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鷗現象
海鷗現象
“海鷗”是一種候鳥,它會隨著季節變化在不同區域之間遷徙。在當前的華僑華人中也有一群“海鷗”,他們或者是擁有國外綠卡的中國公民,或者是在國內長期居留的外籍華人。這群“海鷗”的事業圈在國內,而家庭生活圈在海外。這一群體在國內外飛來飛去的現象被稱作“海鷗現象”。
![海鷗現象](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a/0/ma0240f5d64154ed9ebc4ee386fb2b136.jpg)
海鷗現象
“海鷗現象”反映了“海鷗”們的雙重心態。一方面,作為財智精英,他們願意將自己的事業發展與中國經濟發展大潮緊密相連,希望在活躍的社會主義市場中找到立足點,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這一點可以從近來,尤其是金融危機以來,大量海外精英迴流和國內企業家向海外投資移民中移家不移產的行為中可窺一斑。另一方面,“海鷗”又為海外的教育、社保、醫療、養老等各方面的優越條件所吸引,願意將家庭生活環境放在海外。還有部分企業家擔心自己在國內的財富安全,這也是促使其變成“海鷗”的驅動力之一。
有的人對“海鷗現象”誠惶誠恐,認為“海鷗”是“國內掙錢,國外花錢”,應該對其加以阻止或限制。其實,在人才和資本國際化的時代,限制是行不通的。同時,要更多的看到“海鷗”為國內科技進步、經濟轉型、市場繁榮做出突出貢獻的主流。所以,針對“海鷗現象”,要積極面對,變阻為引,多法並舉,促使“海鷗”早日回飛。
一是推動體制機制改革,建立和諧的國內環境。深化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諸多領域的改革,在真正實現老有所養、幼有所教、病有所醫的同時,不斷提高居民人身及財富的安全感、生活的幸福感,逐漸縮小與發達國家的民生保障水平。這是促使“海鷗”回飛的根本之道。
二是以身份認同為基礎,從法理上將其“拉回來”。因為,畢竟改善國內生活環境並非朝夕之功。面對當前成上升態勢的“海鷗現象”,從長遠計,與其坐而不管將“海鷗”徹底推向海外,不如積極出台相關身份認同政策將其從法理上拉回來。長期來看,要積極推進我國“雙重國籍”政策。考慮到國際政治因素,至少可以對已經明確認可“雙重國籍”的國家實行相應的對等政策。近期來看,比較可行的是適當放寬中國“綠卡”發放範圍以及推進各地吸引海外人才的“居住證”等政策出台。
Seagull 海鷗現象hǎiōuxiànxiàng
Seagullsmigrateamongdifferentregionsastheseasonschange.Now,amongtheoverseas
Chinese,thereisalsoagroupcalled"seagulls".TheyareeithertheChinesecitizens
withforeigngreencardsorChinesepeoplelivingdomesticallywithforeignnationalities.
This groupof“seagulls”puttheircareercirclesinChinaandtheirfamilycirclesin
foreign countries.
(互動百科和<環球時報>英文版聯合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