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之

王平之

王平之(1898—1960),原名國本,學名笑競,乳名阿炳。原籍上虞。

目錄

正文


王平之(1898—1960),原名國本,學名笑競,乳名阿炳。原籍上虞,父王湘源於清末移居嘉興新塍竹園兜(今郊區高照鄉),有租田二三百畝。平之青少年時代受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影響,思想進步,更名王平之,含平均地權,傾向革命之意。1920年畢業於嘉興秀州中學,考入杭州之江大學,肄業后回家務農。這一時期,平之在朱仲虎等中共黨員的影響下,積極投身於農民運動。
1925年冬,為反抗公大租棧(寧紹籍地主設在新塍東市港南、萬安橋堍的經租賬房)的嚴酷剝削,王平之等發動了一場約有2000多農民參加的要求減租減息的跪香請願運動,取得了勝利。1927年初,任國民黨浙江省黨部農民部特派員,國民黨新塍區黨部農民部長及農民協會委員。在國民黨嘉興縣黨部的早期共產黨員顧作之、沈選千等人的領導協助下,進一步開展農運工作,推動全縣各地紛紛成立農民協會。平之帶領貧苦農民,進而發動了一聲勢浩大的搗毀公大租棧的農民鬥爭。參加者手持鐵鍬鋤頭,砸毀租棧的用具,並上街遊行、散發傳單。這次鬥爭摧毀了公大租棧惡霸勢力,奠定了“二五”減租的基礎。
1927年蔣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時局險惡,王平之被開除出國民黨,被迫遠走河南開封,隱蔽在馮玉祥所辦的政訓學院中學習一年,後到河南太康縣政府任佐治員,因主張禁煙,與縣長衝突而離職。后回嘉興隱居,任新塍區里仁鄉長橋小學校長。1933年11月,福建人民政府成立,平之曾接受余心清的派遣,任浙江軍事特派員,進行反蔣活動。
抗日戰爭勝利后,王平之曾任新塍新南鄉合作社理、監事主席,嘉興縣參議員。配合在新塍的共產黨員沈如淙做地下工作,並繼續從事農民運動。1946年9月,新塍一帶災情嚴重,農民不堪繁重的租稅,怨聲載道,平之再次發動了一場農民告荒運動,迫使縣長答應減免租賦。此後,還積極支持中共地方組織開展游擊活動,隱藏槍支,掩護革命人士。人民解放軍渡江前夕,積極策動國民黨地方武裝起義,作出了重要貢獻。
1950年土改時,王平之定為開明地主。1949年至1956年8月,曾任嘉興縣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協商委員會和常務委員會委員、副主席兼秘書長。1956年8月至11月,任嘉興縣文教局局長,后又被選為副縣長。任職期間,經常下基層了解情況,如實向上反映。1960年患鼻癌,醫治無效,病逝於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