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圈

地理名詞

南極圈和北極圈一樣,是地球上地域的劃分界限,是在地球上劃分的五個氣候帶當中的一個分帶。南極圈指的是南緯66º34’這條緯線,南極洲的絕大部分位於南極圈之內。這個圈並不是人們隨意劃分的。天文學家從兩極所受太陽光的角度出發,提出了一種用光線來確定南極地區永久界限的方法。

釋義


南極圈和北極圈一樣,是地球上地域的劃分界限,是在地球上劃分的五個氣候帶當中的一個分帶。南極圈指的是南緯66º34’這條緯線,南極洲的絕大部分位於南極圈之內。這個圈並不是人們隨意劃分的。

劃分方法

天文學家從兩極所受太陽光的角度出發,提出了一種用光線來確定南極地區永久界限的方法。這一方法的依據是地球圍繞著太陽運行時地軸本身的傾斜度固定不變的原理。也就是說,地軸對著太陽傾斜角度約23.5º是固定不變的。因為南、北極與垂直於地球繞太陽運行軌的平面形成一個約23.5º的角度,這條23.5º線在地球轉動時正好通過南緯和北緯66º34’的地方。這就是南、北極圈的由來。另外,南極圈也是南溫帶和南寒帶的分界線。
在地球上,緯度66度34分為極圈,在南半球為南極圈。極圈是天文學家提出的,一種用光線來確定極區永久界限的方法。這種方法的根據是:當地球圍繞太陽運行時,地軸本身的傾斜度不變,為23.26度;因此,當地球繞太陽公轉時,在地球的南端有一部分地區有6個月的時間向著太陽,這部分區域的邊緣面正好、與垂直於地球繞太陽運行轉道的平面黃道形成一個約為66.34度的平面角,而這個區域的邊緣面與地球球體相截形成的球冠,其底面的圓周正好是66度34分。南緯66度34分叫南極圈。

特點

南極圈是南緯66º34’緯線圈。這是南半球上發生的極晝、極夜現象最北的界線。南極圈以南的區域,陽光斜射,雖然有一段時間太陽總在地平線以上照射(極晝),但正午太陽高度角很小,因而獲得太陽的熱量很少,為南寒帶。
南極圈是南溫帶和南寒帶的分界線。
南極圈附近因無地形阻攔,盛行西風,多溫帶氣旋,又有海冰漂浮,海象非常兇險。西方航海界因此有種說法:咆哮的南緯40º,狂暴的南緯50º。尖叫的南緯60º。

影響

當太陽直射南回歸線的時候,南極圈內所有地方會出現極晝現象,也就是說只在冬至(12月22號)出現極晝的是南極圈上的那個緯度。
而緯度越高的地方出現極晝的天數越長,南緯90度則是從秋分到春分都是極晝。
同樣極夜也是一樣的道理。可以用地球儀模擬一下。所以在南極點上一年只有一個白天一個黑夜。
所以通常科學家會在冬季(極晝)到南極考察。

簡介


南極圈
南極圈
在地球上,緯度66度33分為極圈,在南半球為南極圈。極圈是天文學家提出的,一種用光線來確定極區永久界限的方法。這種方法的根據是:當地球圍繞太陽運行時,地軸本身的傾斜度不變,為23.5度;因此,當地球繞太陽公轉時,在地球的南端有一部分地區有6個月的時間向著太陽,這部分區域的邊緣面正好、與垂直於地球繞太陽運行轉道的平面形成一個約為66.5度的平面角,而這個區域的邊緣面與地球球體相截形成的球冠,其底面的圓周正好是66度33分。南緯66度33分叫南極圈。

極晝極夜


極晝和極夜(又稱永晝、永夜)是地球兩極地區特有的現象,是指一天24小時之內全都是白天(極晝)或黑夜(極夜)。北極圈是北半球內僅有的可能發生極晝極夜的地方。每年的公曆3月23日,也就是春分的時候,太陽直射赤道。從這一天開始,南極圈內開始出現極夜。一開始只有南極點,然後逐漸擴大到整個南極圈範圍。6月22日,夏至日時,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北緯23°26′),這時南半球極夜範圍達到最大,為南極圈以南的全部地方。之後,極夜範圍慢慢縮小,到了9月23日秋分的時候,恢復到只有南極點有極夜。這一天過後南極的極晝開始,最初也是在南極點,然後延伸到整個南極圈的範圍。12月22日冬至時,太陽直射南回歸線,整個南極圈以南的區域都是極晝。接著極夜範圍逐漸回縮,到了第二年的3月23日,即春分時極晝結束,而極夜重新開始。
南極圈內主要是南極大陸南極圈內的地方,越靠近南極點,出現極晝極夜的時間就越長。南極點附近的地方一年有近一半的時間是極晝,另一半是極夜。南極圈內靠近邊緣的地方則只有幾天的極晝極夜。
南極圈內的地方太陽永遠無法直射,太陽高度也不高,在冬至日的時候達到最大高度。

氣候


南極圈內日照短暫,太陽高度不大(陽光穿過的大氣層厚度增加,導致反射和散失的熱量增多),以及地表冰蓋對陽光的反射,因此南極地區終年寒冷,屬於冬季嚴寒、夏季涼爽的冰原氣候。冷空氣在進入南極圈內之後變冷沉降,形成了極圈內的極地高壓帶。從極地高氣壓區流向低緯度的空氣,由於地球自轉偏向力的作用,一律偏東,在南極圈內的地區形成東南風(從東南吹向西北),叫作極地東風帶。在北極圈附近,極地東風攜帶的冷空氣向下沉降,造成近地面的東南風,而從低緯度南下的暖空氣與南面往北來的極地冷空氣相遇,形成鋒面,稱為極鋒。暖空氣由於較輕,爬升到較重的北上冷氣流之上,形成副極地上升氣流。上升氣流在高空又分為南向和北向流動的兩個分支。向北的一支在南緯30°左右再度下沉,構成了南半球的中緯度環流圈。向北南的一支到了南極點附近沉降,完成高緯度環流圈。由於副極地上升氣流的影響,南極圈附近的氣壓較低,稱為副極地低壓帶。由於南極圈附近沒有山脈阻擋,中高緯度的盛行西風暢通無阻,海岸附近的風速可達17-18米每秒。

洋流


南極圈以南,南極洲邊緣的海上,在極地東風帶的吹拂下形成環繞南極洲大陸流動的南極繞極環流。而南極圈以北為受盛行西風影響的自西向東環繞南極大陸一周的西風漂流。

人口


南極圈內大部分由南極大陸佔據,沒有人類在南極圈內永久定居。然而,南極圈內有來自不同國家的南極研究中心。科學家們輪流地按季節前往南極洲作暫時的居住,並進行各種科學研究。在過去的一個世紀里,南極大陸上已經建立起一些半永久性的捕鯨站,捕鯨的人可以生活在那裡一年或更長時間。至2009年為止,已經至少有三個孩子出生在南極洲,並且都出生在南極圈內最靠北的北站。

地理


從本初子午線開始,自西向東在南極圈穿過的地區有:
位置 領土或海上 地區
0° 南大洋 北部慕德土地
30°E 南大洋 北部慕德土地
60°南大洋北部慕德土地,埃默里冰架
90°威爾克斯地
120° 威爾克斯地
150°E 南大洋 北部的維多利亞地
180° 南大洋 羅斯海
150°W南大洋 北部瑪麗伯德土地
120° 南大洋 阿蒙森海
90° 南大洋 彼得島
60° 格雷厄姆土地
30°W 威德爾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