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6條詞條名為金蓮的結果 展開

金蓮

2020年胡家偉執導的粵劇

《金蓮》是由端·藝坊出品,陳雲升編劇,胡家偉導演,蔣文端李偉驄主演的粵劇。於2020年11月4日在繁星戲劇村2劇場演出。

劇情簡介


該劇結構呈現的是潘金蓮的一場夢。在一個大雪紛飛的夜晚,潘金蓮做好了一桌酒菜,等待武松歸來。叔嫂相處一月,潘金蓮從暗流涌動到激情難抑,準備在今晚對武松傾述衷腸。久等武松不歸,潘金蓮睏倦之下進入夢鄉……
接下來的夢境進入演出主體,交待以下情節:潘金蓮被父親賣給張大戶為婢女,張大戶要霸佔她,潘金蓮寧死不從,激烈反抗。出於報復,張大戶將潘金蓮送給了侏儒武大郎為妻。這不是潘金蓮理想的婚姻,因此當武大郎的兄弟、打虎英雄武松來到后,點燃了潘金蓮壓抑已久的對婚姻的理想和激情,對武松的生活倍加照顧,還為武松縫補衣裳。武松感激之下也以禮相待,並贈送嫂嫂紅絲緞。潘金蓮誤以為武松也對自己有特殊感情,終於對武松表達真情,武松吃驚之下予以回絕,潘金蓮羞愧難當,欲一死了之。武松勸阻不成,情為所動,終於接受了潘金蓮的感情。在與潘金蓮歡愉后幡然醒悟,感覺愧對兄長,於是自殺——潘金蓮驚嚇之下,突然夢醒!……
金蓮
金蓮

創作團隊


職位名姓名
出品端·藝坊
出品人蔣文端
製作人莫藝繁
藝術顧問張曼君、王紹軍
編劇陳雲升
導演胡家偉
粵劇移植陳錦榮
唱腔設計蔣華燊、崔德坤
音樂設計馮嘉寧
編曲馮嘉寧
舞美設計陳昊橋
服裝設計王麗婷
平面設計王麗婷
燈光設計梁超富
造型設計馮杏
視頻設計蘇國進
擊樂設計黃紫賢
舞台監督李俐穎

幕後製作


《金蓮》聚焦於潘金蓮的心理與人性,為觀眾還原了一個真實的悲劇女性形象。在開幕後第一場便是對金蓮的審判,為她列出了勾引叔叔、通姦西門、謀殺武大的三大罪名。其後,故事便由一個大雪紛飛、金蓮做好一桌飯菜等待武松回家的夜晚開始,講述她的內心掙扎與盼望。
《金蓮》採用小劇場形式,營造沉浸體驗的氛圍,讓戲中人物與戲外觀眾互動交流。在演出過程中,部分演員會突破原來舞台框定的區域,來到觀眾席的過道中。導演胡家偉認為,這樣的設置打造出了一個“開放的裁決場”,將對金蓮的判斷權交還給劇場中的觀眾,讓觀眾重新思考。
《金蓮》作為一部粵劇,其樂隊配置可謂新穎,包括高胡、揚琴古箏、簫、笛、嗩吶等傳統樂器,以及鋼琴、小提琴、大提琴、沙鼓等西洋樂器。不僅是樂器上的中西碰撞,伴奏樂隊中既有傳統民樂與打擊樂器,又融入弦樂四重奏與鋼琴,這樣既保證了唱腔的旋律性和粵劇韻味,又增加了戲劇性力度與厚度,更有利於烘托、表達、渲染人物的內心世界,更令粵劇音樂呈現出一種當代性。劇目還以《梁祝》和時代曲《夢中人》等大家耳熟能詳的曲調作為主題音調並進行了改編創作。傳統音樂與流行音樂的交融無疑更能讓觀演者沉浸其中,產生共情。
金蓮
金蓮

