盔甲洞

盔甲洞

徠長江三峽瞿塘峽南岸的絕壁上,有一個黑洞,洞口距崖頂70米左右,高出水面100米左右。

基本信息


徠在長江三峽瞿塘峽南岸的絕壁上,有一個黑洞,洞口距崖頂70米左右,高出水面100米左右。
《夔州志》載:相傳此洞為宋代女將穆桂英藏盔甲的地方,這與“孟良梯”一樣當然也是一種附會。盔甲洞在風箱峽斜對面的南岸半岩間,下距江面約100米。童恩正先生曾有專文記載盔甲洞懸棺發現的文物。1958年,白帝城供銷社請一位老工人進洞探寶,發現棺木三具,取出的文物現存白帝城文物陳列室,計有巴式青銅劍、木梳一把等。

演變歷史


據《夔州志•文物》記載,相傳此岩是宋朝穆桂英當年藏盔甲的地方,故稱“盔甲洞”。
盔甲洞
盔甲洞
1985年考古人員進洞考察時,發現洞內有二具棺木,內有青銅劍一把,長25厘米,木漆梳一把,殘長5厘米,工藝精巧,據考證,是古代的一處崖葬

瞿塘峽孟良梯、盔甲洞的傳說


孟良梯位於瞿塘峽口、長江南岸,即粉壁牆東邊的絕壁上,鑿有許多方形石孔,孔深1尺,寬0.8尺,高0.7尺,孔距3尺,自下而上呈“Z”形,一直排列到高不可攀的山腰,這列石孔,人們稱為“孟良梯”。孟良是歷史演義小說《楊家將》一書里楊家將中的一員大將。北宋名將楊繼業在我國北方的戍邊戰爭中屢立戰功,后因重傷被俘,絕食而死。其事迹在民間廣為流傳。據奉節一帶的民間傳說“楊繼業死後,其屍骨埋在白鹽山巔的“望鄉台”上。一天晚上,孟良為搬遷屍骨,在此開鑿石孔,攀援而上。不料石孔才鑿到山腰,便被存心破壞此事的和尚所發現。和尚假學雞叫,孟良誤為天亮,怕被人發覺,只好停止打孔。人們因此叫這列石孔為孟良梯。孟良梯稍東的絕壁上,有一略微突出的奇石,很象光頭赤足的和尚倒懸其上,故名曰“倒吊和尚”,傳說是被孟良懲罰的那個學雞叫的和尚。
盔甲洞
盔甲洞
其實,這列石孔是古棧道遺跡,有一石孔至今仍殘存一根木樁。古代長江南岸的白鹽山上,曾經有過一座古老的城鎮,這條棧道很可能就是由此通向瞿塘峽口、白帝城上的要道。石孔只鑿到山腰,是因為石孔以上可以通過懸索攀登的緣故。岩棺葬是一種古代地方性葬俗。西漢至南北朝時,四川地區最為流行,瞿塘峽兩岸就有多處,除風箱峽岩棺外,對岸盔甲洞岩棺中發現的文物更為豐富。此洞中的數具懸棺發現於1958年,內有巴式柳葉劍、銅鞋、木梳等珍貴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