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剔犀的結果 展開

剔犀

出現於唐代的漆器工藝

剔犀系漆器工藝。一般情況下都是兩種色漆(多以紅黑為主),在胎骨上先用一種顏色漆刷若干道,積成一個厚度,再換另一種顏色漆刷若干道,有規律地使兩種色層達到一定厚度,然後用刀以45度角雕刻出回紋雲鉤劍環卷草等不同的圖案。

工藝介紹


由於在刀口的斷面顯露出不同顏色的漆層,與犀牛角橫斷面層層環繞的肌理效果極其相似,故得名“剔犀”。這種獨特的效果燦然成紋,流轉自如,迴旋生動,取得了比純色雕漆更富於變化的裝飾效果。剔犀雖屬雕漆範圍,與剔紅相比較,色彩比較豐富,而題材上相對來說卻比較古樸而且單一,它不雕山水、人物、花鳥、蟲魚,而是以雕刻線條簡練、流暢、大方的“雲紋”為主。所以,北京、山西又稱其為“雲雕”,日本則稱之為“屈輪”。
剔犀
剔犀
該工藝20世紀初葉在國外得到重視,在我國唐代始有出現,至元代趨於頂峰,同時湧現出一批如張成楊茂等著名的匠師。傳至明代宣德年間,曾盛行一時,影響遍及江河流域;嘉慶年間,絳州(新絳)名匠張凡娃結合本地特點加速發展,形成有北方特色的雕漆工藝,使這一特殊工藝才得以紮根發芽流傳至今。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的雲紋剔犀盤和安徽省物館藏署名“張成造”的如意紋剔犀盒就是這一時期的代表性作品。
此工藝在2011年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絳州剔犀”技藝,保護單位新絳縣黃河雲雕工藝廠,由何俊明大師所傳承。
日前,部分收藏家格外青睞剔犀工藝品。若能收藏一二,確該慶幸。剔犀工藝具有耐腐蝕,耐磨擦,抗高溫且愈磨愈亮等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