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帶雨林

溫帶雨林

在地球上的多種自然生態系統中,雨林被視為環境藝術的傑作之一。雨林依位置的不同分熱帶雨林和溫帶雨林。其中,“熱帶雨林”的名字更為人們所熟知。熱帶雨林集中分佈在南美洲、東南亞和非洲。它所蘊藏的豐富物種對維護全球生態平衡起著重要作用。但是人類的破壞活動,如伐木、耕作、放牧等,卻使它面臨毀滅性的威脅。目前,僅存不到一半的熱帶雨林正以每年12.95萬平方公里的速度銳減。

基本內容


溫帶雨林主要分佈在北緯40度至60度之間,大陸的西岸。在這些地區降水較多。

與熱帶雨林的不同


其實,儘管溫帶雨林不如熱帶雨林分佈得廣和知名度高,但也同樣是脆弱的、複雜和迷人的。它主要分佈於美國華盛頓州的奧林匹克半島和阿拉斯加的東南部,以及加拿大溫哥華島的西海岸;在南半球的智利和澳大利亞的塔斯馬尼亞也有所發現。
溫帶雨林在某些方面與熱帶雨林相似,例如都有高大的喬木、茂盛的灌木和眾多的附生植物,但兩者之間也有許多不同之處。
據美國國家科學院的報告估算,一塊有代表性的4平方英里的熱帶雨林中,大約包含100種爬行動物、125種哺乳動物和400種鳥類。相比之下,溫帶雨林中的生物種類就少得多。這是因為許多溫帶物種在冰川期遭滅絕,而熱帶物種在1億年中無間斷地發展進化的緣故。不過溫帶雨林的生物量,即每平方英里的生物總量要比熱帶雨林的多。
溫帶雨林中的動物大多生活在地面上,安靜且不惹人討厭。不像熱帶雨林既有在林間吵鬧的猴子、鳥群和蛙類,又有危險可憎的蛇、螞蟥和蜘蛛。總之溫帶雨林更溫和。

氣候


充沛的降水是雨林生成的一個重要條件。熱帶雨林的年降水量多數在2500毫米左右。而對溫帶雨林來說,這種情況通常只出現在緯度45~55度之間的沿海山區。溫帶雨林的特點是冬暖夏涼,冬季氣溫極少低於零攝氏度,這就為動植物的生存和發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環境,特別是奧林匹克半島沿岸的霍荷、昆特斯和奎納爾特河谷西側,比之再北的阿拉斯加和加拿大的溫帶雨林區,其條件更為優越。
奧林匹克半島的情況就“生動”地說明了地形對形成溫帶雨林氣候所起的作用。半島上的奧林匹克山脈海拔近2438米。位於山脈西側的溫諾奇·奧克斯堡氣象站曾記載該地區1931年的全年降水量為4688毫米。而坐落在另一側山腳下的塞奎姆城,雖然與氣象站僅隔80公里,但年降水量卻只有406毫米。對此,科學家的解釋是:當濕潤的盛行西風從開闊的太平洋吹向半島時,遇到高大山脈的阻擋而抬升。氣流在上升過程中變冷凝結,從而形成迎風坡降水。但在山脈的另一側,情況正相反,空氣下沉時溫度升高,不易凝結,所以少降水。因此,海拔2917米的奧林波斯峰頂的年降水量可多達5080毫米,而塞奎姆城卻處在所謂的“雨影區”(山背面降水少的地區),年降水量僅與羅基山脈東部半乾旱大草原的相當。

