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連盆地白堊紀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位於內蒙古二連浩特的綜合展館
二連盆地白堊紀恐龍國家地質公園位於內蒙古二連浩特市區東北9公里處的鹽池附近,總面積10471公頃,核心區面積29.9公頃。已建成的有恐龍科普館、恐龍化石埋藏館、礦物晶體館、伊林驛站遺址博物館等。公園於2006年被評為自治區級地質公園,2009年8月被評為國家級地質公園,同年被國家旅遊局評為4A級旅遊景區。
二連盆地白堊紀恐龍國家地質公園是集遺址保護、科普教育、旅遊參觀為一體的綜合展館。
二連盆地白堊紀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二連浩特地區目前共發現恐龍化石二十餘種,2005年發現的世界最大的竊蛋龍類恐龍——二連巨盜龍,改變了國際科學界對於恐龍向鳥類演化的傳統理論,成為中國古生物界對於鳥類起源研究領域的巨大貢獻。2007年底,《時代》周刊將二連巨盜龍的發現評選為2007年度“十大科學發現”之一。
旅遊路線
目前二連還沒有直航飛機,飛機場正在擬建中。到達二連浩特的途徑只有乘火車和乘汽車或自駕車走公路到達二連。
北京的遊客可以直接乘坐北京——二連或北京——烏蘭巴托的國際聯運火車到二連。
西部地區如銀川、蘭州、西安、成都的遊客可乘當地始發的火車到在呼和浩特后,再換乘火車或汽車到達二連浩特。
二連浩特恐龍地質公園旅遊路線的起點都是由二連開始,所以遊客們需集中到二連浩特市住宿,然後開始旅遊活動。
遊客們可以根據自己時間和愛好選擇旅遊路線,可選擇一天游、二天游或三天游旅遊,旅行社盡最大努力讓遊客們在最短的時間內遊覽最多的內容,不虛此行(各景點活動內容請參看地質公園景區介紹)。
一、一日游路線二連盆地白堊紀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二連盆地白堊紀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2 二連浩特——恐龍化石產地——二連鹽池——哺乳動物產地——午餐在二連鹽池——返回。
3 二連浩特——國門——界碑——蒙古扎門烏德市——午餐在市內——返回。
5 二連浩特——市效蒙古風情游(騎馬、駱駝、品嘗蒙古民族美味佳肴,時間較短)——榆樹溝(百年古榆)——返回。
6 二連浩特市內游——參觀恐龍博物館——中心大街——聯檢大樓——火車站——集貿大廈——外貿交易大市場購物——午餐在市內。
7 二連浩特——登敖包看日出——榆樹溝——市效風情游(就餐)——返回(各景點時間較短)。
10 自駕車一日游
二連浩特——查干敖包廟——寶德爾朝魯花崗岩地貌、岩畫——洪格爾岩畫群——返回(自帶相機畫具在此開展攝影留念、素描、寫生等,午餐自定)。
以上旅遊路線客人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體力愛好,選擇任意一條為一日游,可以選擇兩條路線為二日游,也可以選擇多條路線為多日游,機動靈活。
二、兩日游
兩日游主要是指當天不能返回二連浩特市,需要在外面住宿過夜的旅遊活動。
1 二連浩特——恐龍化石產地——哺乳動物化石產地——查二連盆地白堊紀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干敖包廟(住宿)——寶德爾朝魯花崗岩地貌、岩畫——洪格爾岩畫群——返回(可以逆行旅行)。
兩日游返回二連浩特市以後,還可以繼續選擇一日游路線一條或多條變兩日游為三日游或多日游,視遊客具體情況而定,給遊客最大的自由和活動空間,讓遊客們懷著希望和期盼而來,帶著豐收的成果和愉快的心情而回。
二連浩特恐龍化石景區
二連盆地白堊紀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本區恐龍化石的數量之多、種屬之齊全實屬罕見,除世界各地所有的種屬以外,還有很多是本區所特有的種屬,它們為晚白堊世亞洲特有的生物群,有重要的研究價值,一直為專業的恐龍專家們所矚目。恐龍化石主要分佈在三個地區,即二連鹽池周邊的二連組地層中,邊防公路東、西兩側和距二連浩特市東27公里的蘇尼特左旗賽罕高畢蘇木一帶的白堊系二連組地層中。
