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鄉

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新華鎮

新華鄉位於武威市涼州城區南15公里處的祁連山東北麓,2018年3月,新華鄉撤鄉改鎮,改為新華鎮。

地理位置


新華鄉位於涼州城區南15公里處的祁連山東北麓,鄉域面積4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3199畝。轄纏山、夾河、李府、頭壩、徐庄、新華、馬蓮、馬蹄、深溝9個村,73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314人。后南營鄉撤併於新華鄉,合併后的新華鄉轄13個村民委員會,100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8890人,區域面積約153平方公里。鄉政府駐頭壩村。有中小學11所,校學生2799人;有衛生院1處。鄉內磨嘴子漢墓群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以出土大批漢簡、木雕、絲、麻、草編製物等珍貴文物而聞名於世;亥母洞寺以出土大量西夏經卷、文書陶器等文物馳名中外。其中《維摩詰所說經》對研究我國活字印刷術的發展具有世界意義。

社會經濟


鄉上按照“結構調優、質量調好、效益調高、農民調富”的思路,面向市場,圍繞特色,立足資源,以農民增收為中心,抓農業內部結構調整,重點採取二壓三擴措施(壓夏、壓糧、擴秋、擴經、擴草),改變糧經二元結構為糧經飼三元結構。小麥為主的夏禾作物面積達到了11253畝,以蔬菜為主的經濟作物面積達到了5000畝,夏秋比例為46:54,糧經比例為63:37,地膜覆蓋面積達到了12200畝,良種推廣率達到了95%,牧業方面按照“以牛為主、長短結合、五良配套、科技增效”的要求,大力發展牛、羊為主的食草蓄牧業。截止2010年,規模養殖戶已達910戶,牛、羊、豬存欄比同期分別凈增980頭、2460隻、2970頭。鄉鎮企業堅持走以農副產品加工為主、個體私營為主、小型項目為主的路子,動員群眾興辦規模小、投資少、見效快的項目52個,形成了以全省大型二檔建築企業全聖建築公司為龍頭的鄉鎮企業,鄉鎮企業固定資產達2800萬元。鄉鎮企業的發展促進了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增加了農民收入。

文化底蘊


新華鄉境內金剛亥母洞在藏傳佛教領域地位較高,是藏漢想融的歷史見證,出土的西夏文物如《維摩詰所說經》是研究西夏歷史的重要資料;境內弘化公主墓是唐代蒙漢和親,民族團結的歷史見證;另外,境內還有茂林山墓群等省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在國內外影響深遠;境內南營水庫,從1975年投入運行以來,在祖祖輩輩養育灌區人民的同時,也是小有名氣的旅遊景點之一,而今的庫區山清水秀,進一步開發的潛力巨大。

特色產業


養殖業發展迅速,其品質和品種有了較大的改善。全鄉養殖絨山羊7400多隻,年產山羊絨2噸;細毛羊5200多隻,年產優質細毛7.8噸;年出欄羊8400多隻,年產優新鮮羊肉12.5噸。規模養殖戶達89戶,成為南營鄉一大特色優勢產業和農民脫貧致富的主要途徑。以南營水庫和弘化公主墓群為依託的旅遊業逐漸興起,帶動了本地二、三產業的發展。南營鄉今後發展思路是:狠抓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實行科持償鄉戰略,培育和壯大鄉鎮企業,發展以日光溫室為主的蔬菜業、以規模養殖為主的畜牧業、以弘化公主墓誌及南營水庫為依託的旅遊業,推動全鄉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的健康發展。

歷史沿革


2004年南營鄉撤併入新華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