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

1986年劉文治主演電影

《孫中山》是珠江電影製片廠拍攝、丁蔭楠執導的傳記影片,由劉文治主演,王詩槐、張燕等出演,於1986年上映。

徠該片講述了辛亥革命后,孫中山為建立富強民主的中國而不懈奮鬥,尋找中國革命的正確道路的故事。

劇情簡介


1911年,武昌起義成功,辛亥革命席捲全國,推翻了幾千年的封建統治,孫中山在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但北洋軍閥袁世凱乘機控制了北京政權,為避免國家分裂,孫中山毅然辭職,讓位給袁世凱。袁世凱為制約國民黨在議會中的勢力,派人暗殺了孫中山的戰友宋教仁。孫中山與陳其美髮動二次革命,但不幸失敗。遭到袁世凱通緝的孫中山再次流亡日本,聚集革命黨人策劃反袁大計。此時,宋慶齡來到孫中山身邊,與他結為夫妻。孫中山就任廣州軍政府大元帥,興師北伐。由於陳炯明的背叛,革命再次受挫。在連續挫折面前,孫中山逐漸認識到要推動中國革命,必須實行“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在國民黨第一次代表大會上,他與李大釗一起親手締造了第一次國共合作。
孫中山劇照
孫中山劇照

演員表


角色名演員名配音備註
孫中山劉文治
黃興劉斯民
宋慶齡張燕
朱執信王詠歌
蔣介石張世會
李大釗於孜健
宋教仁王延松
陳炯明沈衛國
胡漢民阮志強
廖仲愷任強
毛澤東王震
汪精衛馬紅鷹
陳其美王詩槐
宋耀如俞洛生
鄭士良唐湯民
陸皓東徐衛宏
袁世凱辛靜
隆裕太后孫素傑
羅迦陵唐愛梅
宮崎寅藏大和田伸也
宮崎夫人中野良子
平山周神谷和夫
萱野長知橋本功
內田良平 兒玉泰次
鶴岡小川真司
秋香岩本千春
哈同普斯特
馬林戈沙

職員表


總導演丁蔭楠
製作人李榜金(製片主任) 、招慶強(製片主任) 、徐建平、劉丞芳
副導演李葉宇(第一副導演)、劉寶林
監製孫長城
美術設計閔宗泗、馬永元(副美術)、關愈(副美術)
造型設計何子云、孫阿甦
編劇賀夢凡、張磊(特邀)
服裝設計任奉儀、王緝珠
攝影王亨里、侯詠、於曉群(副攝影)
配樂施萬春
剪輯馮惠林、嚴秀英
道具田世凱、黃校明、林洪添
布景師梁培
燈光師李文、司徒經緯
責任編輯車旭群
煙火彭福初、黎國良
特技設計谷家棟、李自強
特技攝影馬衛
擬音甄福慶
指揮丁家琳、方國慶
演奏中央樂團交響樂團、珠影樂團
演徠職員表參考資料

角色介紹


  • 劉文治

    劉文治

    演員孫中山

    資產階級革命家。具有終身不渝的狂熱的使命感、徹底奉獻的犧牲精神,一生以反帝、反封、拯救中華民族為己任,從不動搖,同時一生也都處於痛苦磨難之中。他不保守,對新事物總是抱著極大熱情。在經歷連續挫折后,逐漸認識到要推動中國革命,必須實行“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

  • 黃興

    黃興

    演員劉斯民

    與孫中山共事多年、共同推翻滿清建立民國的親密戰友,為革命事業勞碌一生、奔波一生、工作一生、獻身一生。在組織革命黨過程中,因為反對孫中山要求大家絕對服從黨首,他與孫中山產生嚴重分歧,決意離開。後來他雖然準備與孫中山再次攜手,卻得重病死去。

