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滴法

懸滴法

懸滴法是一種用於在顯微鏡下直接觀察液滴中細菌運動能力的簡便方法。

簡介


懸滴法,一種不染色細菌標本的檢查法,適用於觀察細菌的形態和運動性。將菌液滴加在潔凈的蓋玻片中央,在其四周塗上少量凡士林,然後把它覆蓋在有凹孔的載玻片(即凹玻片)上,使液滴對準凹孔中央,即可作顯微鏡觀察。
此法用於看活動的滴蟲,取材與陰道分泌物塗片法基本相同,但檢出率比陰道分泌物塗片法稍高。取一滴帶有陰道分泌物的生理鹽水放於蓋玻片上,並在蓋玻片四周邊緣塗一層凡士林,不要太厚。取一凹孔玻片,以凹孔處覆蓋在蓋玻片上。小心翻轉凹孔玻片鏡檢,切勿使水落入凹孔內。若無凹玻片,只要在普通載玻片上加一個直徑約1.5 cm,高約4mm的塑料或類似材料製成的環,也能達到同樣效果。

原理


細菌的鞭毛是細菌的運動器官,細菌是否具有鞭毛是細菌分類鑒定的依據之一。有鞭毛的細菌在液體中能發生位置上的變化而作真正的運動;而無鞭毛的細菌由於水分子的撞擊,在原位顫動,稱之為布朗運動。可採用懸滴法直接在普通光學顯微鏡下觀察細菌是否具有運動能力,以此來判定細菌是否具有鞭毛。
懸滴法是將細菌培養液滴加在潔凈的蓋玻片中央,在其周圍塗上凡士林,將蓋玻片置於凹玻片中央,使蓋玻片上的液滴懸於凹槽上方,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細菌的運動情況。

方法


採用一塊特製的凹玻片,在凹窩周圍塗抹少許凡士林或漿糊,然後在一塊蓋玻片中央放一環細菌培養物,將凹玻片反轉;使凹窩對準蓋玻片中央位置緊貼在一起,然後再將兩者同時反轉過來,並用接種環柄輕輕加壓蓋片,使它與凹玻片邊緣粘緊。將製備好的懸滴標本置於顯微鏡上,先用低倍鏡找到懸滴邊緣以後,再換高倍鏡觀察。其結果是有鞭毛的細菌作真性運動,而無鞭毛的細菌則為布朗運動(即受分子熱運動所驅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