鴿形目

鴿形目

鴿形目(學名:Columbiformes),鳥綱下的一目。陸禽,體型中等,嘴爪平直或稍彎曲,嘴基部柔軟,被以蠟膜,嘴端膨大而具角質(沙雞除外);頸和腳均較短,脛全被羽。嗉囊發達。雛鳥為晚成鳥。喜群棲,並有集群遷徙現象。主要以植物的果實,種子等為食,兼吃少量的昆蟲類等動物性食物。

外形特徵


陸禽,體型中等,嘴爪平直或稍彎曲,嘴基部柔軟,被以蠟膜,嘴端膨大而具角質(沙雞除外);頸和腳均較短,脛全被羽。嗉囊發達。雛鳥為晚成鳥。

生活習性


喜群棲,並有集群遷徙現象。主要以植物的果實,種子等為食,兼吃少量的昆蟲類等動物性食物。

棲息環境


多生活於森林或荒漠地帶。

繁殖方式


巢築於樹洞,樹枝,石縫或沙灘草叢中,結構簡陋,每窩產卵2~4枚。

分佈範圍


廣佈於除兩極外的世界各地。

下級分類


鴿形目現存有2科(孤鴿科已經滅絕):
沙雞科
沙雞科(Pteroclidae):鴿形目的1科,體長約230~430毫米。嘴基無軟膜;翅端尖形;跗骨被羽;后趾退化或全缺。本科有2屬:毛腿沙雞屬和沙雞屬。
嘴爪平直或稍彎曲,嘴基部柔軟,被以蠟膜,嘴端膨大而具角質;頸和腳均較短,脛全被羽。廣佈於除兩極外的世界各地。有41屬309種,我國有8屬31種。棲息於多樹或多岩石的山區和農村。在岩縫、峭壁或樹木枝條上營巢。食物多是雜草種子、農作物種子和各類植物果實。可分為5個亞科:鳩鴿亞科Columbinae、齒嘴鳩亞科Didunculinae、鳳冠鳩亞科Gourinae、雉鳩亞科Otidiphabinae、果鳩亞科Treroninae。
孤鴿科
包括2屬3種已經滅絕的大型陸禽:渡渡鳥(模里西斯孤鴿)Raphus cucullatus(1681年絕滅)、留尼旺孤鴿Raphus solitarius(1746年絕滅)、羅德里格斯孤鴿Pezophaps solitaria(約1790年滅絕)。渡渡鳥原產於非洲模里西斯島,其名源於其英文名“Dodo”,體大,體重可達23千克,笨重,不能飛行。在人類到達模里西斯島之前,渡渡鳥沒有任何天敵,也因此沒有任何保護能力。歐洲殖民者入侵后,肆意捕殺;同時人類帶來的貓、狗、鼠等動物也對渡渡鳥也造成毀滅性的打擊。孤鴿科從被人類發現到全部滅絕,總共不到2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