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沙眼的結果 展開

沙眼

沙眼

沙眼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眼科疾病,因其在瞼結膜表面形成粗糙不平的外觀,形似沙粒,故名沙眼。沙眼是雙眼患病,多發生於兒童或少年期,成年後可出現嚴重的眼瞼和角膜併發症,男性與女性的發病率相當。沙眼是由沙眼衣原體感染引起的一種慢性傳染性疾病。沙眼一般起病緩慢,臨床癥狀輕重不等,早期無自覺癥狀,急性期癥狀包括異物感、畏光、流淚,較多黏液或黏液膿性分泌物。慢性期無明顯不適,僅眼癢、異物感、乾燥和燒灼感。沙眼的治療包括全身和眼局部藥物治療,以及手術治療眼部併發症。急性沙眼可數周後轉為慢性期,病程遷延數年至十餘年。沙眼重複感染時,併發細菌感染時,刺激癥狀可更重,且可出現視力減退。晚期發生瞼內翻與倒睫、上瞼下垂、瞼球粘連、沙眼性眼乾燥症、慢性淚囊炎等併發症。癥狀更明顯,可嚴重影響視力,甚至失明。不易治癒,慢性沙眼可因反覆感染,病程遷延數年至十餘年。

就診科室


● 眼科

病因


● 沙眼主要是由沙眼衣原體感染引起的一種慢性傳染性疾病。
● 傳染源
● ● 患者和無癥狀病原攜帶者。
● 傳播途徑
● ● 主要通過眼-手-眼傳播,也可通過共用毛巾、洗浴用品、游泳池水污染等接觸傳播,成人可通過性接觸傳播,孕婦可能有宮內傳播,產婦可經產道及產褥期傳染新生兒。節肢昆蟲也是傳播媒介。
● 人群易感性
● ● 易感危險因素包括不良的衛生條件、營養不良、酷熱或沙塵氣候。熱帶、亞熱帶區域或乾旱季節容易傳播。

癥狀


● 沙眼一般起病緩慢,臨床癥狀輕重不等,早期無自覺癥狀,急性期癥狀包括異物感、畏光、流淚,較多黏液或黏液膿性分泌物。慢性期無明顯不適,僅眼癢、異物感、乾燥和灼燒感。

典型癥狀

● 本病多急性發病,患者有異物感、畏光、流淚,較多黏液或黏液膿性分泌物。
● 數周后急性癥狀消退,進入慢性期,此時可無任何不適或僅覺眼易疲勞,如於此時治癒或自愈,可不留瘢痕。
● 但在慢性病程中,於流行地區常有重複感染,病情加重。
● 角膜上有活動性血管翳時,刺激癥狀變為顯著,視力減退。

其他癥狀

● 晚期常因後遺症,如瞼內翻、倒睫、角膜混濁及眼球乾燥等,癥狀更為明顯,並嚴重影響視力,甚至失明。

檢查


眼科檢查

● 包括視力檢查、眼部的裂隙燈檢查等,如果發現沙眼特徵性的表現,即可進行診斷。

病原學檢測

● 塗片檢測衣原體包涵體:是最常用的篩選方法,可用於高危人群的篩選。
● 細胞培養法:認為是檢測沙眼衣原體的金標準,但費時,且要求一定的設備及技術條件。

診斷


● 醫生根據臨床表現、細胞培養法檢查、原位雜交法檢測等診斷沙眼。
● 臨床表現:WHO要求診斷沙眼時至少符合下述標準中的2條:
● ● 上瞼結膜5個以上濾泡;
● ● 典型的瞼結膜瘢痕;
● ● 角膜緣濾泡或Herbert小凹;
● ● 廣泛的角膜血管翳。
● 細胞培養法被認為是檢測沙眼衣原體的金標準。
● 原位雜交法檢測宮頸或直腸活檢標本中沙眼衣原體DNA,可明顯提高檢測敏感性,且可用於鑒定其種及血清型,可用於診斷。

鑒別診斷


● 本病需與結膜濾泡症、慢性濾泡性結膜炎、春季結膜炎及包涵體結膜炎相鑒別。
● 醫生通過病史及輔助檢查進行診斷及鑒別診斷。

治療


● 沙眼的治療包括全身和眼局部藥物治療及手術治療眼部併發症。

藥物治療

● 沙眼衣原體對四環素族、大環內酯類及氟喹諾類抗菌藥物敏感。
● 局部可滴用0.1%利福平或沙星類滴眼液,晚上用四環素軟膏或紅黴素軟膏。
● 急性期或嚴重的沙眼應全身應用抗生素治療,可口服多西環素或紅黴素。

手術治療

● 用於眼部併發症,如嚴重的瞼內翻倒睫、性病性淋巴肉芽腫引起的化膿性淋巴結炎、象皮腫等。

危害


● 沙眼是一種持續時間長的慢性疾病,重症沙眼常發生併發症,危害視力,常見的有瞼內翻及倒睫、沙眼性角膜潰瘍、上瞼下垂、沙眼性眼乾燥症、淚道阻塞及慢性淚囊炎、瞼球粘連和角膜混濁。

預后


● 急性沙眼可數周後轉為慢性期,慢性沙眼可因反覆感染,病程遷延數年至十餘年。

預防


● 培養良好衛生習慣,不用手揉眼,毛巾、手帕要勤洗、曬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