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縱

西漢官吏

義縱(?—前116),西漢河東郡(今山西省晉南地區)人。生年不詳,卒於漢武帝元狩六年(前117年),是西漢中期以嚴厲手段打擊豪強地主的著名“酷吏”。縱少為盜,其姊義姁以民術幸於王太后,經太后推薦,得任中郎、補上黨郡中縣令,治政嚴酷,縣中無逃亡事。遷長陵及長安令、河內都尉南陽定襄太守,依法辦事,不避權貴,嫻於殺戮。至定襄,一次就報殺400餘人,郡中吏民皆不寒而慄。后徙左內史。元狩六年(前117)因破壞告緡法被殺。

人物關係


人物生平


從政

義縱少年時,曾夥同他人搶劫為盜。漢武帝即位后,他的姐姐姁,因醫術高明,得幸於王太后。依賴這種關係,義縱被拜為中郎,任漢武帝侍從。在皇帝身邊不久,他被派住上黨郡任——縣令。任縣令期間,他敢作政為,《漢書》說他“治敢往,少溫籍,縣無逋事”,意思是說,他敢於施行暴政,從不對任何人容情,使得縣境之內沒有盜賊容身之地。在考察政績時,被舉為當時第—。隨後,他又先後被遷升為長陵令和長安令。長陵與長安多貴族權貴,他們的子弟門客,依僅仗勢,違禁亂法之事不斷。義縱到任后,“直法行治,不避貴戚”,對違反法令者一律嚴懲。王太后外孫名仲,身為皇親,有恃無恐,橫行京師。義縱查知后,派人捕獲,繩之以法。他的勇敢舉動,得到漢武帝讚賞,認為有治民能力,提升他為河內郡都尉。河內郡豪強地主較多,氣焰凶熾,義縱到郡,立即把郡內穰氏等豪強舉族誅殺。河內郡迅速穩定, “道不拾遺”。義縱旋被提升為南陽郡太守。

酷吏

漢武帝時,重用敢於鎮壓豪強地主的官員,出現丁不少有名的“酷吏”。關都尉寧成是當時頗負盛名的酷吏之一,但他非常富有,有陂田千餘頃,盡數租佃給貧民,共有僱農數千家。他被罷官居家時, “其使民,威重於郡守”。因此,寧成是一個本質上實屬豪強的酷吏。即使這樣,他也為義縱擔任南陽太守而感到膽寒,當義縱出關赴任時,寧成極為驚恐,對義縱畢恭畢敬,親迎親送。義縱洞悉寧成用意,卻不為所動,決心予以打擊。他抵達南陽上任后,馬上著手查辦寧成家族劣跡,不僅“破碎其家”,而且追恨究底,將寧成治罪。南陽還有孔氏、暴氏等豪強,見義縱對寧成都不留情面,嚇得舉家逃匿它郡。南陽郡吏民皆畏服義縱。

治理定襄

時漢朝己對匈奴展開大規模反擊,大軍遠征,多次由定襄郡出塞。而定襄郡吏治敗壞,境內秩序混亂,直接影響到反擊匈奴的軍事行動。為保證對匈奴戰爭的勝利,漢武帝特調義縱任定襄郡太守。義縱到郡,以殺立威,先把獄中重罪者200餘人定為死罪,又把私自探獄的囚犯親屬200餘人抓起,逼迫他們供認為死罪囚犯解脫桎梏,也定成死罪,最後把這400餘人同日斬殺。全郡人聞訊嚇得膽戰心驚,不寒而慄,定襄郡很快得到治理。

盜鑄

漢武帝變更幣值,將鑄幣權由私人手中收歸中央后,各地盜鑄五株錢者甚多,京師地區,盜鑄者尤其猖獗。為剎住盜鑄之風,保護漢政府財政收入,在元狩四年(前119年),漢武帝又把義縱與另一個酷吏王溫舒調回京師,義縱任右內史,王溫舒為中尉,督察京畿地區。由於這時社會階級矛盾激化,盜鑄者成分複雜,因此儘管義縱到任后大加捕殺,卻不能徹底遏止盜禱之風,盜鑄之事仍時有發生。

被誅殺

漢武帝元狩六年(前117年),漢武帝由鼎湖至甘泉宮,見沿途馳道久未修整,有所損壞,開始對義縱不滿。這年冬季,大臣楊可奉旨主持告緡事務,義縱認為這會擾亂民生民心,未請示漢武帝,便派人把楊可的部下抓起一批。此事傳到漢武帝那裡,漢武帝大怒,命令逮捕義縱,並遣大臣杜式嚴查,最終定義縱為破壞執行詔令之罪,將其誅殺。

評價


義縱為官多年,在漢武帝的支持下,曾枉殺了不少無辜百姓,應受遣責,但他卓有成效地“以鷹擊毛摯為治”,沉重打擊了豪強地主的囂張氣焰,在一定程度上穩定了封建秩序,維護了封建國家的根本利益。故司馬遷充分肯定了他和郅都等“酷吏’的政績,並譽他們為“雖慘酷,斯稱其位”者。

漢代酷吏介紹


酷吏是君主專制政治的產物,也是其犧牲品,皇帝用酷吏,是為了維護專制政治之威;殺酷吏,也是為了維護專制政治。酷吏的好處:首先,酷吏專門和豪強做對,用今天的詞就是熱衷“打黑”。第二,酷吏的政績大都相當突出,尤其是善於強化治安。第三,酷吏不僅“能幹”,而且大多相當清廉。因為替主子出頭賣命,酷吏的官運一般都相當好,經常越級升遷,深得皇帝喜愛。說白了,就是一種政治投機罷了。不過,酷吏投機,這條路也不是那麼好走的,雖然他們在官場常能平步青雲,但最終的結局往往很悲慘。皇帝主子經常要把他們拋掉,來假裝好人。
漢武帝時代的十個酷吏,即寧成、周陽由、趙禹、張湯、義縱、王溫舒、尹齊、楊仆、減宣、杜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