溫帶雨林的代表


在美國古老的奧林匹克溫帶雨林中,有很多高大的樹木,有的竟高達90多米、樹圍在6米以上。最有名的道格拉斯冷杉和西部紅松即發現於此。此外,北美洲的溫帶雨林盛產錫特卡雲杉也可在這裡找到。
道格拉斯冷杉多生長在被大火或風暴侵襲過的開闊地;紅松多生長在沼澤地和河畔。錫特卡雲杉和鐵杉的分佈很有規則,像街樹那樣排列成行。這是因為溫帶雨林的地表積有厚達7~9毫米的敗葉層,種子很難落到適合其生根發芽的土壤中。這樣,倒下的大樹樹榦便成了種子的聚集地。隨著幼苗的成長,根也深扎於樹榦兩旁,待樹榦腐爛后,就留下了成排的新樹。不過那些落在樹樁上的種子只能長成一棵孤樹。
每天清晨,陽光從樹頂的縫隙漏進來,衝破奧林匹克雨林中彌滿的淡綠色霧氣,一片極其美麗的景色映入眼帘。酢漿草等低等植物如絨毯般復蓋在大地上,隨處可見的蔓草苔蘚蕨類植物布滿了每棵樹的枝幹。像石松和歐龍牙草這類附生植物,以及許多種未被命名和分類的蘑菇也都隱藏其中。除此之外,這裡也生活著種類繁多的動物,如羅斯福大角鹿、美洲豹、黑熊水獺、北美林跳鼠和香蕉蜒蚰等。尤其是大角鹿,在錫特卡雲杉和鐵杉混交林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從邏輯上講,鐵杉結籽多,長得也茂盛,理應居多。但由於大角鹿以食鐵杉嫩枝葉為主,從而限制了鐵杉的總體發展。因此在混交林中錫特卡雲杉反倒佔了優勢。

溫帶雨林的危機


儘管霍荷、昆特斯和奎納爾特河谷的溫帶雨林區已被闢為奧林匹克國家公園的一部分,並受到了很好的保護,但由於以前的過度伐木,它們與那些成為林場的廣大雨林區相比,便顯得微不足道了。更令人遺憾的是,伐木和人類的其他侵害活動也同樣威脅著加拿大、阿拉斯加及南半球的溫帶雨林。

保護現狀


“許多中國人都認為,加拿大是世界上森林最多同時也是保護得最好的地方,實際上並非如此。”加拿大民間環保組織森林保護網路的項目主任葛里·赫格斯先生說,“現在世界上僅存的最大溫帶雨林———加拿大卑斯省大熊森林正面臨著被大面積砍伐的危機。”
大灰熊白靈熊等是大熊森林裡珍貴而特有的野生動物,隨著原始雨林被成片伐光,它們已走到瀕危的邊緣。日前在京舉行的小型環境論壇上,森林保護網路的環保人士介紹,大熊森林復蓋著加拿大西岸一片約700萬公頃的地區,雨林中高達百米的千年古樹隨處可見。但不幸的是,多家跨國木材公司正在大量砍伐大熊森林,而且經常採用成片伐光的破壞性伐木方式。
那些木材公司可以在大熊森林一次砍伐60公頃的原始雨林,而在中國,即使是人工林也要求進行不超過3公頃的間伐。赫格斯先生表示,中國政府自1998年制定了天然林保護工程的規劃,全面禁止砍伐長江、黃河中上游的原始森林,並減少東北等地區的商業伐木。天然林保護工程實施後有效地保護了當地的生態環境,在國際上也樹立了良好的形象。
據了解,加拿大的環保組織和有關機構為挽救大熊森林也持續在進行各種努力。2001年,卑斯省政府專門頒布了“大熊森林協議書”,規定16個原始森林山谷和一些具有生態價值的地區被列為保護區。但是兩年多以來,人們發現當地砍伐森林的狀況並沒有得到真正改善。
2002年新發布的環境報告顯示,該省約30%的鳥類、哺乳動物、兩棲動物、淡水魚、植物以及60%以上的爬行動物正面臨滅絕的威脅,而伐木業正是導致物種瀕危的禍首。
赫格斯等加拿大環保人士此行來中國,一方面來考察中國保護天然森林的情況,另一方面,中國正是卑斯省木材業成長最快的市場。
“我們並不反對加中之間的木材貿易,”赫格斯表示,“只是希望木材公司不再對原始森林進行破壞性開採,從而保護地球現存最大的溫帶雨林。”卑斯省的大部分貿易木材並沒有經過國際森林管理協會(FSC)的認證,這個認證將確保貿易木材沒有破壞原始森林。赫格斯希望中國進口木材的有關公司能夠對木材的來源加以注意。目前,國際上許多大公司如瑞典的宜家、美國的路易氏等都表示停用來自大熊森林的木材,直到這裡因工業性採伐所產生的環境問題得到有效解決時為止。
據了解,印度尼西亞是目前世界上非法採伐木材數量最多的國家之一。為打擊非法林產品的貿易,幫助當地保護生態環境,中國政府曾在2002年底與印度尼西亞簽署了備忘錄,共同採取措施阻止非法原木在國際上進行交易。加拿大環境人士對此也表示高度讚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