  • 宋教仁

    宋教仁

    演員王延松

    孫中山的戰友,國民黨代理理事長。他主張議會政體,領導國民黨在國會選舉中獲勝,試圖用通過組閣制約袁世凱的獨裁權力,結果被袁派遣的刺客刺死於上海車站。

  • 陳炯明

    陳炯明

    演員沈衛國

    追隨孫中山革命的粵系軍事將領,后與北洋軍閥勾結,背叛擁孫誓言,煽動軍士叛亂,炮轟總統府。他所率領的粵軍是孫中山一手策劃並親自組建的,因此他叛變革命給孫中山造成極大的心理撞擊。

  • 陳其美

    陳其美

    演員王詩槐

    是孫中山非常信任、非常得力的革命志士,曾與孫中共同策劃發動推翻袁世凱政權的“二次革命”,堅決支持孫中山組織中華革命黨並帶領宣誓絕對效中黨首孫中山。

  • 宮崎寅藏

    宮崎寅藏

    演員大和田伸也

    日本革命志士,他敬佩孫中山無私無畏、矢志不渝的革命精神,全力以赴支持、援助中國革命黨人推翻封建專制王朝、建立共和國的事業,成為第一位加入興中會的日本人。

  • 宋慶齡

    宋慶齡

    演員張燕

    宋耀如的二女兒,性格活躍、充滿幻想,青春煥發、滿腔熱情。從小就仰慕孫中山,懷著滿腔敬佩收集報道他的報章,成年後接替大姐擔任孫中山的秘書。她關心、同情孫中山,不顧父母反對,在東京和孫中山結婚,從此以後在革命的道路上陪伴在他左右。

幕後製作


影片樣式

為了創作該片,丁蔭楠用一年時間與史學家、合作的演員們探討,結合自己對史料的研究,他得出結論,必須從人類發展史、中國社會史及哲學史的高度來確立影片創作的基點,來認識孫中山先生的功業、思想、人格和孫中山從誕生到逝世整個人生的價值。雖然有的創作人員企圖以市民文學的悲歡離合的格調來寫“孫中山是個凡夫俗子”,但丁蔭楠認為這種小資產階級人性的庸俗藝術創作觀和他所追求的悲劇高度是格格不入。
孫中山劇照
孫中山劇照
在影片的藝術追求上,他確立的目標是:必須走向人物心理,學習傳記片《甘地傳》寫歷史也寫人物性格,同時突破《甘地傳》的紀實性手法,以人物心理片的姿態走上世界影壇。他希望在影片特定的歷史氛圍中,創作一部以心理情緒為主體內容,以藝術造型與聲音為表現形式的哲理性心理情緒片。

攝影造型

根據導演的藝術要求,攝影師王亨里確定了影片的攝影造型要注重:鏡頭的不完整性、簡練、概括、單純的構圖;畫面需要有極豐富的信息量和內涵;光色要講求誇張、寫意;大場面要進行“變形”處理。在用光方面,他們從影片基調上考慮,拍攝時基本不用晴天,盡量在陰天完成,從而表現那個時代的生活氛圍,烘托歷史感和久遠感。

