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步鎮

浙江省平陽縣下轄鎮

麻步鎮是浙江省平陽縣轄鎮,位於縣境中部,地跨鰲江中游兩岸,距縣政府駐地昆陽鎮16公里。地勢西高東低,是個三面為低山丘陵環繞的河谷平原。水資源豐富,土層深厚,河道縱橫,氣候溫和濕潤。東界桃源鄉,西鄰水頭鎮、朝陽鄉、南湖鄉,南傍蕭江鎮,北接鶴溪鎮,“五七”省道貫穿而過。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麻步鎮常住人口為33478人。

歷史沿革


麻步鎮
麻步鎮
民國時期設鄉,1950年開始,為新設立的麻步區區公所駐地。1953年改稱麻步鎮,隸麻步區。1956年復稱麻步鄉,隸水頭區。1958年為麻步人民公社麻步管理區。1961年為麻步人民公社,1984年改為麻步鄉,1985年又改為麻步鎮,均隸屬於麻步區,為區署駐地。1992年撤麻步區,原屬麻步區的塘北、漁塘、樹賢鄉併入麻步鎮。 

地理環境


麻步鎮位於平陽縣中部,東近鰲江鎮,西、北鄰水頭鎮,南傍蕭江鎮,距縣政府駐地昆陽鎮16公里,是平陽縣北港片的大門。全鎮地勢西高東低,為三面低山、丘陵環繞的河谷平原。五七省道、鰲江幹流東西走向貫穿其中。全鎮面積42.8平方公里,建城區面積2.2平方公里,耕地2.36萬畝,下轄5個片組,39個村,2個社區,總人口達4.7萬人。全鎮有黨總支8個,支部85個,黨員1813人。全鎮中學2所,小學4所。2011年,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30.09億元;財政總收入3109萬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100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9307元。
麻步是傳統農業大鎮,農業發展較好的產業有文旦、大棚蔬菜、馬鈴薯、馬蹄筍、茶葉。2011年,敖峰鴿業有限公司產品年銷售額達到850萬元;沿口馬蹄筍年銷售額達到285萬元;興民村紫番薯基地產值達到105萬元。2011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8008萬元,其中農業產值6966萬元、林業產值249萬元、牧業產值2967萬元、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245萬元。農作物播種面積37328畝,其中糧食作物面積18158畝,總產量5485.3噸。
麻步鎮
麻步鎮
全鎮工業行業主要有塑編、花邊、飼料等三大傳統行業,2011年總產值29.07億元,同比增長13.38%。花邊行業作為全鎮的經濟支柱,發展至今20多年,在全鎮的國民經濟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佔全鎮工業經濟總量的75%左右。花邊作為服裝、圍巾、飾品的加工裝飾,產品種類包括了花邊錦帶、針織類、繩類等服裝飾品加工輔料等針織產品。其產品主要通過義烏、上海、南京、蘇州、廣州等地外貿部門銷往美國、日本、加拿大、韓國、印度、中東等地區。現全鎮共有花邊規上企業12家,規下企業70家,個體加工業1200多家;2011年,花邊總產值為21.63億元,同比增長16.78%。
麻步是平陽六大工業衛星鎮之一,轄區面積面積42.80平方千米,耕地2.36萬畝,其中水田1.11萬畝,旱地0.95萬畝。截至2009年底,有39個行政村,2個社區,總人口5.63萬人,2009年,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21.20億元,同比增長11.6%,規模以上企業總產值5.31億,同比增長21%,2009年人均收入為11452元。
鎮政府駐永安街,郵編:325403。

行政區劃


下轄村莊

麻步鎮轄萬安、永安2個社區,以及39個行政村。 
麻步雷瀆欣雅新橋鰲寒雷峰黎明華亭
陶貢西嶴村顯橋鄭家內下堡前垟水港江景
沿口西村高陽仙垟宏寮河古嶴底江灣
上周四十五高沙燕州下泛華龍新華漁塘
橫山范嶴底鳳山頭興民東坑蓋竹富民

人口民族


(2001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39866
20937
18929
家庭戶戶數11579
家庭戶總人口(總)39826
家庭戶男20908
家庭戶女18918
0-14歲(總)8980
0-14歲男4911
0-14歲女4069
15-64歲(總)27158
15-64歲男14164
15-64歲女12994
65歲及以上(總)3728
65歲及以上男1862
65歲及以上女1866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37825
(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
常住人口33478人

