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格勒鄉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爾木市下轄鄉

大格勒鄉,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爾木市下轄鄉,地處格爾木市東部,東接都蘭縣,西接郭勒木德鎮,北鄰察爾汗鹽湖。 行政區域面積224.36平方千米。 

截至2018年末徠,大格勒鄉戶籍人口有2184人。 截至2019年10月,大格勒鄉下轄4個行政村。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大格勒鄉常住人口為982人。

歷史沿革


1958年,由諾木洪農場開墾荒地2.45萬畝,建大格勒勞改農場。
1965年,移交青墾農建師。
1968年,原蘭州軍區建設兵團農建十二師再次開發大格勒,並改為格爾木農場大格勒分場。
1975年,撒農建師兵團建制,移交省農林廳,改為格爾木大格勒農場。
1980年,因支邊青年調離,撤銷了大格勒農場,安置海南州龍羊峽庫區移民並成立大格勒公社。
1982年,由格爾木市管轄。
1984年,改為大格勒鄉。 
大格勒鄉
大格勒鄉

行政區劃


2011年末,大格勒鄉下轄4個行政村:菊花、新莊、龍羊、查那。 
截至2019年10月,大格勒鄉下轄4個行政村:龍羊村、查那村、菊花村、新莊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大格勒鄉,地處格爾木市東部,東接都蘭縣,西接郭勒木德鎮,北鄰察爾汗鹽湖。 行政區域面積224.36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大格勒鄉地勢南高北低,由昆崙山山地區和柴達木盆地區組成,盆地區海拔2635—3250米,山地區海拔為4000—5500米。 

氣候

大格勒鄉屬典型大陸性高原氣候,氣候乾旱,冬季較長,寒冷乾燥,夏季較短而溫涼。風沙較多且多為西北風。年平均降雨量38.8毫米,蒸發量2431.87毫米。太陽輻射強,光溫條件好,年日照時數3252.4小時,溫差大,最高氣溫33.8℃,最低氣溫-29℃。年平均氣溫3.6℃。4—8月為農作物生長期,平均氣溫為12℃。全年無霜期150天。 

水文

大格勒鄉轄區河流大格勒河屬柴達木盆地內流季節性河流,流域面積1009平方千米。大格勒鄉農業灌溉用水主要引自鄰區都蘭縣五龍溝河,年均流量0.95立方米/秒。 

自然災害

大格勒鄉主要有旱災和風災發生,易受風沙和霜凍侵害。 

人口民族


2011年末,大格勒鄉轄區總人口216人。總人口中,男性1143人,佔54%;女性973人,佔36%;14歲以下213人,佔10.08%;15—65歲1756人,佔82.98%:65歲以上147人,佔6.94%。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1268人,佔59.94%;有藏、回、土3個少數民族,其中藏族811人,佔38.3%。2011年,人口出生率11.3‰,人口死亡率3.9‰,人口自然增長率7.4‰。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26人。 
截至2018年末,大格勒鄉戶籍人口有2184人。 
2021年7月10日,格爾木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大格勒鄉常住人口為982人。

社會


教育事業

20徠11年末,大格勒鄉有小學1所,在校生117人,專任教師16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初中1所,在校生76人,專任教師10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202萬元。 

文化事業

2011年末,大格勒鄉有鄉文化室1個,村級文化活動中心戶2個,各類圖書室4個,藏書3500冊。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大格勒鄉有鄉衛生院1個,病床4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2張,固定資產總值83萬元。專業衛生人員8人,其中執業醫師1人,執業助理醫師3人,註冊護士3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4人、註冊護士1.5人。2011年門診完成診療3500人次,住院126人次。參加農村合作醫療470戶,人數1840人,參合率為100%。 

社會保障

2011年,大格勒鄉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65戶,人數223人,支出375932元,比去年下降4%,月人均140元,臨時救助11人次,支出33萬元,醫療救助6人次,共支出7萬餘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2人,孤兒2人,支出1.44萬元。2011年,參加農村養老保險878人,16至59歲人群參保率為100%。 

交通


大格勒鄉境內有青藏公路穿過。 

文化


● 地名由來
“大格勒”為蒙古語,意為“侍從”。相傳當地蒙古族王爺手下有一個僕人,因服侍王爺有功,王爺特賞賜牲畜,安置在此地駐牧,後來人們就把此地稱為“大格勒”。

經濟


綜述

2011年,大格勒鄉農業總產值56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6萬元,比上年增長25%。 
2018年,大格勒鄉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8個。 

