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軟

五軟

五軟,又名軟癱,是指小兒頭項軟、口軟、手軟、足軟、肌肉軟,為小兒時期生長發育障礙的疾病。多因先天稟受不足,後天調護失當,氣血不充,而致骨脈不強,筋肉痿弱。《保嬰撮要》:“原其要,總歸於胃。蓋胃為水谷之海,為五臟之本,六腑之大原也。治法必先以脾胃為主,俱用補中益氣湯,以滋化源。頭項手足三軟,兼服地黃丸。”現代西醫學的腦性癱瘓、智力低下、腦發育不全、佝僂病等可見此證。

簡介


● 英文名稱:Five Limpnesses/Flaccidity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臨床分科—兒科

古籍摘選


● 五軟者,頭項手足肉口是也。(《保嬰撮要·五軟》)

名詞解釋


● 以小兒頭項、口、手、足、肌肉等軟弱無力為主要表現的疾病。

術語在線


● 引自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術語在線

百科解讀


● 五軟患兒表現為不能抬頭,或抬之不高、抬之不久,口軟則虛舌出,或啜食咀嚼無力等,為小兒時期生長發育障礙的疾病。

臨床表現

● 小兒半歲前後頭項軟弱下垂為頭項軟。
● 啜食咀嚼無力,時流清涎為口軟。
● 手臂不能握舉為手軟。
● 2歲后還不能站立、行走為足軟。
● 皮寬肌肉鬆軟無力為肌肉軟。

疾病特點

● 病史:可有孕期調護失宜、藥物損害、產傷史,或有家族史。
● 表現:五軟不一定悉具,但見一二症者可做出診斷。
● 預后:本病若證候較輕,早期治療,療效較好;若證候複雜,病程較長,屬先天稟賦不足引起者,往往成為痼疾。

現代醫學範疇

● 可見於現代醫學之腦發育不全、腦性癱瘓、智能低下、佝僂病等病症。

病因病機

● 五軟病因包括先天因素及後天因素。病位主要在脾腎,可累及心肝。病機包括正虛和邪實兩方面,正虛即五臟不足,氣血虛弱,精髓虧虛;邪實為痰瘀阻滯心經腦絡,心腦神明失主。

五軟與五遲

● 五軟指頭項軟、口軟、手軟、足軟、肌肉軟;五遲指立遲、行遲、齒遲、發遲、語遲。二者均源於先天稟賦不足,古代歸屬於“胎弱”“胎怯”,五軟、五遲諸症既可單獨出現,也可同時存在。

參考文獻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馬融。中醫兒科學.10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