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令海峽大橋

白令海峽大橋

白令海峽大橋(Bering Straits Bridge),目前還處於提案階段,一旦建成將成為一座宏偉的跨洲連接通道,將亞洲、非洲、歐洲、北美洲和南美洲統統連接起來。

該橋的建址目前已經有了多種提議,比如威爾士王子角、楚科奇海港、得茲涅夫角都有很可能。此外還有人建議能建造由三座橋樑組成的系列橋樑,總長超過80公里。然而北極地區的環境相當惡劣,要建築這樣一座大橋真的很難,一旦建成,將成為人類建築史上的又一大奇迹。

海峽概述


白令海峽
白令海峽
白令海峽(英語: Bering Strait;俄語:Proliv Beringa;法語:Detroit de Bering)是位於亞洲最東點的迭日涅夫角和美洲最西點的威爾士王子角之間的海峽,平均深度約30~50米,最狹處約85千米;峽內島嶼羅列,包括代奧米德群島(約16平方公里)及海峽南邊的聖勞倫斯島(約2,560平方公里)。美俄國界在此穿過。這個海峽連接了楚科奇海和白令海(西經169度零分,北緯65度30分)。
它的名字來自丹麥探險家的維他斯·白令。在1728年俄國軍隊任職時候穿過白令海峽,是第一個穿過北極圈和南極圈的人。

地理位置


白令海峽
白令海峽
溝通北冰洋和太平洋的唯一航道,也是北美洲和亞洲大陸間 的最短海上通道。位於亞洲東北端楚科奇半島和北美洲西北端阿拉斯加之間。北連楚科奇海,南接白令海,白令海峽長約60千米,寬35~86千米,平均水深42米,最大水深52米。

地理環境


海峽的狹窄和水淺削弱了北冰洋和太平洋間深層水的交換。在距今1萬年前的第四紀冰期時,海水低於海面約100~200米,海峽曾是亞洲和北美洲間的“陸橋”,兩洲的生物通過陸橋相互遷徙。
海峽水道中心線既是俄羅斯和美國的國界線,又是亞洲和北美洲的洲界線,還是國際日期變更線。白令海峽地處高緯度,氣候寒冷、多暴風雪和霧,尤其冬季,氣溫劇降,最低氣溫可達-45℃以下,海峽表層結冰,冰層厚達2米或更多,每年10月到次年4月是結冰期,嚴重影響航行。
海峽中海水主要是從北冰洋流來沿海峽西岸流入白令海,來自太平洋的溫暖海水沿海峽東岸流入北冰洋。海峽和沿岸地區生活著適宜冰雪生態環境的海豹、海象、海狗、海獺、海獅以及北極燕鷗等。

方案簡介


未來,繪圖板上將出現一座宏偉的大橋,它將打破人類慣有的任何邏輯與期望。試想一下,一個偉大的建築將連接北美洲和亞洲,為兩大洲帶來史無前例的經濟增長。這座大橋包含220個跨度,凌駕於88公里寬的洶湧海水甚至冰洋上。
為了達成目標,大橋必須坐落在數百個混凝土橋墩上,每個橋墩都重達數百萬磅才能抵禦重達數百萬噸的北冰洋浮冰的強壓。北冰洋的氣候以寒冷和惡劣而聞名,因此整座大橋都必須包裹在厚厚的混凝土裡,就連電纜也不例外。

計劃詳情


這項計劃包含以下內容:
高速火車——設想中的大橋分為三層:頂層用於車輛交通,中層用於高速火車,底層用於石油和天然氣管道。下面的兩層採用封閉式,可全年通行。而頂層在一年中只對汽車和卡車開放4個月。
雙車道公路——橫跨白令海峽的大橋本身並無多大價值,必須配上數千英里長的新型公路和鐵路才能讓大橋真正連通兩端。這條“北極圈長廊”綿延4000英里,從西伯利亞中部一直到加拿大南部,將歐亞大陸與美洲大陸連在了一起。
單纜支柱——大橋共有220個橋墩,每一個橋墩都連著一個跨度。龐大的單根索纜包裹在混凝土中以對抗惡劣的天氣,把橋面支撐在連接白令海與北冰洋的海峽上方60.96米高空。

地球工程


橋墩——88公里長的白令海峽大橋需要220個橋墩,它們呈圓錐形,外形和作用均類似於破冰船的船道,而每個橋墩重達5萬噸。
管道——一座花費數十年時間、預計耗資高達1050億美元才能建成的大橋,必須帶來經濟上的利益。大橋的最底層將被封閉並安裝上管道,把西伯利亞的石油和天然氣輸送到北美洲。
天氣——白令海峽大橋不僅將成為世界上最長的大橋,而且還得對付其它橋樑根本無法對抗的惡劣天氣:龐大的冰山、洶湧的海水以及華氏零下40度的嚴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