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親家的結果 展開

親家

漢語詞語

徠結婚男女雙方的父母互相稱呼對方父母的稱呼。稱呼男士為親家公,女性則為親家母。個別地區同時也指乾親的父母之間稱呼,如孩子的乾爹,乾媽,也可以稱呼為親家

基本解釋


◎ 親家qìngjia
(1) [relatives by marriage]∶兩家兒女相婚配的親戚關係
天下的事真是人想不到的,怎麼想的到姨媽和大舅母又作一門親家。——《紅樓夢》
(2) [parents of one’s daughter-in-law or son-in-law]∶兒子的丈人、丈母和女兒的公公、婆婆

引證釋義


1.父母之家。
《管子·輕重一》:“為功於其親家,為德於其妻子。”
2.指父母。
《荀子·非相》:“婦人莫不願得以為夫,處女莫不願得以為士,棄其親家而欲奔之者,比肩並起。”
3.泛稱親戚之家。
漢 王符《潛夫論·思賢》:“自 春秋 之後,戰國 之制,將相權臣,必以親家:皇后兄弟,主壻外孫,年雖童妙,未脫桎梏,由藉此官職,功不加民,澤不被下而取侯。”
《後漢書·皇后紀上·光武郭皇后》:“帝數幸其第,會公卿諸侯親家飲燕,賞賜金錢縑帛,豐盛莫比。”
宋 梅堯臣 有《余之親家有女子能點酥為詩並花果麟鳳等物一皆妙絕》詩。
明 王鐸《跋瀟湘圖》:“為石寓袁親家收藏,如此至寶。葵丘城墮毀家失,由此數幀,不宜郁宜快也!”
4.兩家兒女相婚配的親戚關係。
《後漢書·禮儀志上》:“東都 之儀,百官、四姓親家婦女、公主、諸王大夫、外國朝者侍子、郡國計吏會陵。”
元 關漢卿《四春園》頭折:“他當初有錢時,我便和他做親家;他如今消乏了也,都喚他做叫化 李 家,我怎生與他做親家?”
沙汀《丁跛公》:“就是那個以正紳自命的 周三扯皮,也和他打上兒女親家。”

英文翻譯


1.(兒子的岳父母或女兒的公婆) parents of one's daughter-in-law or son-in-law
2.(兩家兒女相婚配的親戚關係) relatives by marriage

史書記載


“親家”之稱最早始於唐代。《新唐書·蕭嵩傳》載:“子衡,尚新昌公主,嵩妻入謁,帝(玄宗)呼為親家。”最初這一稱呼只流行於皇親國戚的聯姻上,唐玄宗直呼龍婿生母為親家母,足見其關係的親密。因此,唐代詩人盧綸作《王駙馬花燭詩》云:“人主人臣是親家。”
五代十國時期又出現了親家翁的敬稱。《五代史·劉目徠旬傳》載,劉目旬與馮道是姻家二人並任宰職,馮道罷官后李愚代替了他。李愚向來嫌惡馮道的為人,接任后,每當稽查出馮道的過失差錯時,李愚就在劉目旬面前譏笑馮道說:“這是您親家翁乾的好事。”
後來,親家稱呼通行到了民間,一般老百姓也開始使用這一稱呼,並一直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