經濟


農業

麻步鎮
麻步鎮
麻步是傳統農業大鎮,農業主要種植水稻、番薯、糖蔗、花生、蔬菜等作物;山地除種植林業外,還種植茶樹、楊梅、桃、李、柚等。通過大力發展“一優兩高”農業,實行區域化規模種植,逐步形成了“一村一品”的新格局,建立了文旦、馬蹄筍、楊梅、無核柿、番鴨、長毛兔、蔬菜、馬鈴薯、特早茶、西瓜等十大特色農業示範基地10000多畝。“麻步文旦”果肉淡黃或密黃色,賢形,汁胞排列緊密,肉質脆嫩,風味濃香,在國內市場頗有知名度,曾獲“中國特產之鄉農產品交易會”名優柑桔評比銀獎、“中國(浙江)柑橘博覽會”優質獎、全國農業博覽會金獎。興辦農產品加工廠,培育和完善了木材、糧食、蔬菜、豬牛等市場,形成產供銷一條龍的流通體系。溫州正虹飼料有限公司、峰山蛋鴿繁育場等重點省市龍頭企業發展良好,其中峰山蛋鴿繁育場產品獲得了省級無公害產品認證。蔬菜遠銷上海、南京等地;東坑馬蹄筍在北港市場有很高佔有率。

工業

麻步鎮工業行業有花邊、塑料編織、皮革、飼料、服飾、機械、電器、電熨斗等,其中花邊、塑料編織、皮革是麻步的三大支柱產業,而塑編行業作為麻步的工業傳統行業,基礎較好。20世紀80年代麻步鎮曾是全國最大塑編產品生產加工集散地,全鎮從事塑編加工生產銷售的人員達1萬多人。2000年以來,鎮委、鎮政府狠抓技術革新,努力增加科技在工業經濟增長中貢獻份額。引導企業強化名牌意識,生產“名、特、優、新”產品,搶佔市場制高點。2005年塑編行業總產值15303萬,同比增長22.23%,花邊和塑編行業總產值達11.19億,占工業總產值的84.33。特別是花邊在國內外市場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年產值達8億多元,花邊作為服裝、圍巾、飾品的加工裝飾,種類包括花邊錦帶、針織類、繩類等服裝飾品加工輔料等針織產品,主要通過義烏、上海、南京、蘇州、廣州等地的外貿部門銷往美國、日本、加拿大、韓國、印度、中東等地區。至2005年,全鎮有規模以上企業19家,其中產值1000萬以上企業有8家。

