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掬水月在手的結果 展開

掬水月在手

2020年陳傳興執導紀錄片

《掬水月在手》是由廣州行人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廣東方所文化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出品,由陳傳興執導的文學紀錄片。該片於2020年10月16日在中國藝聯專線上映。

《掬水月在手》是陳傳興導演所執導紀錄片“詩詞三部曲”的最終章,前兩部分別為《如霧起時》、《化城再來人》。該片記錄了葉嘉瑩的傳奇人生,以北京四合院的結構模式展現她坎坷堅韌仍不渝追尋初心的一生。

劇情簡介


掬水月在手海報
掬水月在手海報
葉嘉瑩出生在北京的一個四合院內。她幼承庭訓,受業於詩詞大師顧隨先生。在中國古典詩詞的長流中,扮演著承先啟後的重要角色。她引入西方文論詮釋中國古典詩詞,對新詩亦抱持兼容並包之態度,來往穿梭於古典與現代之間。葉先生講授中國古典詩詞不分職業、不論年齡,多年來致力推廣對兒童的詩歌吟誦教育。教學研究之外,葉先生亦將生活經歷與心境融入創作,傳承千年詩心,縱使歲月坎坷也仍不懈追尋。她一生歷經戰亂、政治迫害、海外飄零,晚年回歸改革開放的中國,持續創作、傳承教學,重系文革中斷的古典詩詞命脈。

主創團隊


演員表

演員介紹
葉嘉瑩1924年,葉嘉瑩出生在北京的一個四合院內。她幼承庭訓,17歲考入輔仁大學。

職員表

導演陳傳興
主演葉嘉瑩
出品人毛繼鴻、廖美立
聯合出品人李威、沈禕、許京軍、趙龍凱、常傑、毛思翩、劉琴宜
聯合製片人張靜、步璐璐、徐薇
音樂設計佐藤聰明
攝影指導韓允中
剪輯指導陳曉東

音樂原聲


曲目作詞作曲演唱類型
《短歌》姚謙陳粒陳粒主題曲MV

幕後製作


《掬水月在手》全程採用4K攝影,於2017年4月正式開機至2018年4月殺青,歷時一年間,攝製組輾轉亞洲、北美洲,足跡遍及北京、天津、西安、洛陽、香港、台北、澳門、溫哥華、波士頓等十餘座城市。期間,對葉嘉瑩先生本人進行了17次深度訪談與拍攝,相繼採訪了42位與葉嘉瑩先生的相熟人士。而電影後期製作歷時兩年。
掬水月在手海報
掬水月在手海報

播出信息


發行公司
出品公司
1、廣州行人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2、廣東方所文化投資發展有限公司
聯合出品
1、北京必合必達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2、上海大水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3、天津南開大學教育基金會
4、北京愛抓馬文化有限公司
5、和錦(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6、深圳此念文化有限公司
7、北京歌行天下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聯合發行1、北京合瑞影業文化有限公司 
出品公司
1、廣州行人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2、廣東方所文化投資發展有限公司
播出上映
播放時間播放頻道
2020年9月10日全國藝聯專線
2020年8月北京國際電影節
2020年7月22日第23屆上海國際電影節
相關報道
2020年7月26日,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紀錄片單元入圍影片《掬水月在手》舉行發布會。
掬水月在手海報
掬水月在手海報
2020年9月,“遠天凝佇·弱德之美”——葉嘉瑩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學術研討會日前在南開大學迦陵學舍召開。
2020年9月24日,第四屆山一國際女性電影展於成都開幕。影展以陳傳興導演、葉嘉瑩主演的《掬水月在手》作為閉幕片。

獲得榮譽


時間頒獎方獎項獲獎方結果
2020年11月28日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紀錄/科教片《掬水月在手》獲獎
2020年11月7日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紀錄/科教片《掬水月在手》入圍
2020年7月18日第23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紀錄片《掬水月在手》入圍
2020年7月18日第23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單元完整片單《掬水月在手》入圍

作品評價


影片的第一個畫面就是一輪滿月掛在樹梢上,將觀眾的情緒迅速帶入到詩情畫意的中國古典詩歌意境中,時間在靜靜地流淌,觀眾們的思緒也在不斷的蔓延擴散。該片沒有刻意表現那種天翻地覆、白雲蒼狗的痛苦和傷感,而是有一種時過境遷后的淡然。影片充滿意境的畫面和葉嘉瑩先生身上散發出來的古典雅緻的氣質相得益彰,深深感染了觀眾。 (《北京晚報》評)
《掬水月在手》沒有用浮華的熱鬧去烘托葉嘉瑩先生的成就,沒有在形式和節奏上討好觀眾,創作團隊以敬業的態度堅守著自己的藝術追求,這與葉嘉瑩先生的精神一脈相承。(《廣州日報》評)
掬水月在手劇照 2張
掬水月在手劇照
《掬水月在手》是一部敘事複雜的紀錄電影,它以葉嘉瑩先生的人生經歷、心靈經歷為總體框架,包含自述、他述、史料、影像、吟唱“多聲部”的對話,將葉先生的個體人生跟國家命運緊密相連,用杜甫詩歌的方式、“慢美學”的特點呈現出來,意義非凡。(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北京大學影視戲劇研究中心主任陳旭光評)
《掬水月在手》不僅僅是一部是簡單的傳記片,除了人物本身魅力之外,也感受到影片的形式之美,感受到詩詞之美、影像之美、人格之美相融而成的電影之美,其意境深遠,穿透力極強,音畫相映,久久回蕩。 (《電影藝術》雜誌主編譚政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