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弓

由滿族帶入中原的中國傳統弓

清弓,一般指一種隨著滿清入關而由滿族帶入中原的中國傳統弓。國際上對清弓的叫法為滿洲弓或者滿族弓。清弓的特點是,弓梢長而反向彎曲,弓梢根部有弦墊,弓體用牛角,木材,和牛筋等材料製成。因此,清弓屬於筋角反曲複合弓。清弓的這種設計使得它拉力可以做得很大,用來射重箭威力可以和早期的火藥武器抗衡。

清弓概述


清弓的出現同時影響了整個中國的弓箭製造形制,後來的青海弓,蒙古弓都受到了清弓的影響,和清弓在外型上大同小異。
清弓和它的前輩-金朝(女真人)的弓是一樣的。特點是大尺寸、大弓梢、拉力較大。很顯然,它注重的是“穩”和“准”,和漢族弓的價值取向不同。有人提出這和材料不同有關,有這可能。漢族弓的特點恰好相反,更注重射程和效率。
清弓很差嗎?不。弓身重,可以用重箭,保證一定的效率;重箭的離弦速度低,那就近距離使用,箭的速度、動能損失不大。清軍實際就是這樣,通過合理的戰術安排,讓他們的箭獲得足夠的穿透力和殺傷力,充分發揮武器的作用。
清弓
清弓

滿洲弓箭


滿洲弓箭的結構從中間向兩邊對稱,依次為握把、弓臂、弦墊和弓梢。握把為木質上貼暖木與鯊魚皮;弓臂內為竹制或木製弓胎,面貼牛角或羊角,背貼牛筋(有的用鹿筋);弦墊有骨制的,亦有木製的;弓梢木質,中夾角片。滿洲弓的弓弦分為皮弦、絲弦和筋弦三類。
滿洲弓箭的顯著特點是整個弓體巨大、弓梢長並內嵌角片、有明顯弦墊。巨大的弓體可以在弓臂變形小的情況下增大對箭的推動力和推動距離。長弓梢雖然增大的弓臂負擔,但是槓桿作用更明顯,更加適合使用重箭;而且內嵌的角片不但加固了弓梢,而且減輕了弓梢重量。相對於其他種類弓來說,滿洲弓的弦墊應該可以說是大到另類了,亦增加了弓臂負擔,但是它能共很好的保護弓臂、減緩弦對弓臂的衝擊;並使在射手拉弓時產生等效弓臂變換效果,使射拉開硬弓后更易保持射箭狀態。

滿洲弓分類


滿洲弓可分為三類,戰弓、獵弓、力弓。
力弓只是射手用來練習力量、拉弓動作的弓。這類弓普遍力大,弓體、弓梢粗壯。
獵弓是這三種弓中弓梢最長,省力效果最明顯,也是最纖細的。
戰弓這是上面兩者的綜合體。弓梢長度中等,即能夠省力,又減少不穩定因素;拉力從50磅一直到200磅以上。
清朝滿洲八旗軍配用箭枝分為三大類,即niru(披箭);xierdan(刺箭)和zhan(哨箭)。三類箭枝各有特點,niru(披箭)箭身粗,重量大,箭鏃寬,用於近射,清代有:
大禮披箭、齊披箭、義披箭、梳春披箭、箭、尖披箭、月牙披箭、抹角披箭、無哨披箭、鐵鏽披箭、燕尾披箭、長披箭、鴨嘴箭、墩子箭、把箭、槍頭箭、榛子披箭、火箭、射馬箭等哨子披箭、大披20餘種;xierdan(刺箭)箭身細而長,重量輕,箭鏃細而窄,用於遠射,有梅針箭、齊梅針箭、角頭箭、快箭、兔兒箭、尖頭箭、遠射把箭、射魚義箭、水箭等;zhan(哨箭)屬非殺傷性箭體,射出后發出鳴音,用於習射;信號傳輸和戰時預警,有牛角哨箭、齊哨箭、榛子哨箭、長哨箭、合包哨箭、圓哨箭、方哨箭等。箭鏃和箭桿的連接處以蛇皮或沙魚皮包裹,藉以加固箭鏃,防止磨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