到目前為止,本區發現的恐龍化石十餘個種屬,包括蜥腳類、獸腳類、鳥腳類。以植食性種類屬多,包括蜥臀目、鳥臀目和鐮刀龍目。主要代表屬種為二大型蜥腳類、古似鳥龍、似雞龍、阿萊龍、鷹龍、姜氏巴克龍、錫林郭勒計爾摩龍、甲龍、楊氏內蒙古龍、美掌二連龍等。
恐龍蛋化石是本景區的另一個引人感興趣的古生物化石,因其不易保存,所以數量有限、物以稀為貴,一睹恐龍蛋化石的真面目,實屬難得。有人為一已私利不惜身家性命,倒賣恐龍化石被鐺鋃入獄者,大有人在,可見其珍貴。
二連浩特哺乳動物化石分景區
二連浩特內除存在有大量的古脊椎動物化石——恐龍化石外,哺乳動物化石的大量出現,也引起了廣大古生物地質專家、考古學家和地學愛好者的濃厚興趣。這裡的哺乳動物化石保存在二連組之上的新生代古近紀地層之中,地層的岩性為灰白、桔黃、鐵鏽色砂礫岩、粗砂岩、灰綠色、棕紅色薄層泥岩。目前採集到的哺乳動物化石有大角雷獸、兩棲犀、巨犀、付巨犀等。
哺乳動物化石的出現,說明進入新生代生物已經進化到一個相當高的階段、它對研究生物進化乃至人類的出現有著重要的意義。同時還反映出當時氣候曾經有過溫暖潮濕歷史時期,它對哺乳動物的棲息和繁衍,提供了豐盛的食物和優越的生活環境。它的存在,也為研究蒙古高原環境變遷及蒙古高原演化歷史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依據。
哺乳動物化石的保存和最終出土,是大自然賜給人類又一珍貴禮物,是“二連人”的幸運。旅遊者在欣賞草原美景的同時,千萬不要忘記光顧這一國內外享有很高聲譽的哺乳動物群。
石林、石牆、石丘景區
寶德爾朝魯花崗岩地貌(石林、石牆、石丘)景區
寶德爾朝魯花崗岩地貌景觀區,位於二連浩特市東北198公里的達來蘇木境內,面積約40平方公里。這裡風光秀麗、綠草如茵、繁花似錦、景色誘人。更有那造型奇特天然石林,猶如出自能工巧匠之手,置身於其中,你不僅會情不自禁地讚歎大自然的神奇。
地質景觀
代代的研究下去。
據初步研究,這裡的花崗岩形成於距今2.5億個的二疊紀。岩石的地質學名稱為肉紅色中粗粒黑雲母花崗岩。其SiO2含量的66%,具有粗粒花崗結構,塊狀構造,礦物成分主要有長石、石英和少量黑雲母組成。形成花崗岩這種奇特的地貌景觀主要是由於花崗岩本身發育的三組節理的緣故。水平節理造成一層層岩石疊置,既象一塊塊狀如餅子的石頭堆砌而成,又象一本本書籍和文件等待人們去研究、去整理。在垂直節理髮育的地段,花崗岩又被切割成一根根間隔數米的石柱,時大時小,時高時低,錯落有致,既給人們險峰挺拔之感,又顯示出其婀娜多姿之妙。此情此景,使人不得不折服大自然鬼斧神工般的造化。
二連浩特市地處內蒙古高原中部,陰山山脈以北的層狀高原區,地勢較為平坦,由西南向北東緩緩傾斜,賽烏蘇東南的“那仁紹榮”、“哈日陶勒蓋”為最高,海拔1016米,在二連浩特街區附近的“布郎音推饒木”南架子山為次高,海拔964.3米,“額仁淖爾”為最低,海拔896米。市區位於二連浩特沉積帶西緣,基本輪廓奠定於第四紀。土質以淡棕鈣土夾沙礫土為主。區內有零星窪地,季節性積水。二連浩特遠離海洋,受蒙古高氣壓影響,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和乾旱荒漠草原氣候。無工業污染,空氣清新,多晴少雲。夏季短暫炎熱,秋季天高氣爽,冬季漫長寒冷,常年乾旱多風,全年盛行西北風及西南風,春季風較大。年平均氣溫3.4℃左右,氣溫年較差80℃左右,日較差20℃左右。素有“早穿皮襖午穿紗”的說法。年平均降水量為14.22毫米,蒸發量為2695毫米,是降水量的17倍,年平均無霜期為90~120天,年平均採暖期為210左右。年平均風速17米/秒左右,可滿足中型風力機工作,是全國風能資源較為豐富的地區。
本區土壤分為三種類型,即淡棕鈣土、鹽土和風砂土,淡棕鈣土是二連地區的主要土壤類型,佔總面積的95.9%。土壤養分狀況:表層有機質平均為0.84%,全氮0.07%,全磷0.02%,全鉀2.80%,速效磷4.27ppm,速效鉀314.25ppm,PH值8.15,代換量9.2289毫克當量/100克土。