第三產業

商業流通、金融、保險、服務等第三產業邁出新的步伐,逐步成為經濟發展和繁榮的重要增長點。

基礎設施

麻步鎮交通便利,境內除鰲江貫穿全境外,還有內河經滬山通蒼南縣,公路有省道青岱線穿行,連接104國道線。築有麻步鰲江大橋,溝通南北兩岸。五七省道和甬台溫高速公路溫福鐵路經過境內。
城鎮建設
在基礎設施建設上,麻步依託已有的“二路一橋”(新五七省道、麻蕭麻南公路、麻步大橋),提出“兩橋三路”(麻步二橋、麻步三橋和漁塘環山路、敖峰康莊工程、東坑環山路)建設規劃。在舊城改造和新區開發中,結合“百村示範、千村整治”活動,開展了江景舊村的改造,一期拆除128間舊房,佔地6132.0平方米,新建140間房屋,建築面積30660平方米。到2008年為止,進行主幹道建設和房屋興建,樹賢小區建設進入三期,已形成四縱三橫主輔幹道,建成樓房53幢,集聚人口4000多。 
重點工程
以推進“十大項目”建設為保障,著力夯實發展基礎。
1、鰲江流域綜合治理麻步段工程:全線政策處理工作全面啟動。一期工程2.03公里防洪堤建設順利完工,二期一標段2.64公里土地徵用及房屋徵收已完成,剩餘12.42公里已完成土地徵用和房屋評估工作。
2、主幹道交通圈工程:全面啟動五七複線麻步段政策處理工作,已完成征地協議簽訂、房屋評估;麻步客貨運中心主體工程、麻步大橋拆建工程竣工。
3、統籌城鄉農房集聚改造工程:完成“1+X”空間布點規劃;制定出台《麻步鎮江灣農民經濟適用房建設實施細則》,江灣適用房一期已完成前期工作,正在初步設計中,一期簽約工作已開始;已完成興民村(下山移民總拆遷安置戶數320戶)土地增減掛鉤方案設計。
4、平陽縣垃圾填埋場工程:已完成鄭家內、漁塘村土地徵用。
5、麻步中心敬老院擴建工程:已立項並通過土地預審,初步方案已設計,征地工作已完成。
6、城鎮道路管網提升工程:供水管網已開工建設,2011年完成投資額300萬元;市政道路改造已委託設計。
7、科教文衛體綜合設施建設工程:文化活動中心結頂;體育主題公園建設已委託規劃設計;中心幼兒園建設已完成征地工作。
8、“森林麻步”建設工作:建設了7.2公里172畝的綠色通道和1100畝山地人工造林,顯橋村創建了“森林村莊”。
9、經濟發展提升工程:農業基地建設方面,新增蔬菜大棚200個、文旦種植100畝、馬蹄筍210畝、紫番薯基地250畝;標準廠房建設八個地塊中有三個地塊在施工圖評審或整改中,另有三個地塊完成了總評立項,一個地塊已開工並完成投資額1420萬元;
10、安全飲用水工程:全鎮飲用水工程達到全覆蓋。

文化


鎮名由來

麻步鎮
麻步鎮
此地是鰲江水運重要江埠之一,築有埠頭,埠本作步,故名鰲步;后因地方盛產絡麻,改稱麻步。《平陽竹枝詞·麻步》云:“北港通航門戶寬,江街人貨往來歡。鄉村近遠多麻產,船埠新增課稅官。”(原註:人貨:商人和貨物。歡:活躍;流動頻繁。)鎮以步名,稱麻步鎮。

社會


科教文衛

2003年,麻步鎮獲“市級教育強鎮”稱號,到2005年,全鎮有中學兩所(麻步一中與樹賢中學),中心校以上5所,小學3所(其有麻步中心小學、樹賢小學……),幼兒園10所,在校生6000多人,在園幼兒850人。兩所中學的實驗器材均按省一類標準配齊,擁有語音室、多媒體教室、階梯教室等。 

文明建設

麻步鎮
麻步鎮
堅持以人為本,不斷加大民生投入。社會保障體系日趨完善,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基本覆蓋,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穩步推進,城鎮“三無”對象和農村“五保”對象基本實現集中供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障力度逐年提高。教育事業持續發展,麻步一中通過市級示範初中驗收。新建麻步一小綜合樓、麻步三中食堂、塘北小學教學樓。東坑小學順利併入鎮二小。完成高標準幼兒園的規劃、選址工作等,教學資源配置得到優化。文化事業更加繁榮,群眾性文體活動豐富多彩,節日文化、社區文化、企業文化精彩紛呈。體育事業長足發展,創建省級體育強鎮,全鎮所有村(社區)體育器材實現全覆蓋。文明城鎮創建不斷深入,“森林麻步”建設成績明顯。嚴格落實計生政策,社會撫養費徵收和出生人口性別比綜合治理等重點工作紮實推進。深入開展“平安麻步”建設,開展反“兩搶一盜”、“打黑除惡”、“清障除污”等專項行動,社會治安形勢進一步好轉;信訪、維穩、禁毒工作有效開展,圓滿完成奧運、世博期間重大安保任務。推行企業安全誠信管理,安全生產責任全面落實,安全生產形勢總體平穩。
以新型城市化建設為龍頭,著力推進城鄉統籌發展。以統籌城鄉發展為動力,大力拓展城市發展空間,完善城市功能,加快農村集鎮建設,全力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大力拉開城市框架。堅持規劃先行,明確城市定位,編製麻步與蕭江共同規劃,不斷優化江南、江北控制性詳規及相關配套規劃,著力舒展發展空間。全力促進新農村建設。以“三分三改”為核心,加強政策引導,加快農房集聚改造,努力推進中心村建設,要加快推進江灣、鄭家內等村村改工作。深化“十百整治”工程和“優美鄉村行動”,突出抓好環境衛生、拆違美化等工作,推進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和安全飲用水工程建設,切實改善農村環境。
緊緊圍繞“抓班子、強隊伍,抓機制、強服務,抓載體、促發展”的黨建工作思路,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為工作主線,以村況調查、後進轉化、陣地建設、村級資組織換屆等工作為主要內容,創新黨建工作手段,豐富黨建工作載體,狠抓落實,努力營造良好的黨建工作氛圍。在完善和健全鎮三套班子領導抓黨建工作責任制的基礎上,深入實施“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工作。對全鎮41個村(社區),劃分為88個網格,每個網格都確定領導幹部、鎮幹部、片組領導、駐村幹部、教師、警察、醫生和村幹部組成組團服務隊伍,實施一網格一隊伍服務。隆重開展慶祝建黨90周年系列活動,深入開展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緊緊圍繞中心工作開展系列主題宣傳,輿論引導工作不斷加強。深化以“三爭一促”為主要內容的創先爭優活動,順利完成村級組織換屆,切實抓好村級組織規範化建設,推進“兩新”組織拓面提質。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切實加強廉政風險防控體系建設,嚴肅查辦違紀違法案件。充分發揮人大的職能作用,順利完成縣鄉兩級人大換屆選舉工作。全面加強黨管武裝和老幹部、工青婦、統戰等工作,全鎮上下形成了凝心聚力抓發展的良好局面。

