的某紅軍師500名官兵,在師長楊劍的帶領下,緊急徒步向映秀鎮進發。從都江堰到映秀鎮,鐵軍先頭部隊用了24個小時,這是戰士們拿著生命的代價趟出來的。從映秀鎮到汶川,葉挺獨立團整整失蹤了三天三夜。將軍同樣也三天三夜沒有合眼。當得知30人的衝鋒隊冒死安全地進入汶川的消息時,將軍落下淚來。
汶川,從此不再是抗震的信息孤島。然而大量的災民和傷員要想救出來,必須要開通一條運輸的通道。葉將軍是紅軍的後代,他突然想起了父親長征的路線。於是,某紅軍師1000名官兵在副師長閆玉川的帶領下實施摩托化開進。冒著頻繁的餘震迂迴穿插,一路頂風冒雪乘車穿越冰雪覆蓋的夾金山,繞道馬爾康,官兵們邊疏通邊開進,邊行進邊搶險,迂迴730多公里,於17日22時艱難地抵達重災區汶川縣城。他們是第一支通過公路機動進入汶川的救援力量。
與此同時,另一路鐵軍官兵徒步前進,沿著艱險的山路,冒著密集的落石,迎著狂風暴雨,經過一天一夜的艱難行進,也及時到達了銀杏鄉和草坡鄉。戰士攙扶受輕傷的群眾往谷外撤;迅速開闢野戰機場,請求直升機緊急救援轉移重傷員,受困在草坡鄉附近的上萬名群眾和20名重傷員得到了及時救治和轉移……自13日凌晨4時30分奉命到抗震救災一線后,在都江堰臨時搭建的指揮帳篷里,在汶川地震中心映秀鎮,在慘遭重災的銀廠溝,將軍就像一台高速運轉的機器,不停地倍增速度。在北至青川南至都江堰,西至汶川東至綿陽方圓幾百公里的巴山蜀水之中,濟南軍區4.5萬抗震救災大軍全線展開了出擊。18日下午5時許,濟南軍區抗震救災前線指揮部。一個信號微弱的電話打進指揮部:“我要找‘鐵軍’,快來救救被圍困的父老鄉親們。”
當時已經是大地震后的第七天了。濟南軍區作戰部部長李亞東感到事態嚴重,立刻向葉愛群報告。將軍把目光聚集在了抗震救災專用大地圖上。這裡山勢陡峭,東側依山修築、緊鄰岷江的唯一一條公路,因地震山體滑坡變成了懸崖峭壁。整個峽谷長約百里,要想在最短時間內把被困群眾搶救出來,真是比登天還難。“時間就是生命,救援必須儘快!”將軍說。經過緊急討論,一個數千官兵救援萬名被困群眾的陸空聯合救援方案很快形成。將軍連夜擺兵布陣。19日凌晨3點,早已徒步進入映秀鎮展開救援的某紅軍師“秋收起義團”500名官兵,快速移兵大峽谷南端的水磨鎮,隨即翻山越嶺挺進三江鎮;此前,午夜時分,某紅軍師高炮團團長楊恩紅率領500名官兵攀上地震形成的懸崖峭壁,開始從大峽谷北端向桃關鎮開進,兩路大軍,形成南北對進之勢。拂曉,紅軍師1000名後續官兵也開始向峽谷跟進。某陸航團接到命令后,6時機組人員就完成進場,並精確測算飛行必需的油量,力爭使救援物資載重量最大,同時,官兵們開始緊急裝載飲用水、藥品、器材等救援物資。晚上,萬人陸空聯合大營救行動傳來捷報:僅19日一天,緊急大救援行動就轉移、安置被困群眾近萬人,向大峽谷地區機降103架次,運送藥品食品 35.2噸,運出重傷員76名、輕傷員50名。如果說搶救生命是一場惡仗,那麼排除險情同樣是一場硬仗。5月24日1時30分,汶川縣七盤溝村炸藥庫出現重大險情。葉愛群副司令員迅即召開搶險專題會議,研究部署搶險方案。3時47分,某紅軍師副師長閆玉川率精幹力量趕到現場,4時00分警戒人員全部到位。6時38分,某紅軍師工兵營副營長張曉輝帶10名工兵專業技術人員搭乘一架黑鷹直升機飛往汶川。7時20分抵達汶川后,在閆副師長帶領下,即刻趕赴炸藥庫現地勘察,研究制定排險方案。排險方案上報后,葉副司令員就輸送工具、距離、路線和順序進行了修改完善,並對排險組織提出了具體要求。25日10時30分,炸藥庫內的52噸硝銨炸藥、36萬米導爆索裝載完畢,採取摩托化行軍方式安全轉移。26日,對無法運轉的雷管就近少量、分批組織銷毀。懸在災區民眾頭上的引擎終於被摘除了。
葉愛群 - 心繫災區奧運情
濟南軍區副司令員葉愛群中將是北京奧運聖火濟南站傳遞的第二棒火炬手。為了表達濟南軍區抗震救災一線官兵企盼奧運的熱切心情,將軍22日特意從都江堰濟南軍區抗震救災前指趕回傳遞火炬,跑完這段路程后,他還要火速返回都江堰,繼續在一線指揮官兵災后重建。
為了表達對抗震救災官兵最崇高的敬意,山東奧運火炬傳遞組委會臨時決定,特邀葉愛群中將代表數萬官兵,成為濟南第二棒火炬手跑完這有里程碑式意義的一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