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虹鱒魚的結果 展開

虹鱒魚

鮭形目鮭科動物

虹鱒魚,Oncorhynchus mykiss(Walbaum,1792),是鮭科太平洋鮭屬的一種冷水性塘養魚類。虹鱒是世界上廣泛養殖的重要的冷水性魚類。因成熟個體沿側線有一棕紅色縱紋,似彩虹,故名。原產於北美洲北部和太平洋西岸,主要生活在低溫淡水中,對養殖水域的水質要求較高。虹鱒是一種食用魚,被移入多個國家,但在一些地區成為了入侵物種。

物種簡介


虹鱒魚為世界名貴魚類之一。山西廣靈縣養殖虹鱒魚始於1978年。虹鱒
虹鱒魚
虹鱒魚
魚原產美國,後傳入朝鮮。1959年周恩來同志訪問朝鮮,金日成同志曾贈虹鱒魚,先在黑龍江省養殖,后因人工孵化效果不大而停止。1971年,運回七條虹鱒魚,在晉祠試養,很成功。1978年,擴大養殖,在廣靈壺泉、朔縣神頭泉、臨汾龍子祠泉分別試養成功。1981年總產虹鱒魚7.5萬公斤。
廣靈壺泉和晉祠泉均為名泉,冬暖夏涼,終年不凍結,冬天則熱氣蒸騰,青萍浮動,適宜養魚。這裡養殖的虹鱒魚、魚體偏長,約30厘米,背、鰭為暗綠色或褐色,有雪花似的小斑點,中央有一條紅色縱帶,肉質細嫩,無細刺,無腥味,易烹調,味極鮮美,整個魚體除骨、鰓、膽、腎外,皆可食用,味道似雞,營養豐富,為魚中珍品。在國際市場上,虹鱒魚的價格十分昂貴。

形態特徵


虹鱒魚性成熟個體沿側線有1條呈紫紅色和桃紅色、寬而鮮紅的彩虹帶,直沿到尾鰭基部,在繁殖期尤為艷麗。似彩虹,故名。魚體呈紡錘狀,略側扁。有一脂鰭,體色美麗。體側有一條棕紅色縱帶,狀似彩虹。體型側扁,口較大,斜裂,端位。吻圓鈍,上頜有細齒。背鰭基部短,在背鰭之後還有一個小脂鰭。胸鰭中等,末端稍尖。腹鰭較小,遠離臀鰭。鱗小而圓。背部和頭頂部藍綠色、黃綠色和棕色,體側和腹部銀白色、白色和灰白色。頭部、體側、體背和鰭部不規則的分佈著黑色小斑點。

生活習性


虹鱒魚為肉食性魚類。幼體階段以浮遊動物、底棲動物、水生昆蟲為主;成魚以魚類、甲殼類、貝類及陸生和水生昆蟲為食,也食水生植物葉子和種子。

生長繁殖


虹鱒雌魚3齡開始性成熟,雄魚為2齡。虹鱒魚雌雄異體,體外受精。虹鱒生長迅速、適應性強。產卵場在有石礫的河川或支流中,雌魚掘產卵坑,雄魚保護,卵沉性。每個產卵坑通常有受精卵800~1000粒,個體懷卵量10000~13000粒,分多次產出,已知同一個體有繁殖五次的例子。其雌雄魚的鑒別,外觀主要依據魚的頭部,頭大吻端尖者為雄魚,吻鈍而園者為雌魚。

分佈範圍


虹鱒魚在北美洲的山澗、河流中。加拿大、美國、墨西哥的太平洋沿岸、日本、歐洲、大洋洲、南美洲、東亞地區部分水域以及哥倫比亞的河流里均有分佈。虹鱒為引進品種。全國的50多個虹鱒專業養殖場大多分佈在北京、黑龍江、山東、山西、遼寧、吉林、陝西。

棲息環境


虹鱒魚喜棲息於清澈、水溫較低、溶氧較多、流量充沛的水域,虹鱒生活極限溫度0~30℃,適宜生活溫度為12~18℃,最適生長溫度16~18℃,低於7℃或高於20℃時,食慾減退,生長減慢,超過24℃攝食停
虹鱒魚
虹鱒魚
止,以後逐漸衰弱而死亡。它對水中溶氧要求高。溶氧低於3毫克/升為致死點,低於4.3毫克/升時出現“浮頭”開始死亡。溶氧低於5毫克/升時,呼吸頻率加快。
要使虹鱒處於良好的生長狀態,溶氧最好在6毫克/升以上,9毫克/升以上快速成長。最適水質為:生化需氧量小於是10毫克/升。氨氮值低於0.5毫克/升,pH值6.5~8。虹鱒有陸封型(終生在湖泊、河川中生活)和降海型(指入海生長的硬頭鱒)兩種。兩者的雜交子代可以入海。

主要價值


漁業價值

原產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是世界名貴的魚類品種。1959年,周恩來總理出訪朝鮮,由金日成贈送虹鱒魚帶回黑龍江省養殖。1977年4月,省水產研究所首次從山西省引進虹鱒魚在甘南州瑪曲漁場養殖獲得成功。之後,虹鱒魚在省內得到了快速發展,其中金昌市永昌縣和蘭州市永登縣已成為全省的虹鱒魚養殖基地,產量佔全省的80%以上,成為當地農村的支柱產業。到1998年底,全省養殖面積達到16.2公頃,產量達到789噸。虹鱒魚產量已佔全省水產品總產量的8.2%,養殖規模在全國最大。產品銷往青海、陝西等省。1997年,虹鱒魚被省政府確定為全省農業產品的隴貨精品。