旅遊


麻步鎮內有鰲步書院,始建於清嘉慶年間,台門尚存。還有重要的革命遺跡鰲峰小學和浙南革命紀念館
鰲峰小學
鰲峰小學是浙南早期革命活動據點,在麻步鎮新橋村,為縣重點保護單位。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陳阜、朱程、葉桂鵬、黃先河、梅康等,以鰲峰小學為據點開展革命活動,以教員、工友身份,隱蔽進行革命鬥爭。 
浙南革命紀念館
浙南革命紀念館建於1993年,坐落於麻步鎮嶺門頭,在“中共浙南委員會”舊址內,是平陽縣人民政府為紀念中共浙南委員會的歷史功績以及為浙南革命鬥爭的革命烈士而建立的,館前立有“浙南革命烈士紀念碑”。該館已成為平陽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每年前往參觀、瞻仰者逾萬人。 

代表人物


陳阜
陳阜(1910--1997),原名聖阜,又名鐵漢,麻步鎮嶺門頭人。青年時就讀於甌海公學,1930年參加革命,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2年任中共浙南委員會委員,1933年黨派他到南京做兵運工作,1939年去延安中央黨校學習,畢業后調任延安行政學院黨總支書記兼院務處長。后調任延安西北局組織科科長。1945年9月任熱河省公安廳訓練主任。1946年任中共冀熱遼分局社會部情報站站長。參加錦州、瀋陽、平津解放戰役。1949年任天津軍管會軍法處長、天津警察學校軍代表、天津公安學校副校長。1951年任中央公安部鎮反組、三反檔查組組長。1953年起任天津市法院和中、高級人民法院院長,1984年任中共天津市顧問委員會委員。1997年5月1日在天津病故,享年87歲。 
溫端政
溫端政,1932年生於浙江省溫州市平陽縣麻步鎮雷瀆村。1947年畢業於平陽縣南雁初級中學。1950年溫州中學畢業后,在溫州新華書店工作。1958年從北京大學中文系畢業后,先後在山西省忻縣師專、晉北師專、山西省教育學院任教,1978年7月調入山西省社會科學研究所任語言研究室主任。1980年參與創辦了《語文研究》,任主編。1983年,山西省社會科學研究所改為山西省社會科學院后,任語言研究所所長。2005年任《語文研究》編委會主任、山西省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專家諮詢組組長。1986年,國家人事部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1991年,山西省省委、省政府授予“山西省優秀專家”稱號,同年獲得國務院授予的政府特殊津貼;1995年,山西省人民政府補授“山西省勞動模範”稱號。曾任山西省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全國漢語方言學會理事、中國辭書學會理事、山西省語言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山西省語言學會名譽會長、中國語言學會理事。2001年,應聘為山西省社會科學院資深研究員、語言研究所名譽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