農業

大格勒鄉農作物以枸杞、小麥、青稞、馬鈴薯、紫皮大蒜為主。截至2011年末,退耕還林地506.5畝,農田防護林及四旁林地980畝。 

農畜產品

1、青稞
青稞品種為肚裡黃,在郭勒木德鄉、大格勒鄉和烏圖美仁鄉均有種植,種植面積5541畝,主種植區在大格勒鄉,種植面積達3325畝。該品種青稞株高75—95cm,單穗結實32—38粒,千粒重44克左右,口緊不易落粒,分櫱力強,成穗數高,群體結構好。該品種青稞具有廣闊的生產加工前景,商品率達100%。
2、紫皮大蒜
紫皮大蒜品種為晚熟品種,春季播種,晚秋收穫蒜頭,比山東、河北大蒜晚3個月收穫,比甘肅民樂蒜晚半個月收穫。大格勒紫皮大蒜蒜頭個大鱗莖飽滿,味道辛辣、鮮美而香濃,蒜頭高圓形,外皮紫紅色,品質佳。一般單個重50—60克,最大重400克。畝產可達1800公斤。每年紫皮大蒜收穫后,遠銷蘭州、長沙、廣州、深圳等地,出口到日本、越南、新加坡等地區。在郭勒木德鄉和大格勒鄉均有種植,2005年種植面積為550畝,主種植區在大格勒鄉,達到500畝。
3、馬鈴薯
格爾木市出產的馬鈴薯具有很好的商品適應性和品種優勢,2005年播種面積達3876畝,在郭勒木德鄉、大格勒鄉和烏圖美仁鄉均有種植。該馬鈴薯品種為農家馬鈴薯牛踏片,株高35-45cm,直立型,薯塊橢圓形,黃皮白肉,表皮光滑,薯塊大而整齊,芽眼淺平,肉質脆嫩,品質、口感好,結薯集中,從出苗到收穫150天左右,休眠期短。春薯覆膜栽培可提早於7月中下旬上市。塊莖結束淺,對光敏感。一般畝產1500-2000公斤,最高可達2500公斤以上。由於該品種馬鈴薯薯塊大而整齊,深受市場歡迎,具有廣闊的生產加工前景。
通過引進,我市選育出了適應本地區自然條件的小尾寒羊,周歲公羊體重為53.13公斤,成年公羊體重為68公斤,周歲母羊體重為46.08公斤,成年母羊體重56.5;母羊前三胎產羔率平均為257.78%,羔羊成活率為87.07%。小尾寒羊在郭勒木德鄉、大格勒鄉和烏圖美仁鄉均有養殖。小尾寒羊引種的成功,為我市養殖業的發展開闢了一條新道路。
5、柴達木絨山羊
在我市畜牧工作者的努力下,經過11年的改良,培育成柴達木絨山羊。育成的柴達木絨山羊產絨量周歲羊0.26-0.32公斤,成年羊0.35-0.38公斤,絨毛纖維平均長6.12cm,絨毛細度13.04-14.48微米,純白度高,品質優良,生產性能穩定。柴達木絨山羊在郭勒木德鄉、大格勒鄉和烏圖美仁鄉均有養殖。
6、青海毛肉兼用半細毛羊
經過多年培育,我市育成青海毛肉兼用半細毛羊,繁活率達到84.11%,雙羔率為10.08%,屠宰率周歲為45.73%、成年51.88%。羊毛纖維細度為:成年公羊48-50支紗,幼年公羊48-56支紗;成年母羊50-56支紗,幼年母羊50-58支紗。幼年公羊體側羊毛長度為13.38cm,幼年母羊體側羊毛長度為12.36cm。成年公羊凈毛率為59.64%,幼年公羊凈毛率為57.78%;成年母羊凈毛率為56.78%,幼年母羊為57.32%。回潮率為4.5-7.03%,羊毛密度為每平方厘米3201-3406根。青海毛肉兼用半細毛羊在郭勒木德鄉、大格勒鄉和烏圖美仁鄉均有養殖。
7、白藏羊
白藏羊具有纖維長,彈性好,強度大,富有光澤等特點,為長毛型,被譽為地毯毛之冠。通過長期選育,我市白藏羊體格增大,體重增加,被毛毛辮增長,花羊減少,繁殖成活率顯著提高,使白藏羊的生產能力大為提高。白藏羊主要在唐古拉山鄉進行養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