經濟利用

虹鱒肉多,刺軟,少腥味,為高級食用魚。由於幼魚肉嫩味美、生產周期短,國際上的商品規格大都為150~300克。日本等國常以油炸醬漬虹鱒魚塊、生魚片、醬漬酥魚、鹽漬魚子等作為宴客佳肴。0.5千克以上的成魚在歐、美各國多製成熏魚出售。中國目前的商品魚規格大致為0.5千克左右,以鮮銷為主,也有少量冷凍品。在歐、美各國,虹鱒又是游釣的主要對象之一。

養殖介紹


養殖場的選擇
虹鱒魚
虹鱒魚
養殖池溏的水溫要求冬季在4℃以上,夏季不超過20℃,虹鱒周年可攝食生長。池溏應為流水池溏,水質清新,透明度大,含氧量充足,水中不含任何有毒、有害物質。
養殖場的建設
山澗溪流、泉水、地下水、深水水庫的底排水或水溫偏低、透明度大的河水等,均可作為虹鱒養殖場的供水水源。在上方水源修建攔壩,提高水位,形成水流的落差,保持池塘供水有足夠的流速。池塘的注水,尤其在集約化養殖場應該是獨立的。池塘圓形、橢圓形、長方形、水溝形均可,但以延長的長方形為好,寬長比例1∶4~1∶5,防止池中有水流停滯的死角。池子寬度不宜過大,稚魚池寬多為1.5~2米,成魚池寬多為4~5米。池底要求有一定的坡度、坡降,稚魚池以0.2%為宜,成魚池以0.8%為宜,便於排水、排污和捕魚。池塘可為土池或水泥池,池岸邊要高出水面20~30厘米。稚魚池一般為30~90平方米,成魚池在100~200平方米。
稚魚及當年魚的飼養
剛浮起的稚魚索餌能力差,不集群。開始投喂時需注意使餌料遍撒水面,待餵養兩周后,則可以把飼料撒到魚較多的地方。比較常用的稚魚開口餌料有雞蛋黃、牲畜的肝臟、鮮雜魚肉、水蚤干或啤酒酵母等,當前多用人工飼料。投喂動物飼料須先將飼料弄細或剁成糊狀撒在池水上游水面上,使魚攝取,也可將製成糊狀的飼料抹在細鐵絲網上,分掛池中,供魚攝食。後期稚魚漸大,投喂時可將幾種
虹鱒魚
虹鱒魚
飼料混合調成糊狀煮熟后,製成小顆粒狀,撒到水中。投喂配合飼料,前期粒徑為0.3~0.5毫米,後期粒徑為1毫米以上。飼料中動物性蛋白量高於植物性蛋白量。隨著稚魚的成長,可適當增加植物性蛋白含量,初期每天投喂次數需多些,日投6~8次為宜,後期日投2~4次。一般水溫10℃以上、稚魚體長13厘米以下時,干飼料按魚體重的2%~7%投喂,鮮飼料則按2.5%~13%投喂。體長14厘米以上時,干飼料按魚體重的0.5%~2.4%投喂,鮮飼料則按1.0%~4.9%投喂。
初期稚魚的放養密度為5000~10000尾/平方米。當稚魚體重達到1克左右(全長4~5厘米)時,需要按個體大小不同分池飼養。2克左右的魚(全長5.5厘米)放養密度為1200~1500尾/平方米。5個月以後,魚體重在20~30克的個體,放養密度為500~100尾/平方米。
成魚飼養
國際上虹鱒一般以尾重150~300克為上市規格。魚尾重60~70克,放養密度為230~250尾/平方米;魚尾重100~150克,放養密度為100~150尾/平方米。同時,要隨水溫的升高加大水的流量。
成魚飼養池多為長方形,長寬之比10:1為宜,面積以100~200平方米為最好,池底坡度0.8%。池水平均流速應大於2厘米/秒,一般可在3~5厘米/秒,溶氧量不得低於5毫克/升,氨氮不得超過1毫克/升。定期清除池底沉積物,排乾池水,洗刷池子。如進行高密度養殖時,需人工增氧,投喂營養豐富的優質餌料。
三倍體
三倍體虹鱒魚是四倍體虹鱒魚和普通二倍體虹鱒魚雜交產生的全雌性虹鱒魚。具有生長周期短,成本低,肉質好的特點。虹鱒魚養殖採用的是一種高密度流水養魚方式,科技含量高,從目前虹鱒魚養殖技術水平上看,需要三年以上的時間才能完成一個商品魚生產周期,生產周期較長,投入較高,要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就必須改良品種,提高虹鱒魚生長速度,縮短生產周期,盡而降低成本。根據國內外養殖虹鱒魚最新動態,如果採用全雌三倍體技術則可有效地解決這個問題。採用該項技術,具有以下突出優點:其一,採用全雌三倍體虹鱒魚進行養殖,可提高虹鱒魚成活率10%,可提高生長速度10~20%。其二,採用該技術可避開因性腺發育而對飼料的過多消耗,降低養殖成本5%以上,可提高經濟效益15%~20%。

食物營養成分


食物名稱虹鱒魚
含量參考約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能量161千卡
蛋白質18.6g
脂肪9.6g
膽固醇55mg
脂肪酸9g
飽和脂肪酸2.2g
多不飽和脂肪酸3.6g
單不飽和脂肪酸2.8g
水分71g
灰分1.2g
葉酸26μg
52mg
25mg
245mg
420mg
69mg
0.4mg
0.4mg
26μg
維生素A30μg
維生素B1(硫胺素)0.08mg
維生素B2(核黃素)0.2mg
煙酸(煙醯胺)8.4mg
維生素B60.69mg
維生素B125μg
維生素D13.6μg
維生素E1.9mg

爭議事件


2018年8月,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同13家企業共同編製併發布了《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虹鱒魚被歸入三文魚引發輿論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