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陳作霖的結果 展開
- 清同治朝兵部主事
- 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原副書記
- 清末南京史志學家
- 原鐵道部衛生系統專家委員會委員
陳作霖
清末南京史志學家
陳作霖(1837-1920),字雨生,號伯雨,晚號可園,人稱可園先生。江蘇南京人。光緒元年(1875年)舉人,歷任崇文經塾教習、奎光書院山長(校長)、上元、江寧兩縣學堂堂長等職。為清末著作家、藏書家。
陳作霖是近代南京著名史志學家,他畢生致力於搜集地方文獻,編輯史志資料,給後人留下了一筆寶貴財富,對今天的南京城市文化建設和發展,仍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陳作霖像
同治十三年(1874年)陳作霖參與纂修《上江兩縣誌》,這是他進入方誌領域的開始。三年後,他編寫成《金陵通紀》,接著又用五年時間編纂了《金陵通傳》,這兩部書一記典章,二記人物,詳細敘述了南京的歷史文化。《金陵瑣志》(五種)是陳氏的鼎力之作,其中《運瀆河小志》所說運瀆,是指東吳時開鑿的秦淮支河,自斗門橋北上,經紅土橋、草橋分流,東至內橋,西至張公橋,以水為經、以橋為緯,記載了縱橫十里之間的街巷宅第、祠廟園林、風俗民情、逸聞軼事;另外還有記門西地區的《風麓小志》、門東地區的《東城記略》及《金陵物產風土記》和《南朝佛寺志》。後來,陳作霖又指導其子陳紿紱續志兩種:《鍾南淮北區域志》記鐘山南和秦淮河北的山水街巷園林人物;《石城山志》記城西北事,於1919年刊成。這些史志在當今編寫《南京通志》時均有重要參考價值。
建鄴區安品街20號是陳作霖故居。建於光緒元年,宅後有一花園稱“可園”。《秦淮志》載:“可園在南幹道橋西,陳作霖先生居此,有壽藻堂、瑞花館,地不甚廣。”此處也是文人雅士聚集地,有朱之藩故居、天后宮、安徽會館、陝西會館、沈氏私宅等。可惜昔日建築大多已毀。可園故居早在1984年列為區級文保單位,但深宅大院現成了雜亂民居。百年老屋裡,住著陳祖耄夫婦,他是陳作霖80歲那年得的孫子。老夫妻倆靠退休金度日,三個兒女常來照料,晚年生活安逸。老人惟一牽掛的是祖父留下的幾間房屋,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得到維修保護,讓人們記住陳作霖的名字。
畢生致力於教育、文學、經學和史志學。歷任崇文經塾教習、奎光書院山長、上江兩縣學堂堂長等職。擅長詩、詞、文,以詩文為長。家有“冶麓山房”,后改為“可園”,與甘元煥的“復廬”對應,專門搜羅南京地方文獻、金陵掌故和先賢著述,其藏書之名,有“巋然系東南之望”。目錄學題跋有《藏書跋尾》,先後跋“冶麓山房”有3 000餘卷藏書。他憑藉此藏書,與甘元煥合作編著有《國朝金陵文征》、《國朝金陵詞抄》、《金陵通紀》、《江寧府志》、《金陵通傳》、《金陵文抄》、《元寧鄉土志》、《金陵詩續征》、《金陵瑣志五種》等;著述有《可園文存》、《詩存》、《壽藻堂文集》、《養和軒隨筆》、《詩集》、《可園詩話》、《可園備忘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