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孟敏的結果 展開

孟敏

鄉村教師

孟敏,鄉村教師。從1985年開始到現在,今年已經47歲的孟敏在這個曾經的小學、如今的教學點教書育人27年,300多個孩子先後從這裡走了出去。孟敏告訴記者,下學期開學時,這些孩子就要到鄰村的官營小學上學了,教學點將接收新入學的2名一年級學生,而這個7個人的教學點將只剩下3個人。

簡介


1名老師,4名二年級的小學生,還有2名學前班的小朋友,這就是四角城教學點的全部人員。從1985年開始到現在,今年已經47歲的孟敏在這個曾經的小學、如今的教學點教書育人27年,300多個孩子先後從這裡走了出去。孟敏告訴記者,下學期開學時,這些孩子就要到鄰村的官營小學上學了,教學點將接收新入學的2名一年級學生,而這個7個人的教學點將只剩下3個人。
在位於四角城村居委會駐地一樓的一間30平方米左右的教室,記者看到,教室門口掛著兩個標示牌,一個寫著“一年級”,一個寫著“二年級”。
教室的中後部整齊地擺了5張長課桌,5張長條凳。教室前面的講台上放著語文、數學等教材。“孟老師是我們的語文老師,也是我們的數學和美術老師。”9歲的鄭洪岳告訴記者,他最喜歡上語文課,因為可以大聲朗讀課
中午放學時,鄭洪岳、田碩、田洪利、田洪秀、田琪琪、鄭廣強6個孩子訓練有素地按照個頭的高矮排著隊走出學校。雖然只有6名學生,雖然學生們的家距離這個教學點只有幾分鐘的路,但孟敏總是要陪孩子們走一段,把孩子們交到家人手裡才安心。
孟敏的家就在學校西側的居民樓上,每天吃過午飯,孟敏就要站在自家的陽台上往學校的方向看看。“孩子小,喜歡玩,有時候吃完飯就往學校跑。”孟敏告訴記者,由於村子在山區,村民主要靠種地為生,有很多年輕人都到外地去打工了,留下孩子讓老人照看,孩子們就特別容易被“放羊”,這就需要她格外留心。說著,孟敏就發現有孩子跑進了教學點的院子。“我得去開教室門,防止出意外。”孟敏說。

放棄回城的機會


雖然四角城村往西與歷城相接,往南與萊蕪和泰安相連,但跨地域招生存在戶籍、學籍等方面的困難。章丘境內離四角城最近的村子也要有3公里遠,因此,四角城小學的覆蓋性較差,基本上只能接收本村適齡入學兒童。於是,在2007年的教育資源整合中,垛庄鎮教育辦公室決定將四角城小學併入離四角城村最近的官營小學,並同時撤除四角城小學。
與此同時問題也來了,上學的安全問題怎麼保證?從四角城村到官營小學全是山路。“一二年級的學生,年齡太小,在沒有校車的情況下,到鄰村就讀,確實存在困難。”章丘市垛庄鎮教育辦公室主任劉宗虎告訴記者,根據實際情況,垛庄鎮教育辦公室調整了策略,決定讓四角城教學點暫時保留,但只接收一年級和二年級的學生,三年級及以上的學生都到官營小學就讀。
調整后,本可以到市區和丈夫、女兒一起生活的孟敏,選擇了獨自留在村裡,繼續在四角城的這個教學點工作。“待的時間久了,就習慣了這裡的生活。再說每年都還有學生等著我教,堅守下來是我的責任。”孟敏這樣解釋自己所作出的選擇。
孟敏告訴記者,以前的四角城小學在另一個山頭上,一間教室里最多的時候有40名學生、2名老師。2002年時,四角城小學搬入了新蓋的校舍,入學的孩子從幾十人變成了十幾人。2007年四角城小學變成了四角城教學點后,人就更少了。“孩子們可以到教學條件更好的官營小學上學,這是好事,因為孩子們會得到更好的教育。”孟敏說。

為了孩子,總得有人堅守


1985年,初中畢業后的孟敏趕上了村裡小學招聘老師,她迫不及待地報上了名,並順利通過了測試,進入四角城小學教書。
孟敏剛來到四角城小學時,工資只有40元左右。想起當教師最初的幾年,她無限感慨。2003年以前,四角城小學還在村西的一個山頭上。三間瓦房,一間辦公室,就組成了當時的四角城小學。教室多年沒有修過,四面漏風,房頂漏雨。“夏天用盆子接雨,冬天下雪時教室里會飄進雪來。”孟敏告訴記者,那時候的取暖主要靠一個小爐子,平時還要到山上撿柴。
由於教學點就她一名老師,所以語文、數學、思想品德、美術、體育都由孟敏“一肩挑”。“不請假、不喊累”是孟敏對自己的要求,因為孟敏深知,自己請假就意味著孩子們沒辦法上課。
2011年的一個周二,孟敏突然感覺腰很疼,上完一天的課,晚上回家后就已經疼得沒法坐,睡覺時連衣服都脫不下來。一個人在家的孟敏只能忍著淚水堅持。就這樣,她一直忍著疼痛堅持到周五下午學生們放學才到醫院看病。醫生告訴孟敏她得的是腰肌勞損,需要靜養休息。但新的一周到來時,孟敏又出現在了課堂里。
為了讓學生接受到更好的教育,孟敏今年報名讀電大,打算繼續進修本科。與此同時,官營小學也時常會給孟敏一些業務上的指導,孟敏也經常到官營小學與同事們溝通教學經驗。“我並不覺得苦,再說鎮上教育辦和官營小學的人都很關心我們。”孟敏告訴記者,只要這個教學點還需要繼續存在,即便這個教學點只剩下一名學生,她也會堅守在這裡,陪著孩子一起成長。