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連盆地
以內蒙古二連浩特為中心的盆地
二連盆地是以二連浩特為中心的盆地,在內蒙古中部。東西長約1000km,南北寬20一220km,10萬1千km2。
二連盆地
二連盆地
或者說,二連盆地位於我國內蒙古自治區的中北部,東起大興安嶺,西到烏拉特中后聯合旗一帶,南界為陰山山脈北麓,北至中蒙邊界,東西長約1000km,南北寬20一220km,總面積10萬1千km2,是我國陸上大型沉積盆地之一。《二連盆地下白堊統沉積相及含油性》。
二連盆地白堊紀恐龍國家地質公園:位於二連浩特市區東北9公里處的鹽池附近,總面積10471公頃,核心區面積29.9公頃。
地理位置
二連盆地
二連盆地是在內蒙古一大興安嶺海西褶皺帶基底上發育起來的中生代陸相陷沉積盆地,其大地構造位置處於中國板塊與西伯利亞板塊的縫合線上。北為前蘇聯和蒙古境內的貝加爾、加里東和海西褶皺系,南面為東西向的中朝古陸東面為中生代北東向構造系,西面為南北向構造系。盆地具體的邊界是:北界音寶力格隆起原為海西期二連一東烏珠穆沁旗復背斜,走向北東東向,廣泛發北東向斷裂和巨大的海西、印支期花崗岩帶,新生代又受到北西向斷裂的改造,沿斷裂有玄武岩噴發,是盆地北部的主要母岩區;盆地南界溫都爾廟隆起是加東褶皺帶基底上發展起來的正向構造,屬陰山緯向構造體系,由溫都爾廟一多復背斜演化而來,形成於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中新生代仍在活動。區內構造、岩漿活動強烈,分佈有大量的中一酸性火山岩類,為盆地南部的主要母源區;界大興安嶺隆起形成於侏羅紀,屬燕山中期北東向大型褶皺體系。晚侏羅世的山噴發作用造成巨厚的大興安嶺火山岩系,沿斷裂堆積了一系列火山碎屑岩體,是白奎紀盆地東部的主要母源區;盆地西界索倫山隆起與銀根盆地、河套盆地隔。從區域上看,二連盆地與其北部的蒙古戈壁盆地、中國的海拉爾盆地、東部的開魯盆地、赤峰盆地、西部的銀根盆地、河套盆地等遙相呼應,在平面上成了向北東方向收斂的、蔚為壯觀的中生代沉積盆地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