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大街

解放大街

解放大街,即新勝利大街。是石家莊市中心附近正在修建的一條城市主幹道,部分路段將與勝利大街重合,其餘路段在建設過程中。規劃北二環以北、南二環以南為107國道,其餘部分為中央景觀大道。2019年8月21日,解放大街(槐安路和平路)工程東半幅通車。

核心提示


根據規劃,伴隨著石家莊市鐵路穿城入地工程的六線隧道頂部結構施工完成,勝利大街改造后地面將形成寬約140米的主幹道和綠化帶。為了充分利用地下空間,省會對沿鐵路隧道的上方裕華路至新華路之間的地下空間進行了綜合開發。據悉,新勝利大街地下空間利用工程已於7月1日正式開工。目前,工程進展如何?未來的地下空間是個什麼樣子?昨日,記者就工程進展情況進行了探訪。

現場


石家莊解放大街建設工程
石家莊解放大街建設工程
正在拆除鐵路入地隧道支護
昨日上午9時多,省會天氣稍顯悶熱,在位於裕華路與地道橋的交叉口北側,新勝利大街地下空間利用工程的施工現場一派熱鬧場面,工人們揮汗如雨地忙碌著。
記者看到,在位於地下約5米深的施工場內,三輛鉤機抬起長臂“咣咣”地拆除著隧道上方的橫樑,臨近裕華路的一部分已經拆完,還能看到殘留的斷梁和鋼筋,向南望去,遠處能看到一排排的橫樑。施工場約有40米寬,不僅容納幾輛鉤機,現場還有兩輛卡車,一些工人們則將拆除下來的鋼筋整好堆放在卡車上。“這些橫樑和柱子都是先前鐵路入地隧道工程的支護。”據現場負責人、石家莊市城投集團工程四科科長王子軍介紹,這些支護都要拆除乾淨,才能進行下一步工程。

進展


年底完成東、中幅地下工程
“目前正在施工的是將來地下空間的中幅。”王子軍介紹,整個地下空間利用工程從裕華路至新華路,全長約1.28公里,地下空間主體高有4.9米,分為東、中、西三幅,寬度分別為26米、38米、26米,目前正在進行的是中幅正處於鐵路入地隧道的正上方,而東幅的位置則是現行鐵路通行的位置。
王子軍告訴記者,鐵路隧道的上方是50厘米的土和50厘米的混凝土組成的墊層。目前,中幅的裕華路至中山路段約800米長的墊層已經鋪完。“下一步,將要在墊層上面再鋪一層90厘米厚的鋼筋混凝土,做為底板。”他說,而在地下空間的頂部則是30厘米的鋼筋混凝土,之後再鋪上1.6米厚的覆土。
同時,他介紹說,目前,中山路至裕華路段,有三條通道已經完工。“我們力爭到年底,完成東幅、中幅地下工程。”王子軍介紹,地下工程包括主體結構以及裝飾等。西幅的工程進度要配合鐵路入地工程的進度,預計在2013年完成。

規劃


地下步行街分為南北兩個片區
據專家介紹,在規劃中,由於地鐵1號線在地下一層將穿越中山路,因此在設計中將地下步行街以中山路為界,分為南北兩區。中山路以北片區,現有南三條、新華集貿市場、民族路步行街等商業區,同時這裡又匯聚了正太飯店、大石橋、紀念碑等具有歷史價值的保護建築,由於此區域商業成熟,人文氣息較濃厚,因此北區地下空間開發以特色文化、休閑服務為主,為購物人群提供休閑、餐飲和交往空間。
解放大街
解放大街
他介紹說,與北區不同,中山路以南片區,因為緊鄰中迪及新時代廣場等開發項目,擬建大量商務辦公及居住建築。而且,按照遠景規劃,該區域還將設置地鐵車站,因此,他們將南區地下空間開發定位為商業步行街。以滿足區域大規模的步行交通需求為主,同時布置一定規模的商業,以完善步行系統的服務功能,增強片區的商業氛圍。
據了解,為提高城市中心區的公共交通服務水平,同時,為地下商業街集聚更多人氣與商機,在遠景設計中,還提出在南北兩區即中山路和裕華路增設兩處地下公交樞紐,在北區,利用中山路現有框架設置過境公交停靠站。而在南區,則在裕華路勝利大街交叉口東北側的公共綠地下,設置公交首末站,並利用立交進出。
新勝利大街規劃為城市主幹道,二環路以內為城市中央景觀大道、主幹道,二環路以外為快速路,設計車速60公里/小時。在中央綠化帶兩側上下行分幅布置,二環路以北雙側紅線各寬30米,二環路至槐安路雙側紅線寬各50米,為雙向八車道,其中最外側兩條為公交專用道。東西向人行過街與地下街結合,共形成平面信號交叉口7組;右進右出控制交叉口16處,平面立交6處,拓寬渠化交叉口7處;調頭車道10處;人行過街通道14處,平均距離200米;自行車過街通道9處,平均距離350米;公交站點7處,平均距離380米。

影響


“縫合”讓橋東橋西不再分隔
在談到新勝利大街地下空間開發的意義上,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的專家認為,新勝利大街地下空間的開發很好的體現了“縫合城市”的理念,“以前的石家莊總有橋東橋西之分。”他說,而這一分隔主要是由於鐵路而來,鐵路入地結束了橋東橋西分割的歷史,新勝利大街地下空間的開發則有效地“縫合”了城市,使橋東橋西成為了一個真正的有機整體。
專家介紹說,這種“縫合”不是簡單地用線縫合,而是使其血管流通,實現真正融合,通過對地下步行街與上方中央綠化景觀帶的有機融合,上下貫通;通過地下步行街與上方相交路口的相通等等,使他們相互貫通,市民可自由行走,一定意義上抹平外部的傷口,使橋東橋西有機地融合到一起。“縫合”,不僅將實現橋東橋西的通暢,而且還將與上方中央綠化景觀帶有效結合,上下貫通,讓大面積綠地景觀真正服務於民。專家表示,規劃提出在中央景觀綠化帶上設置多處地下開敞空間,使地面綠化景觀與地下空間上下貫通,很好地銜接在一起,比如設置出入口、採光帶等,使市民可自由出入兩者之間。實現市民在地下步行街可以看到地上中央景觀綠化帶,而在中央景觀綠化帶也可很方便地到達地下步行街,這樣不僅改善地下空間環境,實現自然採光通風和生態節能。同時,使市民能夠安全、方便進出中央景觀綠化帶,充分發揮其休息、遊玩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