演出信息


演出時間演出城市演出場館
2020年11月4-5日北京繁星戲劇村2劇場
2021年12月廣州星海音樂廳室內樂演奏廳

作品評價


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吳國欽:粵劇《金蓮》著重寫潘金蓮與武松關係。帥哥武松的出現,讓潘金蓮內心激烈震蕩,戲用各種藝術手段表現潘金蓮強烈的感情變化與內心活動,用夢境、正敘、倒敘、插敘甚至意識流方法,還用布萊希特的間離效果,用旁述者進行穿插解讀,所以,這是一出非常現代的粵劇,導演的處理非常流暢。
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董上德:《金蓮》將戲曲傳統的“線性敘事”改為“焦點敘事”,聚焦於金蓮在初遇武松后的心理現實,呈現出了一位苦命少婦本能地追求已經失去的“少女初戀”的感覺,其舉止,其夢幻,皆是一種頗有虛幻色彩的“心理補償”。“我不認為是寫‘翻案文章’。大眾可能以為編創人員在為金蓮翻案。其實,不宜如此理解,這樣看就顯得淺了。金蓮是一個生活在沒有‘選擇空間’的女子,她的情感、慾望與被愛的權利,完全被當時的社會‘懸置’,《金蓮》呈現的正是這樣的殘酷事實,演出因而帶有一定的思辨色彩。”
華南師範大學教授李靜:這種創作思路既是小劇場戲劇實驗性旨歸的演繹,也是小劇場粵劇《金蓮》創作的觀念前提。但《金蓮》並非簡單的“翻案”,它把人盡皆知的故事聚焦為一場冬日午後的痴情等待。金蓮等待給予她尊嚴、點燃她生命的恩愛,等待能夠成活這場恩愛、解脫她難堪與不安的可能。她如電光火石一般的妄想與痴念堅定而猶豫、懦弱而剛強,夾纏著眾生的質疑與對自我的否定,她無處言說的苦楚與現代都市“你不是我又怎知我痛”的孤獨共情。《金蓮》以近距離、小眾性的觀演嘗試了粵劇對接當代的一種可能——這其實也是對粵劇在近代城市化演進中銳意進取,兼容並舉的戲劇精神的致敬,從其一票難求的市場反應來看,它獲得了成功,也為當代都市的藝術審美提供了新的視角。(南方都市報
《金蓮》是一部另闢蹊徑的作品,它繞過慣常的價值評判,聚焦於道德與人性之間的量衡,通過夢境、意識流、倒敘與插敘的方式,將金蓮複雜的人生境遇展露於觀眾面前,引出一個審視人性的思辨命題。該劇採取的是一種開放式的觀演關係,主創力圖通過觀演空間的一體化,從而激起觀眾切身的演劇體驗和演劇參與。我以為這種對現代劇場語境的求索,是有智亦有趣的!——張曼君(著名導演,中國戲曲學會副會長,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學導師)
法國哲學家雅克·朗西埃有一篇著名的論作《被解放的觀眾》,我以為小劇場粵劇《金蓮》的演出某種程度而言是該文的一次呼應行為。導演將劇場空間設定為一個特定的裁決場,因此觀眾勢必會被賦予和空間產生相互關係的新的個體屬性,由此帶來的觀演關係也將有別於以往的觀看行為,它甚至將觀看轉化為一種參與。——王紹軍(教授,中國戲曲學院表演系主任,中央戲劇學院首位藝術(導演)學博士(繁星戲劇村
粵劇《金蓮》能夠大膽植入前衛戲劇觀念和演劇形態,重歸併重構“小劇場戲曲”,這就是這部戲的亮點和成功之處。這樣一來,就解決了傳統演劇和現代語境的“隔離”問題,就為複合、快捷敘事奠定了一個磁場。“小劇場戲劇”是一個觀念的魔方。呼籲戲曲改革與創新,並不是改改樂隊編製,玩玩舞台裝置,換換唱腔演技那麼簡單的事,它同樣需要從思想觀念和創作方法上切入。應當為《金蓮》劇組的三代藝術家和出品機構驚艷的表現,點一個大大的贊。(騰訊新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