幕後花絮

● 該片僅孫中山一個角色就準備了三十幾套服裝,宋慶齡、黃興、宋教仁等十幾個角色的服裝則裝滿了35個大木箱,群眾服裝及各兵種服裝總計兩萬多套。在加工階段,負責服裝的任奉儀等人對每件服裝的尺寸、式樣親自檢查,對不符合要求的由劇組自己加工或改制。對於製成的服裝,演員們比較滿意,扮演哈同的演員甚至提出不要報酬,只要把片中他所穿的一套西裝給他就可以。
● 為了給幾萬套服裝作舊,劇組把珠影廠內建築工地的竹子搬到藝術大樓的天台上,搭成200多個竹架,然後經過泡、曬、打磨、擦舊擦毛、煮、燒、薰、染、打補丁等工序把服裝做舊。
● 為了完成該片的美術設計,閩宗泗用了近一年時間進行準備工作,研讀了近1000萬字的有關孫中山的史料,收集了1000多幅圖片資料,根據導演總體造型構思繪製了1000多幅美術設計圖,其中包括50多幅大場氣氛圖和300多幅鏡頭畫面。在拍攝時,影片需要一張1895年的《申報》及其它報刊,閩宗泗為此跑遍了上海,最後才在博物館找到。
● 為把握人物內心和氣質,劉文治認真研究了孫中山的有關資料,包括孫中山的遺照、手跡,對孫中山的政績、言談舉止、興趣愛好都一一揣度、體會。有一次,他因病住院,從大夫在他腹部叩診的動作得到啟發,因為孫中山早年是行醫的,他就為角色設計了平時喜叩食指、中指的動作。為模仿孫中山持文明棍的姿態,劉文治專門去廣東省民盟請教老先生。
● 為塑造孫中山一角,劉文治十分注意保持體形,在羅浮山拍外景時,儘管山泉冷冽,他仍堅持每天游泳兩小時。為配合他深入角色,整個攝製組都尊稱他為“先生”,特別是演員組,無論是進門、上下樓還是發言,其他演員都會對他說“請先生先走”等敬語。
● 和孫中山相比,劉文治的耳朵較小,需要化妝師重新塑制。為此,化妝師用石膏塑了他的面型,反覆試驗耳朵的大小,用了兩百多斤石膏。因為耳朵是用特製薄塑料做的,受熱易變形,一變形就必須換,所以該片用了近百對塑料耳朵。
● 該片中“總統就職”的戲一共拍了三次。第一次因為南京某報紙透露了消息,拍攝現場擠滿了圍觀群眾,拍攝被迫中止。第二天,公安局增派1000多名民警封鎖道路,但拍攝進行時,煙花火星引燃了牌樓上的松枝,由於滅火不及時,牌樓布景被燒了大半。最後,劇組花了四天時間重新搭好牌樓,拍攝才得以重新開始。

獲得榮譽


獲獎時間獲獎獎項獲獎方備註
1987年第十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孫中山》獲獎
第七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孫中山》獲獎
最佳導演丁蔭楠獲獎
最佳男主角劉文治獲獎
最佳剪輯嚴秀英、馮惠琳獲獎
最佳攝影王亨里、侯詠獲獎
最佳音樂施萬春獲獎
最佳服裝任奉儀、王輯珠獲獎
最佳道具田世凱、黃校明、林龍添獲獎
最佳煙火彭福初、黎國良提名
最佳照明李文提名
第一屆表演藝術學會獎金鳳凰獎學會獎劉文治獲獎
1988年1986-1987中國廣播電影電視部優秀影片獎優秀故事片《孫中山》獲獎
1992年第一屆中國電影優秀攝影獎故事片攝影獎王亨里、侯詠獲獎

作品評價


該片是一部成功的影片,它以氣勢磅礴的史詩性與內涵深遠的哲理性相統一的恢宏氣度,以對歷史事件的洗鍊概括與對人物的心裡細緻刻畫的大手筆,以把歷史人物的個性與藝術家自身的個性互相滲透、凝聚、升華的藝術氣質,征服了觀眾。(《電影藝術》評)
該片是一部比較成熟的詩電影,在寫意性上高度的概括、凝練,在造型處理上運用了象徵手法;影片畫面的後景往往採取誇張的手法,採取強化的處理,但仍建立在現實的基礎上;對歷史氛圍的浪漫手的處理帶有更多的假定性;人物關係採取只求會意的虛寫方法,在表現人物關係時不是像工筆畫那樣精雕細刻,而是點到為止。這種對詩電影的追求非常可貴。(原中國電影藝術委員會委員王雲縵評)
孫中山演員王延松照片
孫中山演員王延松照片
該片導演的藝術構思很具體也很新穎,影片表現了許多重大的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導演採用大量的省略,精心選擇了幾個片段,構置在幾個點上,恰到好處。整部影片的結構形式很見功夫,每個畫面用了什麼調子,幾組畫面如何協調,都是精心設計,但又不矯揉造作,十分難得。該片從節奏韻律、鏡頭長短、鏡頭角度看更接近音樂。影片的音樂、音響也很出色。色彩流動也有音樂感。而影片從獨特的心理情緒角度去表現孫中山,給人一種“往事如煙”的歲月感、距離感,啟發人們對楞史的思考。(原《大眾電影》主編蔡師勇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