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沙雞的結果 展開
沙雞
沙雞
鳩鴿目(Columbiformes)屬於沙雞科(Pteroclidae或Pterocletidae,常列為沙雞亞目〔Pterocletes〕)的16種亞洲以及非洲荒漠鳥類的統稱。然而某些分類系統認為沙雞接近鴴形目(Charadriiformes)鴴科(Charadriidae)。
1987年,我所從深圳引進一批台灣沙雞,該雞種體型大,外貌與石歧雜雞相似,羽毛黃色或淺麻色,喙黃色,蹠黃色或土鉛色。
鳩鴿目(sandgrouse)體長約22∼40公分(9∼16吋)。體羽灰或褐色,翅尖,腿短,大多數種類有針狀中央尾羽。飛行及奔跑均迅速。羽衣厚,皮膚堅韌,是不易殺死的獵禽。跟鴿一樣,終生配偶。產卵2∼3枚,卵色深,呈橢圓形。巢在地面窪處。雄鳥夜間抱卵。幼雛一孵出就能離巢,但尚需雙親多方照料。沙雞屬(Pterocles)腳趾裸露。毛腿沙雞屬(Syrrhaptes)無後趾,前趾覆有長羽毛。
初冬,瑞雪初降,陰 山之南的呼和浩特平原成了銀裝素裹的於里沃野。冬寒,不但迫使花草凋敞和蛇蟲入眠,同時,也摧走了無數在此度夏的鳥群,它們不得不背鄉離土長途飛遷到風和日暖、百花竟艷的南國去越冬。然而,此時此地,我們卻迎未了夏日不見的;新客—沙雞。
說起沙雞,生活在內蒙古的人們是決不會陌生的,這是一種身體和鴿鶉大小相仿的鴿類,羽毛沙黃色,中間兩根尾羽特別尖出而十分顯眼,由於小腿上的羽毛又長又密,披及腳面,所以,有毛腿沙雞之稱。
沙雞科為一小科。其種類色彩晦暗,外形似鴿,棲息於荒漠、半荒漠。見於非洲、中東及亞洲。沙雞多為群棲性,聚大群於水源處飲水。營簡陋巢於地面,雛鳥孵化出即可離巢。行走和飛行能力均強。
中國有3種:西藏毛腿沙雞、毛腿沙雞、黑腹沙雞。
分佈在自治區鄂爾多斯高原和其他各盟的北部草原。鳥綱,沙雞科。大小如鵪鶉,外形似鴿,喙短而彎曲。翅尖長,飛行極快。羽毛沙黃色,中間兩根尾羽特別尖長,小腿上的羽毛又長又密,披及腳面,故又有毛腿沙雞之稱。雄鳥體長約40厘米,上體沙棕色,有黑色橫斑。初級飛羽極長,末端呈絲狀。雌鳥羽色相似,但頭、頸和背部白色。都不生后趾,前三趾合生。常在開闊地帶結大群覓食。主食種子。為不定性冬候鳥。肉可食,尾羽可供飾用。全區年產量約20萬對,是自治區傳統的出口物資之一。
鳥綱鴿形目沙雞科鳥類的通稱,俗稱野雞。體長23~43厘米。嘴基無軟膜;翅端尖形;跗蹠被羽;后趾退化或全缺。該科有:毛腿沙雞屬和沙雞屬。毛腿沙雞屬有毛腿沙雞和西藏毛腿沙雞2種,中國均有分佈。沙雞屬世界有14種,分佈於非洲、歐洲和亞洲;中國僅有黑腹沙雞1種,是中國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在天山地區繁殖,為新疆西部喀什一帶的旅鳥。毛腿沙雞體型大小似鴿子,體重約250克;頭較小;上體沙棕色,雜以黑色橫紋;翅膀長而尖;中央尾羽特長,成叉狀;后胸有淡棕色帶;腹部淡沙棕色,有一黑色塊斑,腳和趾都被以較密的短毛,足3趾,腳底為墊狀,被以細鱗,適於在沙漠中行走。棲息在沙漠和荒原,常大群在開闊地飛翔覓食,往往是低空疾速飛行。在新疆、內蒙古繁殖。在地面沙土凹處築巢。卵橢圓形,每窩3卵。食物主要為各種植物種子和幼芽。尾羽長而尖,可作裝飾品。
黑腹沙雞屬鳥綱、鴿形目、沙雞科。拉丁學名為Pterocles orientalis。在中國主要分佈於西北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北部和西部地區。
沙雞
黑腹沙雞體長29~34厘米。頦部和喉部呈栗色,伸延至頸兩側形成頸環。胸下部及腹部有大塊的黑色或棕黑色斑紋。頭頂、頸部及上背部為灰色。下背部、腰部及尾上覆羽呈暗灰色,尾上覆羽的羽緣呈土黃色。中央尾羽為灰色,並有土黃色橫斑。腹部和脅部為黑褐色。黑腹沙雞通常棲息于山麓、荒漠和草原地帶,喜集成小群活動。主要以植物的種子和嫩芽等為食。
食物名稱 | 沙雞 |
含量參考 | 約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
能量 | 147 千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