二連盆地白堊紀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經過初步調查,二連地區共有野生維管植物36科,117屬,206種。其中裸子植物僅有草麻黃(Ephedra sinica)一種,其餘均為被子植物。含10種以上的科僅有4個科,分別是菊科、藜科、禾本科和豆科,共計59屬,116種,佔全部屬的50.4%,全部種的56.3%。含5~9種的科有6個科,分別是十字花科(Cruciferae)(2屬,7種)、薔薇科(Rosaceae)(3屬,7種)、唇形科(Labiatae)(6屬,7種)、百合科(Liliaceae)(3屬,7種)、石竹科(Caryophyllaceae)(3屬,6種)、蓼科(Polygonaceae)(3屬,5種),共計20屬,39種,佔總屬數的17.1%,總種數的18.9%。其餘的26科,所含種數均在4種(包括4種)以下,共含有38屬,51種,分別佔總屬數的32.5%,總種數的24.8%。可見二連地區植物種類主要是集中在幾個大科中,而且藜科植物種類較多,反映了乾旱區的植物區系特徵。
上述植物中有4種國家級珍稀植物和內蒙古自治區級的保護植物,分別是:
阿拉善膿瘡草Panzeria lanata(L.) Bunge var. alaschanica (Kupr.) Tschem. 多年生草本植物,見於二連西部沙質或覆沙質環境中。屬內蒙古自治區三級保護植物。
蒙古蕕Caryopteris mongholica Bunge小半灌木。分佈於二連東北部石質坡地。為國家珍稀植物。
軟葉紫菀木Asterothamnus molliusculusNovopokr. 半灌木。我國只分佈於二連浩特鹽池附近。為二連浩特當地特有種。白山薊
二連盆地白堊紀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鳥類主要有:沙雞、百靈、麻雀、野鴨、鷹、雁、灰鶴、雕,還曾經有過天鵝等珍稀鳥禽,絕大多數為食蟲、食鼠益鳥。由於近幾年來的環境保護工作力度加大,一些瀕臨滅絕的珍稀鳥禽在草原上逐漸多了起來,它們的存在,為草原增添了亮麗的景色。
爬行類動物主要有蜥蠍、蛇等,它們都是草地害蟲和老鼠的剋星。
在本地區的野生動物中,狐狸、鷹、雕、天鵝、鴨、雁、黃羊、哦猴羚是世界瀕危珍稀的重點保護動物,經濟價值和科研價值都很高。
洪格爾岩畫群景區
洪格爾岩畫群位於二連浩特北約150公里,方圓近10平方公里,現已列為內蒙古自治區文物保護區。
二連盆地白堊紀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岩畫是我們的祖先留下的極其珍貴的藝術瑰寶,對於研究古代先人的生活,生產勞動方式具有極其珍貴的價值。
二連盆地白堊紀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總之,寶德爾朝魯岩畫的發現,為岩畫事業的研究提供了寶貴的資料。研究者認為寶德爾朝魯岩畫和洪格爾岩畫不屬一個時代,它的分佈範圍如此之大也是難得的傑作,寶德爾朝魯岩畫將為北方游牧民族的發展變化提供不可低估的研究價值。
查干敖包喇嘛廟景區
查干敖包廟位於二連浩特市東北滿都拉圖鎮160公里,距中蒙邊界以東10公里處。因靠近錫林查干敖包(蒙語謂丘陵的白崗),俗稱查干敖包廟。為了保護廟宇不受破壞,內蒙古自治區列為重點保護單位,用蒙漢兩種文字立碑牌以警示他人。該廟始建立於清朝康熙五十三年(公元1714年)。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由清廷御賜“蒙、藏、滿、漢”四種文體書寫的“福佑寺”匾額,是藏傳佛教的聖地之一。藏傳佛教於公元7世紀至17世紀,從印度和中國內地傳入西藏,並與西藏地區古老宗教融洽而成具有西藏地方特色的佛教,俗稱喇嘛教。該教流傳於中國的藏族、蒙古族、裕固族、納西族等民族地區,主要屬藏語,故亦稱藏語系佛教。查干敖包廟在建廟時期是當時中蒙邊境地區最大的藏傳佛教寺院。
廟宇坐落於地勢平坦寬闊的茫茫無垠的蘇尼特大草原上,偶爾有微波起伏的丘陵以其舒展的線條優美的輪廓給人以美的享受,白色的羊群象天上的白雲灑落人間,更有優閑自得的黃牛查干敖包喇嘛廟 點綴其間。加上灰瓦白牆紅柱的查干敖包廟,不謹使人浮想聯翩,似乎是到了人間仙境,或疑為海市蜃樓。
二連盆地白堊紀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進入正殿,到處雕樑畫棟、金壁輝煌。正面有數尊佛像,佛像儀態端正,豐頤目秀,栩栩如生,炯炯有神的目光流露出對人間的關注和智慧的光芒。殿內豎有兩根紫紅色大柱子,柱子上雕有金燦燦的跤龍,形態逼真、令人生威。使人產生自身的渺小和微不足道的感覺。
廟宇常年香煙繚繞,香客不斷。樂聲、鐘聲、鼓聲、誦經聲不絕於耳。遊客進廟看神,燒香拜佛、隨喜功德、祈求菩薩保佑平安,長命百歲。
本廟歷經了五代活佛,鼎盛時期有喇嘛數千人。九世班禪洛桑卻吉尼瑪(1883~1937年)活佛1932年曾在這裡舉行佛事活動,盛況空前。主要的佛事活動有每年正月初七至十五的祈願法會;每年六月初七至十六日舉行尼瑪會;十月二十一日舉行的燈展法會等。廣闊的草原、神聖的佛廟、構成了一幅幽靜、清新、聖潔的自然畫面。
1968年,除“福佑寺”殿外,其餘皆毀,現已部分修復,可以開展正常的佛事活動和供旅遊者觀光或進行學術研究等。
二連鹽池景區
二連盆地白堊紀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二連地區大地構造單元屬於內蒙古東部華力西地槽,瀕臨華北地台北緣。早古生代本區地殼處於拉張狀態,沉積一套淺變質岩,為海相沉積岩和火山岩;晚古生代主要沉積一套海相沉積岩,局部可見火山岩分佈。地殼以拉張為主。本區中石炭統本巴圖組為火山復理石建造,二疊紀早期為陸源碎屑——碳酸鹽建造及火山—復理石建造,晚期為陸源碎屑建造,形成一個完整的海進至海退的沉積旋迴。二疊紀末,本區發生大面積的海退,陸殼不斷向海洋增生,經過1600Ma的發展歷程,西伯利來亞板塊與華北板塊,終於在晚古生代末期對接,形成了統一的古亞洲大陸。
中生代本區進入了二連浩特的發生髮展階段,這裡所指盆地是狹義的二連浩特,是廣義的二連浩特的一個小的坳陷盆地,僅包括二連浩特市北部晚白堊地層分佈區。探討二連浩特發展歷史不能不涉及廣義的二連浩特。廣義的二連浩特是指二連浩特至東烏珠穆沁旗以南,蘇尼特左旗毛登以北的北東、北北東向狹長帶狀盆地。盆地由區域性斷裂控制由一系列北東或北北東向的凹陷和凸起構成。分地發育在晚華力西褶皺帶的二疊系基底之上。進入燕山期,即中生代,由於受太平洋板塊對亞洲大陸的俯衝和擠壓作用,使整個中國東部大陸邊緣進入了另一個構造活躍時期,這一構造活動主要表現為強烈地褶皺、斷裂和火山噴發活動,並二連盆地白堊紀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造成了一系列北東、北東東向的隆起和坳陷。二連浩特群就是這個時期早、中侏羅世形成的北東向盆地。盆地中沉積了河流、湖泊相的碎屑岩、煤和油頁岩,成為內蒙主要的煤和石油產地,早白堊世為盆地發育的鼎盛時期,經歷了一個持續穩定的沉積環境,沉積了一河湖相砂泥岩和深湖相的暗色泥頁岩。可燃有機鹽沉積,二連組沉積厚度達2200~3000米。這個時期,是恐龍最繁盛的時期,晚白堊世分地沉降速度和範圍加大,沉積一套上白堊統粗的礫屑岩,稱之類磨粒的建造。白堊紀末期,地殼整體上升,中生代沉積盆地的發展歷史結束。
二連盆地白堊紀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晚古新世—始新世期間,盆地以湖相沉積為主,沉積中心在腦木根—巴彥烏蘭—呼和勃爾和地區,沉積了一套含石膏的紅色泥岩建造。當時的氣候條件可能比較乾燥炎熱,湖水不太深,硫酸鈣溶液受到蒸發濃縮,形成大型及中小型石膏礦床。湖中繁殖介形類、魚類和龜鱉類,湖濱水草豐盛,大量的食草和食蟲類動物得以生存和繁殖。因湖水時深時淺,枯水期哺乳動物可以涉足湖盆中心,有時,傾盆大雨,山洪爆發,泥砂石俱下,眾多的哺乳動物遭到突然襲擊,死後被埋葬在一起。始新世晚期,盆地逐漸抬升,湖水自東北向西南退出,沉積中心轉移到沙拉木倫河附近。所以沙拉木倫組的沉積厚度在烏拉蘇附近最厚,向東逐漸變薄,至額爾登敖包附近僅10米左右,再向東即逐漸尖滅。始新世末,二連浩特全部升起,造成短暫的沉積間斷。二連盆地白堊紀恐龍國家地質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